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庸》的作者是谁?

2017-05-10 尚书 学国学网


四书五经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是经曾子整理成文,那《中庸》是谁呢?


《中庸》被称为“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而有关于子思的生平事迹已很难详考证。


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真名叫孔伋,子思是他的字,战国初期鲁国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据说子思曾受业于孔子高足曾子,并与自己的门人作《中庸》,其门人再传孟子。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子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和“诚”。


中庸之道乃孔门最高之道,它出自人的明德之性。子思从人性上阐发了这种必然表现的心理实质,把中庸之道在更深的层次上归结为一个中和之道。


他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太平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子思的中和之道。


他又提出,“诚”是世界的根本性质,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依靠诚存在的。


他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天道、人道都系之于“诚”。

他还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指出人性天赋,遵性而行就是道。





《中庸》一书还重点发挥了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中庸思想。


由于子思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启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公元前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文章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不是尚书

历史上的很多人,往往不会被人所铭记,却是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进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至关作用

推荐阅读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