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论语比肩的一部佛教经典

2016-10-10 尚书 学国学网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儒家经典著作,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在佛教中,也有一本语录体的经典著作,这就是《金刚经》。






这是一部大众熟知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


2千多年前,在印度恒河边的舍卫国,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须菩提有一场精彩的对话,谈论的主题是“如何修证成佛”。后来,这场著名法会的前后始未被翔实记录下来,便是这本《金刚经》。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西游记如来佛的名字就来自这部经书。由此可知,吴承恩了然于佛经。这部经是佛家文化的精髓所在,读懂这部经是人们学佛的真正开始。对于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如果读不懂这部经,那么不管他研究了多少佛家经典,掌握了多少佛家的历史和故事,他都只能算作一个看热闹的外行人。


《金刚经》文字简练,只有三十二品五千余字,义理却极为丰富,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被奉为“经中之王”,是天下修佛之人必须深研的佛教经典。






《金刚经》的得名


在藏文和部分梵文译本中,本经的全名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朝的玄奘大师和义净法师都是这样翻译的。


般若波罗蜜:“般若”这是梵文音译,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波罗”此言彼岸。“蜜”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


为什么用金刚为喻呢?《摧魔仪轨》中说,金刚有不摧、不坏、不变等七种特征;佛教的公案中也说,帝释天持的金刚有能力摧毁一座大山,但任何东西也无法毁坏它;《大智度论》四十五卷中云:“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为风所倾摇……诸虫来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






学《金刚经》的难处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德曾经讲解过这部《金刚经》。印顺法师指出:关于这部经书的讲解大多流于空谈,流于文字相,很少有人能将全经的经络讲出来。大家都只是在纠缠一些“阿罗汉”、“菩萨”之类的名相,而不去探究深层的内涵,印光大师曾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规范。《金刚经》就是成佛过程中的一个路标,如果不懂这点,读《金刚经》就会味同嚼蜡。


著名的佛教皇帝梁武帝喜好读经,自然也不能放过《金刚经》。志公老和尚推荐傅大士讲《金刚经》,梁武帝就把他请了过来。傅大士讲经不登高台,只要求梁武帝给他一幅打板。


皇帝臣子们坐好后,洗耳恭听,只见傅大士狠狠地一敲板,然后把板一扔,扬长而去。他的《金刚经》已经讲完了。梁武帝当场傻眼,志公老和尚在一边补充:“他讲完了!”


梁武帝没听明白,赶紧跟志公禅师说,“请他再讲一遍吧,大家都没听明白。”傅大士就回来又讲了一遍,这就诞生了那些偈颂集。


第一次傅大士为什么那样讲经?这是因为《金刚经》是一部证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实相境界的大经。


《金刚经》是需要你自己去悟的,讲是讲不出来的。






《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是《金刚经》的眼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的思想。《金刚经》主要就是说明了“离相无住”的道理。


四相是人生烦恼之根


《金刚经》中说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包括我见(自以为是)、我爱(强烈贪着自我)、我慢(自高自大)、我痴(对自我错误的认识);人相和众生相是指“我”以外的人和人群;寿者相,包括追求长寿及传宗接代的思想及“永恒”、“永远”这些概念。四相之中,归结起来还是我相,以我为中心,分别一切,而有其它三相。


道是无相的


如何得见如来?《金刚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想非相,则见如来。”如来即道,如来即佛,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义就是诸法本来的面目,用现代的话来说可以叫“本质世界”,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多彩的世界可以叫做“现象世界”。我们不可执着现象,因为现象不是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金刚经》所说的“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诸佛如来都是以无相为体的,《金刚经》告诫我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平常心是道


《金刚经》发起的因缘是很平常的,佛陀穿衣、乞食、吃饭、洗足、入座等等。示现般若智慧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平常心是道”。东郭子多次请教庄子,道在何处?庄子答曰:“道在瓦砾;道在蝼蚁;道在屎尿”。道就在日常生活中,遍一切处。鸟语花香,行云塔影,黄花翠柳,青山绿水,一切法都是佛法。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包含着佛法。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名利、富贵、荣辱、是非乃至生死都可以放下。心无挂碍人生才能潇洒。在竞争和压力的现代社会,渴望心灵安慰的现代人更加热切地从《金刚经》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金刚经》超越一切宗教性,却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的特质,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


这本书放在哪里,哪里就是圣地。或许,这句话是对金刚经的最好推荐。


我不是尚书

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