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资治通鉴》,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2017-12-25 学国学网


读历史,不仅要知人论事,更要经世致用。


读史获借鉴,必读《资治通鉴》。


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是理清历史脉络最权威、最方便的书。更是一部专门写给后人获借鉴的史书。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


中国上下几千年,都历经了哪些朝代兴衰,出现过哪些历史事件。要系统理清中国历史,则一定要读它。





可资治通鉴,究竟讲了些什么?


与史记不同,资治通鉴是史学家司马光,专门写给后人借鉴和应用的史书。


它讲述了战国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总结经验。


所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出自于它。





《资治通鉴》是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有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曾国潘读数遍,称它“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如《资治通鉴》讲唐太宗用人之道:“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讲处事智慧,从故事中剖析出:“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即为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


讲做人处事,需掌握势态和度:“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极端必会走向反面。


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


难怪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史书,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





读它就像看高人下棋

博通古今,鉴为借镜


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


就连金庸都说: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也令我更了解历史规律。


梁启超说“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这很了不得”。


明清著名学者顾炎武评述“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