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秋”——从何而来?历史,生来就是被书写的

2017-09-13 学国学网


平王东迁洛邑,此后便被称作“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大的时期。


春秋这个时代称呼从何而来呢?有学者考量,春秋之所以叫春秋而不是夏冬,或者其它,是因为一部史书——《春秋》。


由于它里面所记载的历史年限,基本上与东周那段大国争霸的历史时期相吻合,所以后人们就笼统地把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那段大国争霸的时期称为“春秋”。





书名:《春秋》又称:《麟经》(《麟史》)。

性质:编年体史书

“出版地”:鲁国

编纂者:据说是孔子

简介:这本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儒家经典,被列为“五经”之一。


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大概是由于竹简不便书写吧,书中用语十分简练,却内涵十分丰富,细细揣摩意味无穷,后人称其中的文法为“春秋笔法”。





据统计,《春秋》一书中最初原文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语言极为精练,而且遣词有序。


因为文字过于简质,十分的晦涩难懂,所以后代学者尝试着对它进行诠释,以便于学习交流。这种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之后的,我们称它为"传"。


在这零零总总的传之中,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最为显著,合称《春秋三传》,并被列入儒家经典。


现在的《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传》30卷;《公羊传》11卷;《谷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


后面两种由于保存不善没能流传下来。《公羊传》和《谷梁传》于西汉初年成书,由隶书所写,称为今文。


《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用秦朝以前的字体写的,称为古文;另外一种则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在方向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公羊传》和《谷梁传》主打"微言大义",作者在书中试图用自己的言语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所以有些内容可能导致会有牵强附会的嫌疑。


《左传》以历史史实为主体,基于原来版本上的历史事件,还另外补充了一些原《春秋》中落下的大事,当然也存在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但总体来说,就史料价值而言《左传》是要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的。





《春秋》一书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早从西周的时候,就有太史一职专司记载国家大事;在记录的时候,一般都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


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春是播种,秋是收获,所以当初就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


现在留存的《春秋》,记述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之中发生的事件。


"春秋三传"各有千秋。


《谷梁》、《公羊》里面是"春秋大义",《左传》中则没有涉及或者少有涉及。


李学勤先生也说:"要找'春秋大义'的话,要找《公羊》、《谷梁》。我个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一点,今天还必须承认,因为《公羊》、《谷梁》的研究肯定会提供我们对于儒家很多重要观点的认识,这一点可能是《左传》反而做不到的。"


这说法有一定偏袒前两者,说法也在理。但《左传》也有学术,《左传》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


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思想文化,不仅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巨大的贡献,也对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片及文章来源于网络


我不是尚书

一段文化史,一部《春秋》史。

推荐阅读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