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时为什么称小说家是不入流的?

2016-12-12 尚书 学国学网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时,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小说家来源


在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所谓小说家,是指先秦至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小说家出于古时的“稗官”。稗官是一种小官,他们专门搜集街,谈巷语,记录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逸事奇闻以供考察民风。


后世稗官这个职位被撤销,许多民间学者私自撰写记载琐闻逸事、里巷风俗,形成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成形于晋唐,盛行于明清。






小说家为什么不入九流?


小说家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属于十家之一,不入九流。当时,小说家只是一个著述的流派,并无独立系统的学术思想,但在后世则长足发展,影响深远。


小说家为什么不入流?因为没有历史学家的治国安邦的作用,也没有诸子百家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出路。但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


换句话说,小说家写的都是杂文散记,一些典型的事迹,一些幽默古怪的故事,在当时特定的年代里,需要功利的作用,而小说家抒发性情,记载传闻,自然也就不入流了。


《庄子•外物》谓:“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因其“浅识小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所以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小说的发展历史


古时,中国的正统是散文和诗歌。


词在唐末五代出现的时候,也是不入流的。后来苏辛等人,用词写人生,写爱国,才慢慢地成了正统。


为什么小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姗姗来迟呢?小说出现在元末、明清时期,一度受文人的喜爱,但是终归不登大雅之堂。


元明清出现了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异族统治的原因,(明朝是汉族,只是受元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做官的。但是到了元朝这条路就不通了。到元朝去做官,是要背负骂名的。所以读书人的读书不能用来治国安邦了,也就只能寄托在小说上,或者艺术、园林上,以抒发性情和志向。


近代百年,中国在文化上引进了小说。奋力发展,虽尚有不足,但小说不入流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渐渐成了主流。所以一种文化的背后联系着一种时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小说的天下。诗歌自然很少有人去读,更何况是写。怕是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也没有人去读了。


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还在,它像厚厚的墙,是推不倒的。我们一方面学习西方的小说,却出不了西方的小说家。另一方却徘徊在中国传统的审美风格里,若即若离,渐行渐远,渐远渐行。


不过不幸中总有万幸,我们的古典文化里还是走出了几个小说的大家,他们把中西文化有机地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小说,更是沁人心脾。如沈从文的《边城》、许訏的《人约黄昏》。






小说家的代表人物


因古时,小说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其代表人物可靠的有:虞初,西汉河南洛阳人。著有《虞初周说》据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


近代著名小说家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丁玲等。


当代著名小说家王朔、苏童、倪匡、梁羽生、莫言、贾平凹、寒木、金庸、古龙、琼瑶、钱钟书等。


我不是尚书

小说家因为是小道所以不被当时人们所重视最终导致覆灭。但有人说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这是其他学派无法能代替的。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