其他

悲哀!一条鄙视的链条正向后代遗传:富养的孩子要远离玩泥巴的娃!

2017-06-02 新民学社

 提醒:点上方新民学社”即可免费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加新民君微信:xinmin103

友情提示  



打开“新民学社”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图标,再点“置顶公共号”,即可优先关注本号推送的文章。             投稿及合作QQ : 2909098737

长按二维码联系新民君

微信号:xinmin103









新号推荐:请关注《新民学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近日,网上流传一个“中产鄙视链”,比如旅游,出国的鄙视去港澳台的,去港澳台的鄙视在国内旅游的;上学,坐豪车的“鄙视”坐好车的,四个轮的“鄙视”两个轮的;报兴趣班,学马术、高尔夫的鄙视学电子琴的……


所谓“中产教育鄙视链”,是中产阶层精心为孩子打造的、带有身份识别功能的一套教育冠带,但一旦进入现实的河流,早晚都会露出其塑料的本色,甚至成为孩子的毒药——一颗颗父母亲手制作的毒药。


前些日子,一篇名为《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的帖子火了。文章提到,为了谁的孩子更有资格就读学区内最优质的一所小学,成都几个小区之间引发了比收入、比职业、比出身的“中产阶层内部踩踏事件”,将中产阶层子女教育中的鄙视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这看着让人寒心!


在一个信奉“别人都在努力,你不进步,就是退步”的阶层内部,几乎所有中产家长都在尽自己最大能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为出众,更为“高级”,最终目标是将后代送进比自己所处的更高一级的“阶层”。


比如,有的孩子不到两岁,家长便给孩子报了外教早教班,只因为她看到一个小女孩跑到另一个小女孩面前问:“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谁知对方回答:“你会说英语吗?如果你说英语,我就和你做朋友。”随即家长便意识到,原来英文不仅仅是一项基本技能,而且已经成为孩子之间区分阶层的一大标准。


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尚没有攀比心态产生,但是当孩子晚上回到家向父母讲起其他小朋友的丰富经历时,必然有些家长的心里会不是滋味,难免奋起追赶,攀比之风就此掀起。


除了将孩子进行攀比,家长也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技能。“不会烘焙、陶艺,不好意思去开家长会。”这是一位家长的心声。还有家长发现,如果很多家长都热衷协助老师组织活动,善于找到各种时机,展示自己的特长,因此和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孩子也较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上海热门民办学校招生要考家长智商,并参考祖宗三代职业、受教育水平。


通过家长填写的家庭地址、父母个人资料,已经可以比较准确的掌握家庭财富、社会地位等信息。通过“孩子是否可以独立睡觉”这一问题,往往可以了解住房情况。


已经可以独立睡觉的孩子,通常家里居住面积较大,拥有自己的房间;反之,仍然由父母陪伴在一张床上入睡的孩子,家里的居住环境可能比较狭小拥挤。



而通过“放学谁来接孩子”这个问题,基本可以判断,祖父母接孩子的家庭,往往父母是比较忙碌的上班族,而妈妈来接,意味着丈夫收入较高,可以让妻子成为全职太太。


类似的问题还有“孩子正在学习哪个兴趣班”、“擅长什么运动”等,综合以上种种信息“选拔”出来的家委会代表,自然都是有才艺、有能力、有钱又有闲的家长,能为班级甚至幼儿园增光。


此外,微信朋友圈已然成了父母装逼的新战场:今天A带着孩子去了迪士尼乐园,明天B带着孩子去品尝法式大餐,后天C带着孩子躺在马尔代夫的沙滩上……


其实,所有孩子之间的攀比,都源于家长之间面对巨大落差时,自己的不甘心,很多人追求的,不过就是在各方面“碾压”别人的优越感。


中产阶级育儿五大鄙视链、看看你在第几层?

















对此,人民日报今天发文批评:“中产教育鄙视链”上无人是赢家




里面提到:“鄙视链”上无赢家。说到底,靠父母带来的优越感,远不如自己创造的优越感心里踏实,不仅如此,在追求物质的路上越走越远,真本事不知能长多少,反倒容易沉迷于不劳而获,丧失知足常乐的根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千龙网、每日推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