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赵燊:我与天津大学法学院
姓名:赵燊
面貌:中共党员
学院:法学院
年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
获奖经历:曾获天津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天津大学一等学业奖、天津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天津大学三好学生、天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天津大学青年管理干部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科研经历:发表论文4篇,包括CSSCI来源期刊论文1篇,获国家级会议二等奖论文1篇。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及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委托项目。
今年是我在天津大学的第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里,我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从本科时期李家俊校长到研究生时期金东寒校长的转变,本科毕业证书上也有幸烙上原钟登华校长的签章。在这八年里,我见证了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几年来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见证了学院多项社科重大项目的立项和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所以,作为一个在学校、学院待了如此之久的“老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时不禁有一种“笨鸟”终于飞起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源于在学院浸润如此之久后的成长,所以带着感恩的心情,我更想分享这样一个内容——我与天津大学法学院。
这个命题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我,一个是法学院。我的一点成绩无不是在学院老师同学们的指导帮助下取得的。或者说,我自身发展实质上仅是天津大学法学人在奋力建设一流高水平法学院征程中的一个折射。所以,在谈我自己之前,我更想谈一谈我理想中的法学院。
我所理想中的法学院,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老师和同学们潜心论道。在天津大学法学院,孙佑海老师、张恒山老师、熊文钊老师、王建学老师、王小钢老师等一大批法学大家、资深教授在一线课堂授课,尤其是孙佑海院长上学期在脚伤未愈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坚持来到教室,为同学们专题讲授开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为风险和应对之策。
我所理想中的法学院,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同学们焚膏继晷、敏而好学。在天津大学法学院求学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了身边老师,同学们的刻苦认真,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从学院自习室出来后,仍能看到我的导师田亦尧老师的窗户仍在亮着。而同学们也是“比学赶超”,我的师妹在硕士期间已经发表2篇CSSCI,获得国家奖学金。
我所理想中的法学院,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的平台。求学期间,学院依托研究生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北洋法律大讲堂、国浩杯·天津市法律文书写作大赛、“博文班”学生骨干培训、“青春向党 崇法笃行”趣味运动会、“敬东杯”模拟法庭大赛等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才干的机会。
我所理想中的法学院,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人人具有家国情怀。从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到德国洪堡大学,再到美国康斯威星大学,大学的使命实现了从传播知识到科学研究,再到社会服务的转变。在天大法学院,无论是老师们日常上课教学引导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注重问题导向,还是同学们毕业后献身基层,报效祖国,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
因而,这八年的求学时光里,天津大学法学院之于我是一个塑造品行、涵养学识、增长才干的“乐园”。尤其是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我更是“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
一是,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通过代表学院参加纪念张太雷诞辰123周年纪念活动、集中观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组织参观女排精神活动展等活动,我更加明确了做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新时代青年的目标。
二是,努力成为本领过硬的人。积极参加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首届黄河发展论坛、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方阵论坛、宪法环境法对话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高层论坛、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一点想法形成了3篇学术论文,其中“《民法典》中生态环境侵权金钱赔偿的裁量”一文已被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录用,“司法鉴定人及其意见的法律性质——基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的分析”一文发表在我国司法鉴定的权威刊物《中国司法鉴定》上。还有一篇文章获得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十五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二等奖。
三是,努力成立乐于奉献的人。作为2020级法学硕士班班长,积极为同学们服务,带领同学们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斩获学院趣味运动会二等奖,获得天津大学明德工程立项并顺利结项;协助学院老师们组织各项会议,组织参与天大法学博士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环境法研讨会,作为老生代表在2021届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在积极奉献中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
四是,努力成为能干事创业的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一方面,参与多项立法课题,包括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凝练问题,撰写报告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相关实习,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参与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获团队三等奖。在国浩(天津)律师事务所实习,帮助合伙人律师制作环境合规相关材料。
五是,努力成为有趣的人。通过不断学习画画、插花、打乒乓球、制作美食,剪辑视频,体验生活中小而确定的幸福。
综上,通过上述我理想中的法学院,到天津大学法学院是怎样的法学院,再到我在天津大学法学院的成长这一逻辑链条分析,最终回到主题“我与天津大学法学院”。我想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学院、学校和国家的发展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之做出一点贡献,其也终将不负你。
最后,我想用苏力老师的那句话结尾:什么是你的贡献?带着这个鞭策,不断拷问自己,我将继续前行。
更多精彩请关注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