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梳理“罗斯福新政”的被推销,看看谎言如何变成了完美的神话?

2017-09-25 辽宁王忠新 新民学社

 提醒:点上方新民学社”即可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加新民君微信:xinmin104

友情提示  



打开“新民学社”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图标,再点“置顶公共号”,即可优先关注本号推送的文章。             投稿及合作QQ : 2909098737

长按二维码联系新民君

微信号:xxd6251









新号推荐:请关注《新民学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梳理“罗斯福新政”的被推销

看看谎言如何变成了完美的神话




自改开以来,“罗斯福新政”的国家用基本建设投资拉动经济,似乎被奉为“金典”。可事实证明,这是个弥天大谎,以致学“罗斯福新政”造成的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解决起来更十分棘手。


以致习近平就任总书记数月,就于2013年4月25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同年7月25日,工信部公布了当年首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同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文中对产能过剩造成的后果,明确指出已超出经济领域范围,“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还明确指出已是“根源性”矛盾,“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并将去产能作为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首狠抓不放,并先后几十次在开会、学习、调研中反复强调去产能。


在去产能中求发展,就成了新时期中国的一道亮色。为汲取前车之鉴,对罗斯福新政的被推销,也很有必要做个梳理。


一、“罗斯福新政”是个什么玩意


如果相互政治立场对立的人说“罗斯福新政”不是个东西,这往往会被对方认为是意识形态在作怪,那么,看看被公知精英们认同和膜拜的国民党时期的教科书和美国学者如何“妄议”“罗斯福新政”!


1、何为“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指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为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都说不上新,很多措施都是前任胡弗总统搞过的,只是他改了一个名称,变本加厉罢了。罗斯福搞的那个《国家工业复兴法》,主要就是各大企业联合起来,垄断价格,消灭竞争,保证工资水平。搞的那个《农业调整法》,给农民发补贴,让他们拿了补贴在家玩,不种地或少种地。新政的核心是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突出国家投资大规模掀起基本建设高潮。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无非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大计划经济成分。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居然搞得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强化国家干预经济,要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因为,与罗斯福新政时代的美国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经济在世界范围一枝独秀,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显示出计划经济的体制性优势。1925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只相当美国的5%左右,到了1937年工业产量翻了近三番。1935年到1936年,苏联取消了所有票证,实现统一低价敞开供应。正是由于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得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巨大的红色热潮,那个时代真是社会主义的黄金时代,也使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不得不借鉴苏联的经验。

2、旧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那么,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旧中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普遍认为:并未挽救美国的经济危机,事实上是失败了。例如,1935年的《初中复习丛书外国史》中写道:“自罗斯福总统登台,虽极力提倡蓝鹰运动,劝人民及时购买,并实行通货膨胀,解除酒禁等,其于恢复经济繁荣,仍无甚大效果。”


再如,1946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下册)》直言:新总统罗斯福当选后“实行其复兴政策。……美国各地工潮之汹涌,足为罗氏复兴政策失败之显明表现。”旧中国的教科书,国民党为维护美国的“光辉形象”,评价“罗斯福新政”仅仅写到1935年,强调罗斯福新政实行两年多,并没有什么变化,带有“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实际到了1937年至1938年,美国经济更加恶化。从1937年8月到12月,纽约时报的股指从110猛跌到85。三个月内钢设备利用率从80%下降到19%,从9月到12月,有200万人失去工作。到1938年头几个月,美国的失业者增加400多万,大批美国人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因救济金发放一空,芝加哥等大城市关闭全部救济站。工程振兴局局长霍普金斯报告:南方的17个州,每个州都有人挨饿。伯纳德•德沃托声称:“罗斯福时代的萧条要比胡佛时代严重得多”。


美国之所以能够摆脱危机,主要是战争的作用,而非体制的优势。从经济动因上说,恰恰是1937年美国经济全面恶化传染给日本,促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到1938年开始,美国输往日本的军用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大发战争横财,这不仅支持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顺利进行,也促使美国国内经济走出危机。到1941年美国又与日本开战,美国经济便走向全面繁荣。


