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字经》古代私塾的启蒙教材

2016-10-12 尚书 学国学网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个共识,古代的中国教育家,或说统治者也早早就意识到了。


二千七百多年前的西周,中国就诞生了第一本蒙学读物《史籀篇》。无论是出于统治顺民的需要,还是传播文化的客观实际。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造就了蔚为大观的古代中国蒙学读物。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不断升温,各地应时出版的蒙学读物纷纷涌上各大书店的货架和网上书城。随便去转一转,就可以看到林林总总的各式蒙学读物。你认为,这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哪一本呢?说一本书为第1名,也就是“冠”,这个说法本身还是有点牵强,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冠”,不过蒙学经典之冠,乃是历史上的约定俗成。确实有这样一本书,当之无愧的是“冠”。






何谓蒙学


蒙学,也叫“蒙馆”。《辞海》的解释是:“中国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伦理道德教育。宋代以后教材一般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


历史上的蒙学教育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蒙学教育。中国的蒙学教育起于周秦两汉,2000余年的历史中,蒙学读物层出不穷,据张志公先生的《蒙学书目稿》统计,在上起周秦、下迄民国的2000余年中,蒙学教材有580种之多。徐梓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初稿)》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多种。实际上可能还远不止此数。






历代蒙学读物


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


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


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多种蒙学教材出现 ,如:束皙作《发蒙记》,顾恺之作《启蒙记》,周兴嗣作《千字文》,流传最久远而广泛者首推《千字文》。


唐代的蒙学教材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前编写,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另一类是新编写的:有《太公家训》、《文场秀句》、《兔园策》、《蒙求》、《杂抄》和《俗务要名林》。


宋代以后的蒙学教材 ,大体上可分为五类 ,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第一类 ,综合性的蒙学教材 ,以《三字经》为代表 ,此外 ,《百家姓》、《千字文》也属此类 ,统称“三、百、千”,其流传时间较长 ,范围也最广。


第二类 ,专门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 ,以《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名贤集》、《增广昔时贤文》等为代表。


第三类 ,历史知识类蒙学教材 ,有《十七史蒙求》、《叙古千文》、《小学》、《童训》、《少仪外传》等。


第四类 ,诗歌的蒙学教材 ,有《训蒙诗》、《小学诗礼》、《童蒙须知韵语》等 ,尤其是《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


第五类 ,专讲成典故事、名物制度常识的蒙学教材 ,有《名物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此外 ,还有专门为女子编写的蒙学读物,如《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改良女儿经》、《女四书》包括《女诚》、《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等。内容多为灌输“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包括部分女子日常生活常识的内容。


从这些书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学读物也越来越丰富。






《三字经》的内容


《三字经》是宋朝学者王应麟写的韵文教材,以三个字一句,四句话一组,犹如打油诗,可以像唱儿歌一样轻松背诵。书中先以许多人物事例教训儿童重视礼仪孝悌,然后才传授其他基础知识,即“首孝悌,次见闻。”是一本充满儒家思想的读物。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这本书能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代代流传,自然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几个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词句出自于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三字经》的魅力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在看似浅显的词句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儿童启蒙教材,被誉为“蒙学之冠”。


《三字经》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对儿童进行品德培养的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学 。人们称《三字经》“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可见《三字经》不仅是儿童的识字教材 ,更是一部集萃古代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这正体现了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识字教学与品德培养紧密结合的特点。


《三字经》的语言精练。每个重要的朝代都没有漏掉。例如最让人容易混淆的南北朝,在这里讲得清清楚楚:“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二十四个字,全交代清楚了,行文又不复杂,而且作为韵文,十分方便记忆。


《三字经》虽然连续使用数朝数代 ,但并不拘泥 ,其内容不断修订、增补和更新。《三字经》经多次增补,还新编多种《三字经》;另有《昔时贤文》,又有《增广昔时贤文》;有《女儿经》,又有《改良女儿经》等。


《三字经》中的故事符合儿童的心理学。如“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运用了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并不深奥,孩子能听懂,也能从中得到人生的教益。






客观看待和阅读《三字经》


传统文化走热的当下,教育部门一直在致力于通过“教材”形式加以推广。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推荐书目里,《三字经》《百家姓》等在列。新修订版《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全国许多中小学推广。


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恰当的取舍,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搞虚无主义,也不要搞复古主义。有人反对对经典进行删减。这不能服人。古代“独尊儒术”就是选择,四书五经也是前人从亿万经典之中选择出来强制推广的,《三字经》里介绍了那么多本书,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何以今人就不能进行选择了呢?


事实上,作为一本封建时代的读物,《三字经》难免烙上时代的标签,成为封建帝王和封建教育家的工具。书中宣扬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显然有违我们这个时代推崇的民主和平等观念。《三字经》讲“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古代经典,起码通过这句,我们就知道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黄光裕,企业家的他虽然身陷囹圄,但他的企业起码是带动了百姓就业,这就是泽民了。另一个是谁,尚书就不说了,熟读这句话,自然就知道。而经典,就需要熟读,于回味中自然会有番阅读的快乐。


我不是尚书

一德为做人之一本,一性,一法。汝有几德?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