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问型领导:“元芳,你怎么看?”的奥妙

2015-02-09 孙继伟 问题管理

“元芳,你怎么看?”这一流行语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四部剧中狄仁杰对李元芳的提问方式一脉相承,简直成了口头禅。

从狄仁杰(领导者)与李元芳(下属)的互动关系来看,狄仁杰是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并且经常能从提问中挖掘到关键问题,形成或完善了解决问题方案,这样的领导方式用现代的专业术语讲,就是提问型领导。

有效提问法讲解了提问的通用策略和一般技巧。提问不仅对普通人意义非凡,对领导者和领导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迈克尔•马奎特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提问型领导》的书(英文原名leading with questions)。书中讲到,美国创造性领导力培训中心对191位高层管理人士的成功经历研究后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是善于创造提问机会并适时提出问题。约翰•科特认为,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发现问题,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解决问题。

曾让Circuit City公司起死回生的艾伦•沃策尔在上任后,有人问他公司下一步的对策时,他说:“我不知道!”他通过向下属提问来形成自己的决策,在公交车上遇到员工时也不放弃提问的机会。

嘉吉集团的道格拉斯•伊登回忆自己从别的部门调任麦芽酿造公司CEO时说,“麦芽酿造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行业,不少人期待我尽快拿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案,但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也无法提出方案,是通过向员工多次提问,才形成了方案”。

这些领导者虽然身在高位,但敢于说不知道,愿意放下架子,不耻下问,借助提问,既正确挖掘和界定了问题,也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培养了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型领导的两个关键方面是:

1、领导者自己提问

古代的领导者与部下之间具有人身依附关系,领导者一般要体现出威武性,加之古代的知识和信息量比现在少得多,所以大多数领导者在各方面表现出比部下们博学多才。尽管如此,古代仍然有不少领导者积极向部下问计,以此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如刘邦、刘备、李世民等。

现代社会中,员工的自主性、独立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之,知识和信息量急剧增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领导者不必以威武的形象出现,也不必在下属面前表现得样样精通。领导者即使在某些方面很精通,也要学会装不懂,积极向下属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下属对领导者的依赖,充分挖掘下属的潜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有助于挖掘被自己忽视的决策信息。

提问型领导要有不耻下问的意识,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在需要决策时,要敢于说“我不知道”,接着问“你怎么看?你认为该怎么办?”

“踢皮球”经常作为贬义来批评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但是,领导者在分析和研讨问题时,把“皮球”踢给下属很有益处,也就是,当下属问你怎么看()时,你反过来问他怎么看()

领导者在向下属提问应以获取信息和征询意见为主,要多提增强下属自信、激发下属潜力的问题,尽量避免提打击下属积极心或让下属觉得怀疑自己的问题。

2、鼓励下属提问

有些领导者片面调执行和服从,喜欢听话的员工,不喜欢经常提问题的员工。

员工都很听话、很有服从意识,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问题,反而意味着问题更大。

喜欢提问题的员工虽然看起来像“刺头”,但往往比听话的、服从的员工更优秀。与听话的、服从的员工相比,积极提问的员工更愿意给企业提合理化建议,更善于解决问题,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一旦员工们形成了“不敢说、不愿意说,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正因为如此,英国女作家霍尔说:“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领导对下属的提问也应有这样的胸怀和态度,营造敢于质疑、自由提问的氛围。

当然,领导者也要培养员工的提问技巧,通过言传身教、专业培训、经验交流、员工自学等方式,让员工提高提问技巧、把握提问艺术。

注:本文是《问题管理:高水准的问题分析与解决》书摘之11,左下角“阅读原文”是购书链接


请点手机屏幕右上角,再点发送给朋友(包括你加入的群)、分享到朋友圈

问题管理手机报(公众微信号wenti88)已发布150多期,500多篇有趣、实用的文章。每期有原创、每期有精华!尚未关注(订阅)的朋友,请点本文标题下方的问题管理,打开后,再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