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故事,造就真龙天子

2016-10-19 尚书 学国学网




龙是中华儿女崇拜的图腾,为“四灵”之首。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它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文化的各个层次 。但世间本来没有龙,龙是人类想象的产物,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龙的形象与神话传说


关于龙的形象,古籍记述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


《本草纲目》则称“龙有儿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虬龙,无角者名螭龙。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的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与帝王


历代帝王都将自己称为真龙天子。那这种帝王与龙的关系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据说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传说。那时的龙都是领袖人物的坐骑,如黄帝乘龙升天等。


不过真正将龙与皇帝合而为一,是始于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的母亲“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这个故事现在读来纯属无稽之谈。但放在古代却很受欢迎,既然不能证明假,那就权当真。这是时代的局限,司马迁也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假如他活在当下,他也不会再拿这样的故事写得津津有味。






刘邦与龙的传说


刘邦后来当了亭长,这个亭长是多大官呢?有必要介绍一下。亭是秦朝时的地方行政单位,秦朝的基本行政区划是郡县制,秦始皇时天下共划分36郡,后增至40余郡,下再设乡、亭、里。


亭有两种:一是城里的亭,级别跳过乡,相当于现代城市里的区;第二种是乡下的亭,相当于现在的镇,或处于交通要道之上。这样的亭具有旅馆和驿站邮递的作用,而亭官同时又负有督禁盗贼的责任。


亭的主要官吏是亭长,由县吏任命,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并听从县尉指挥。相当于镇上的镇长兼公安局长。亭长之下有亭佐,佐助亭长处理日常事务:有亭候,主管盘察行人;有求盗,管缉拿盗贼等。


这么看起来,刘邦亭长官虽然不大,权力可是不小。


某次,刘亭长押解一帮囚犯去郦山做劳改犯,路遇大蛇挡道,一帮人都害了怕。是不是爷们啊?刘邦亭长尚在醉酒状态,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这时不知哪里跑出来个老太太坐在大蛇旁边痛哭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路人问她儿子是怎么被杀的。老太太说:“我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为蛇,挡住道路,今天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真是不明白,杀个蛇或许还是真的,但附会成白帝赤帝,不知司马迁是发自肺腑的扬名刘邦赞美刘邦还是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的无奈,他触怒了汉武帝,受了宫刑,还能有勇气再还原真实的汉武帝的祖爷爷吗?


史记中司马迁以文字来发泄不满,他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如刘邦那么高大。司马迁认为汉武帝是个残暴的君主,对汉武讨伐匈奴导致国家弊政是持批评的态度,汉武帝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在司马迁看来也是可笑事实。太史公敢这样写活着的汉武帝,为何不能实事求是写死了的刘邦呢?


只能说时代局限了他对自然的认识,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只好神话。






龙的生活化


不管司马迁写“龙与刘邦”故事的初衷如何,龙却从此走进了帝王家。成为历朝历代帝王们最钟情和喜欢的图案。龙与后世帝王的结合,龙也从一个神话动物,走进帝王家真实生活中,成为证明帝王合法权利的图腾和象征。


“真龙天子”因龙而诞生,他们的后代称“龙子龙孙”,皇宫称为“龙廷”,皇宫中的一切器物、服饰、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龙的印记,如“龙袍”、“龙衮”、“龙冠”、“龙座”、“龙床”、“龙辇”、“龙舟”、“龙船”……有人统计,仅故宫的太和殿内外各种龙饰、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844条。


龙在民间信仰也得到强化,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不存在的动物。由龙衍生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赛龙舟,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的诗中如此记录。


社会不断进步,文明蒸蒸日上,虽然龙并非真实存在的生物,但是龙带给中华民族的意义却保留下来,龙的传人,成为中华儿女的代称和象征。


我不是尚书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