2、美国学者如何著书立说评价“罗斯福新政”。


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出版了一本《罗斯福新政的谎言》,在这本令人震惊的著作中,揭露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新政那史诗般神话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并明确指出: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罗斯福时期的所得税率居然达到79%,对企业未分配的利润还要征税90%,除此之外还对消费品如汽油、口红征收大量的消费税。企业和人民在如此重负之下,经济怎么可能复苏。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大萧条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私人投资率的萎缩,而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也很有限: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就人均GDP来说,1939年美国的人均GDP仍低于1929年。

二、谁在改开中恶意推销“罗斯福新政”


就这样的一个“罗斯福新政”,在改开中却被妆扮成一种发展经济的经典模式。那么,都是那些群体控制话语权,在极力推销“罗斯福新政”?


1、一群道貌岸然的公知精英,蓄意进行夸张。


以茅于轼为代表的,包括原本一个普通中学历史老师的袁腾飞等公知精英,甚至是被美国拿钱豢养的,一群脑门贴满教授、专家、著名学者等标签的公知精英,他们纠集在一起,蓄意夸张的推销“罗斯福新政”,甚至不惜造谣的鼓吹“罗斯福新政”。


茅于轼在《生活中的经济学》:大肆吹嘘什么,罗斯福新政以后出现了公路建设高潮,这个高潮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如何的振兴了美国经济。查查各大学的学报中,在相当一个时期,宣扬“罗斯福新政”的论文成为时髦。甚至中央和国务院的研究机构里,包括一些学者型的官员,也都在积极推销“罗斯福新政”。以至在一个时期内,似乎不讲点“罗斯福新政”,那都是落伍。


2、媒体和教科书联手,大力进行推销。


官方的媒体大力宣传,如,央视《世界历史》第84集,集中宣扬罗斯福新政;MBA智库百科、360百科词等词条,积极定义罗斯福新政:“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


列为教科书的重要内容进行灌输,人民版高一年级《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件、“罗斯福怎样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人教版历史教科书选修、《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考点练习: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等等。

3、在制度化的灌输中,被抬上圣殿!


改开以来,无论来自哪方面的鼓吹“罗斯福新政”,无论产生的主客观效果,都居心不良地指向了一个人,就是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


按形成绝对主流话语的评价,“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国经济,毛泽东把中国经济搞到濒临崩溃的边缘,是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和损失;把罗斯福说成是完美无缺的救世主,把毛泽东说成是犯有严重错误的人;把美国的体制描绘的那么自由和充满活力,把“文革”描绘成不堪的“浩劫”。


这样一来,几乎所有学习过历史课本的人,都认为毛泽东不如华盛顿,新中国的新政不如罗斯福新政,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不如美国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的体制。


有一类知识的传承,在制度化的长期化灌输中,谎言都变成了完美的神话,它的标志就是人们不再追问为什么,而是变成了一种迷信。“罗斯福新政”在改开中,就这样被抬上了圣殿!


自改开以来,学“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拉动经济,造成的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解决起来更十分棘手。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去产能和稳增长的“两难”之间求发展,做大文章取得政绩卓著,可圈可点可赞。


    三、效法“罗斯福新政”带来的严重恶果


九年级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上重要改革有道试题: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相似之处?


标准答案是:罗斯福新政主要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共同点:

1:在改革的基础上并没有改变各自的国家性质。

2: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都使国家走出困境。


从这道考题可见:中国的改开效法了“罗斯福新政”,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实际效果真如这道考题的标准答案吗?

1、经济领域全面产能过剩惊人。


因钢铁业牵动上游原材料铁矿石、焦煤等,甚至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的经济走势,还连着中国经济最大引擎之一的房地产、技术与资金双密集的汽车业,钢铁业才被称为中国工业经济领域的“晴雨表”。


那就以钢铁业为例,“2013年21世纪资产管理年会”6月26日在上海召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中国现在诸多领域都是生产能力过剩,比如说钢铁是9亿吨的生产能力,去年7亿吨,过剩2亿吨(2012年1至7月,卖吨钢的利润是1.68元,好钢卖了白菜价),去年钢铁行业亏损289亿,电解铝全国生产能力2700万吨,去年仅仅生产2000万吨,产能闲置700万吨,93%的电解铝企业亏损。不但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就是新兴产业,比如说风力发电,现在全国风力发电设备闲置40%。2010年这个行业毛利率30%,2011年降到10%,去年已经是全线亏损。”


