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课超级用功,却挨老师骂!脑残的是老师,还是学生?

2016-05-27 朱红林 问题管理

接受学校教育并通过用功学习获取知识与能力,是个人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且是国家提升国民素质、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途径之一。老师们都喜欢用功学习的学生,但是,有一种用功,老师们却很反感,那就是:

     在A课程的课堂上,偷偷或者埋头做着B课程的作业(或看书),在B课程的课堂上做着C课程的作业(或看书),在C课程的课堂上做着D课程的作业(或看书)......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研究生,很多学生做过这样的事!

当该门课程的授课老师提问这样用功的学生时,学生或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或不知所云地拖延时间,或假装淡定思考中。然后尴尬地表示抱歉,保证会认真听讲。然而一般不会坚持太久,就再次出现上述行为。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伴随我们学习发展过程的始终,笔者将之概括为“错位用功法”。

利用问题管理的思维,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问题,有效表达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首先通过实地人物访谈与相关分析,深究“错位用功”的原因,笔者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类:


(1)缺乏正确的学习理念与习惯

在中国环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初衷更多是因为从小到大受到家长的教导与观念影响,认为只有用功学习才是好孩子,才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自我价值观的逐步完善,配合家庭、学校的中国式教育形式,往往会形成“被动学习”的过程,即不是积极主动的爱好学习研究与思考,而是养成被动学习、作业任务拖延的习惯,人的惰性表现出来。进而引发该门课程作业任务提交前的“错位用功”,主观选择拖延到其他课程的课堂上完成,争取在截止时间时提交。


(2)作业任务重,顾此失彼

通常学生感觉到课程作业量大,不能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课程作业。进一步挖掘问题发现,部分学生并不是有意“错位用功”,而是由于能力、资源有限。 “错位用功”的学生通常感觉到学习任务与作业难度大,自己欠缺完成课程作业任务的能力,导致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不得已在A门课程的课堂上做着B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3)学生的完美主义人格倾向

与被动、消极、拖延等情况相反的是部分学生的完美主义人格倾向,也会导致“错位用功”。有些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会强迫自己在提交任务或上课之前仍然继续修改,或者因为突然发现已做好任务中一些内容不符合要求,也会紧急利用其它课程的时间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期获得布置该课程任务的老师及同学们的认可,从而获得自我内心成就感与完美感的满足。时刻追求完美主义或缺乏内在自信的个体,往往伴随着犹豫不决、行为多变的生活习惯,即可能在另一门课程任务要提交的那个时点触发前一秒,他仍在纠结如何把课程任务做的更好,从而错失了学习其他课程的机会。


(4)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或师生关系

访谈中发现,一个学生与该门课程授课老师的关系对课堂上是否“错位用功”有着重要影响。对该门课程老师的教学质量反馈不认可,或者私下对老师的教学或其他方面有负面评价的学生,很可能不愿意专注上课并通过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比如看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做其他课程学习任务。此外,学生也会将老师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主观评定,若学生感知老师平时对自己不积极关注与认可,评定自己与老师关系不太好时,也会引发类似“错位用功”的抵触行为。


(5)时间管理意识差

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会遇到不定时的亲朋好友访问与招待,时不时参与学生或社团活动,时不时参与社会兼职或公益志愿活动,时不时办理导师或授课老师交办事宜......这些活动使得学生难以集中精力与时间完成自己特定的课程学习任务,自由安排时间大大减少。学生没有安排好课余时间,只能更多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在A门课堂上,努力完成B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在B门课堂上完成C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如此循环。


(6)重视出勤考核,使得本末倒置

目前中国式教育更多注重考试成绩以及平时课程的出勤、作业提交情况等,这种培养和评价人才的方式促使部分学生为了在某门课程的作业提交上获得更高的评价,而通过多种场合和时间来争取完成与完善,导致“错位用功”的发生。


“错位用功”的利与弊?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此类行为是弊大于利。

一方面,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学生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持续性与“主动性”,训练与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注以及深入学习、思考。帮助学生利用更多集中化的时间段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解决问题的思维与逻辑。

但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每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老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均是学习的最有效方法,“错位用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放弃了自己的直接学习机会,也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错位用功”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团体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氛围。容易让未接触社会的学生养成在一个部门或者工作期间分心做另外一件事的坏的学习工作习惯,导致现有学习任务或工作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总是采取事后弥补的方式来恶性循环。可怕的是,这种不良学习、工作方式若得不到及时的更正,往往会导致后期的人生道路上触犯类似的错误而后悔莫及,错失发展的良机。


如何解决“错位用功”?


首先,作为老师应该做到:

1)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予所有学生更多公平的关注与机会,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自己的学科研究与讲授能力,结合时代发展创新自己的课程体系与内容,满足当代学生求知欲。

3)执行考核要求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略超过学生能力的适量学习任务即可。同时不能仅凭量来评价任务提交的优劣,酌情考虑学生实际知识结构的完善与能力的提升,注重评价学生在任务中体现出来的思维与能力。

4)对学生不正确行为进行正确沟通与引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引导其养成正确的意识与思考习惯。


其次,作为学生应该做到:

1)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而不是拖延与排斥课程安排的学习任务,只愿意被动的利用课堂的点滴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课余时间全部用于其他生活娱乐。

2)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借助学习工具。通过记录时间、分析时间以及优化时间分布的过程,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在一件重要事情发展到紧急事项之前,最好能集中力量去解决,而不是等到转化为危机再进行处理。

3)提升整合资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线下请教相关老师或前辈、线上利用网络平台等进行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学习,提高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与质量。

4)正确认识学习任务的作用,不能盲目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过分推崇高分的价值,忽视内在能力的提升与思维结构的完善。

5)学会挖掘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有些时候讲课好的老师,学生可以学到好多真材实料。那么对于讲课水平一般的老师,不宜直接采取“错位用功”等行为抵抗,而是应该学会反思总结,挖掘老师的价值。如果自己是该课程的老师,如何设计课程体系与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做到:

1)深化落实教育改革,渐变式创新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一刀切的考分、学习任务提交考核。

2)促进优秀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提升,不定期组织教师素质能力的考核与检查,结合学生反馈帮助教师能力提升,加大优秀教师的投入与培养力度。

3)促进中外教育的合作,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满足新生代学子的求知需求、适应其接受力。

4)积极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引导其养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5)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培养符合新时期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注:作者朱红林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城子 · 股殇》


 十年股海两盲忙。牛市短 ,熊漫长。股友无奈,段子话凄凉。纵使有时赚了钱,遇大跌,全亏光。忽闻政府来救市,筹资金,又加仓。越救越跌,惟有泪千行。深刻反思终省悟,一二一,明方向! 

    ——孙继伟教授根据苏轼《江城子》改编原创。其中“一二一”是指可以解决炒股亏钱问题的投资模式,详情可长按二维码关注后查看




点左下角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