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国最严重枪击惨案,美国人不会反思,但中国人要更加自信

2017-10-03 尹国明 新民学社

 提醒:点上方新民学社”即可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加新民君微信:xinmin104

友情提示  



打开“新民学社”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图标,再点“置顶公共号”,即可优先关注本号推送的文章。             投稿及合作QQ : 2909098737

长按二维码联系新民君

微信号:xxd6251









新号推荐:请关注《新民学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这次枪击事件,伤亡数据一直在上升,最新的额数据是已经造成了59个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让美国人难堪的是,这次开枪的不是穆斯林,而是一个美国白人老汉,还是个经济条件不错的白人,明下有两套房产和两架飞机(什么型号不知道)。而关于枪手开枪的动机,到现在都不清楚,所以也没法分析枪手的行为与美国社会的状况之间都有什么联系?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枪击事件,虽然极其严重,但美国社会也不会有多大改变,既不会因此就禁枪,也不会杜绝类似事件继续发生。等着事态平静,大家该干嘛干嘛,然后静待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出现,美国对这种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经失去了反思能力,因为反思的结果是禁枪,但禁枪会损害到军工联合体的利益,人家早就在国会筑起铜墙铁壁,阻挡禁枪的法案成为事实。


        枪击惨案发生后,美国的枪支军械背景的企业股票大涨,前身是美国最大手枪军械制造商史密斯威森(Smith & Wesson)的American Outdoor Brands最大涨幅7.7%,收涨3.21%,接近一个月新高拥有温彻斯特弹药品牌的欧林公司(Olin Corp.)收涨6.63%,创221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说明美国资本市场一点也不担心惨案发生之后,美国的枪支会有什么限制。死几十个人,在资本的眼里,这算多大的事?资本为了争夺市场和资源,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见过资本真正的忏悔过吗?现在资本为了利益,在中东的叙利亚制造了多少人道主义灾难?见过他们皱过眉头吗?



      这次严重的枪击惨案,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力,还不如对中国公众的冲击力大。

 

      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次枪击事件,是因为它是发生在美国。如果是发生在中东或者非洲什么国家,关注度连一个零头都未必有。中国人也不例外,谁让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呢?英语媒体掌握了世界话语权的大多数。

 

      关注这次事件也不会坏事,关键是以什么态度关注。从网民的反应看,这次美国枪击事件让中国人觉得美国是人间天堂的少了,庆幸生在中国的多了。


      真实的美国被一次次的负面事件剥离了它被话语权涂抹上去流光溢彩,当欧洲和美国,都出现此起彼伏的枪声,很多中国人才发现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给自己提供了最好的安全环境。在中国可以凌晨出去找东西吃,而不会担心被抢劫。在欧洲和美国,恐怕就没这种勇气。


      以前在主流媒体人的引导和暗示下,好像美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好,美国的制度是自由民主,中国的制度应该向美国看齐,所谓的融入英美主流文明就是这意思。中国的历史是封建专制的历史,跟民主自由绝缘,而欧洲的历史在古希腊时代就诞生了民主,所以中国一些人喜欢言必称希腊,同时认为中国从两千年前就走错了路。


       而中国的文化封闭狭隘保守僵化,中国只有拥抱西方的蓝色文明一种选择,这是早就被《河.殇》所定义之后并灌输到中国主流文化精英圈的结论,一些中国文化精英更是认为中国的人种都出了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就是继续被殖民几百年,这都还不一定能管用。


      但是互联网时代,话语权趋于分散,文化精英的话语权比重下降,普通人也有了话筒。凡是假的面罩,在精英统治话语权的时候可以完好存在,现在不行了,总要被撕下来,美国的另一面,也是真实的一面,也越来越暴露在中国人面前,美国崇拜情结会变得越来越没市场,在精神上已经习惯跪着看美国的那批精英,也越来越失去号召力。

 

      这次就很明显的体现出这个特点。中国的亲美精英,面对美国的这次枪击事件整体失语,不是他们不想引导舆论,而是他们不知道这次该怎么引导,失去了解释能力。原来的那些引导方式,已经被网民所熟知,早就失去了效应。这次大量公知体的被套用,现在更多被网民用来嘲笑亲美精英的智商捉急。


      我们欣赏一段:


      白岩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64岁的老汉对民众举起了枪?人民在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时就不得不诉诸暴力。姚晨:这恶之花绽放的土地,什么样的垃圾政府会把人民逼到如此绝境?愿真相早日到来!袁立:要爱你的敌人!CCTV5主持人于嘉:(头缠布条摆蜡烛作哀伤状)今夜我是美国人!


 


      这说明,中国的普通网民正在变得自信,而中国的一些主管部门,还在不自信。现在是自信起来的网民在倒逼一些不自信的部门在履行职责,效果却并非令人满意。

 

来源:明人明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