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式生活与周易

2017-01-04 张其成 学国学网



英国人的生活底色是认真而不紧张,这与《周易》主张人一生都要“敬德修业”、“崇德广业”的思路是一致的。






对待工作,不能马虎,要有一点尽善尽美的追求。


英国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在什么地方工作,给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非常仔细认真。


但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的状态又是从容不迫的,习惯保障了工作的张弛有道。


早上7点开始在家里做早餐,吃完了才去上班,9点上班,上到半中午,10点半左右,大家会休息一下,吃点小点心,聊聊天,再才接着工作到中午。下午的工作也一样,下午3点左右,有一个下午茶时间,可以放松一下,休息一下。


不像我们上海、广州、北京的“白领”、“金领”,忙起来饭都吃不上一口,更有甚者,年纪轻轻“过劳死”。






很多时候,我们说以《周易》为根基的中国文化有一丝“忧虑”的底色,可以想象,周文王被拘禁在天下第一监狱里演绎六十四卦的时候是多么忧虑。


可是,我们很多今人的“忧虑”已经异化了,《周易》所传递的“忧虑”是“忧德”,而不是“忧贫”(忧事),事情本身又有什么可忧虑、焦虑的呢?


只有踏踏实实、认真勤恳地去做,对得住良心,有德、有尽善尽美的追求,还怕做不好吗?






其次,英国人的生活理念里充满了安时处顺的智慧,这与《周易》强调的“当位得中”、“极深研几”的思想是一致的。


前面说了英国人工作很认真,但是没那么拼命。他们很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早餐、晚餐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分享;很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一个人如果一年内没有一两次休假,会被视为很不正常……


这样的生活态度又与他们的生活理念有关,比如说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可能要换3次房子:18岁以后,一个人的时候租房子,两人的时候买一室一厅的房子,有了孩子之后买二室一厅,孩子多了再换大的,当孩子18岁之后,又换回一室一厅的房子。任何时候都从最真实的需求出发考虑,不会把自己搞得很辛苦。






而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如果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是一个字“苦”。怎么个苦法呢?


《金刚经》总结了七苦:第一个苦是生苦,我们人出生下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哭,为什么呢?


因为苦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受苦的,生苦还包括了人出生时母亲所受的苦。


第二个是老苦,老了什么也干不了了,力不从心了。


第三个是病苦。


第四个苦是死,人虽然总是要死掉的,但是大多数还是怕死的。


第五个苦是“爱别离”,与所爱的人、所喜欢的人分离开来,心里很苦。


第六个是“求不得”苦,想得到什么总是得不到,心里很苦啊。


第七个是“怨憎会”,冤家路窄总是碰面,心里很难受。


我不是尚书

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这么苦呢?完全可以学学英国人,学学《周易》,适时把自己停下来,看看花开花落。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