再说说在投资拉动中,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最大引擎的房地产,其过剩之严重令人惊心动魄。房地产投资长期占到中国GDP的16%(美国占到9%就爆发“次贷危机”),甚至全国有7个沿海省份的房地产投资占到固投和GDP的近双30%。


2013年11月22日凤凰网报道: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华博士会主席杜猛:中国楼市已出现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全国有6800万套空置房,中国住房市场的现状是总量已经过剩,一方面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拥有许多空置房。”中国城镇商品房存量已经超过240亿平方米,中国住宅市场出现的“生产过剩”表现为三点:一是三四线城市住房严重供过于求;二是一线城市贫富严重分配不公(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定明捷的研究表明,中国九成左右的非富裕人群,无力依靠正常的劳动收入购买住房);三是诸多城市纷纷涌现“鬼城”现象。


无需更多的枚举,中国的产能过剩不仅存在于钢铁、水泥、建材、平板玻璃、造船等所谓的传统产业像,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过剩,比如全国风力发电设备闲置能力达40%,光伏产业已经是全线亏损等。还有,那一窝蜂乱建起的数万个开发区,又有多少是“鬼区”?

2、什么原因造成产能如此严重过剩?


找到病因,才好治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产能过剩是长期以来,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投资、轻消费所带来的结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现在出现产能过剩,根本上,还是过去较长时间更多地依赖投资拉动经济造成的。”


那么,当投资拉动已经造成经济领域全面过剩,就应该去产能吧?可非也!2008年为继续拉动增长,国家又搞了4万亿投资,总计带动20万亿规模的投资。这让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棘手。


学习罗斯福新政国家大量投资,政府从哪来钱?只有不停地举债!2016年12月的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总债务244万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外债呀!李扬2016年6月15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债务结构中政府部门债务率达57%(不包括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从1949年到2011年,国家共发55万亿人民币信贷,其2008到2011年就占28万亿,一年就是9万亿元。这么大量的信贷只能靠靠印钞票加大投资,这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还造成物价飙升,更加深金融风险等等,后患无穷!


巨大的产能过剩、巨大的闲置、巨额的贷款,让企业、银行、政府就紧紧的被相互绑架了!我们可千万别忘了,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毛泽东从“一穷二白”到建成中国第六工业强国,可没给子孙留下一元钱的债务啊!


四、去产能成经济领域的头等大事


在市场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继续按“罗斯福新政”用投资拉动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靠投资拉动已是死路一条。中共第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亮相,面对一个极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如何避免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落”!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能再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严防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并将去产能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又是经济工作中天字第一号的难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来啃!


1、坚定不移去产能说到做到。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数月,就于2013年4月25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同年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公布了当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共包括19个工业行业。同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文中指出:“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2、“两难之间”求发展实属不易。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对产能过剩造成的后果,不仅明确指出已经超出经济领域范围,“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还明确指出这是“根源性”矛盾,“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2012年底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从2013年4月25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去产能的任务后,先后几十次在开会、学习、调研中反复强调去产能。并将其列为经济工作“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之首。2017年2月28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


一方面去产能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去产能必然拖累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去产能加大经济下行,失业比例增大,群众生活难改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这样的教训在改开的发展过程,也曾出现过。


在这个“两难”之间,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稳妥地处理了这个“两难”的矛盾,既强力推动了去产能,强力地在挤“泡沫”,这个功劳更大,更实属不易!又让经济保持了一定速度的稳定增长,避免了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2013年GDP增速7%, 2014年增速7.4%,2015年增速6.9%,习总书记曾说过:“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介绍,从2016年开始,我们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节供求关系,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习近平强调,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举措最实,说到就会做到。


就在去产能的同时,对开放区的治理整顿也全面展开,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总之,改开学习“罗斯福新政”那一套,我们已经付出巨大的学费,尝到了极大的苦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再不能搞“罗斯福新政”那一套,再不能往“罗斯福新政”的“陷阱”里跳,必须让投资、内需、出口按比例的求发展,而且,“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