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选产品不能随缘,也不能固执己见,要用这个模型

孙继伟教授 问题管理 2022-06-27
当前和未来几年,行业大分化,高增长和负增长的行业都有。内循环”东山再起“、双循环波诡云谲,企业面临着行业格局、资源获取、方法模式等多方面的新变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的难度比以前各行业普遍增长时期要大得多,如果创业选产品(含服务或项目,下同)感情用事,或凭经验、拍脑袋决策,创业失败的概率也要比以前要高得多。


对于创业选产品犹豫不决的创业者,或者需要转型还没有找到合适项目的企业,建议采用以下三阶段决策模型

01

第一阶段:“2×5”收集与初选

一方面,从自己熟悉的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类似产品、功能可替代的产品中,初选行业增长率较高的5个(大约,下同)产品。


另一方面,从某些机缘接到的意向产品、心动产品中,初选行业增长率较高的5个产品。


如果创业者已经有明确的一个或两三个意向产品,那就跳过这里的“第一阶段”,直接进入后面的“第二阶段”。

注:我们收集整理了《2020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下降排序表》,可用于比较行业增长率,如果需要此表,请留言联系小编。

02

第二阶段:4方面评估打分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上述初选出来的10个(或类,下同)产品进行评估打分:

1、竞争激烈程度与创业者偏好的匹配程度(例如,有些创业者偏好竞争很少的新品类,有些创业者偏好客户已普遍接受的品类);


2、营销方法与创业者擅长的匹配程度(例如,有些创业者只擅长做toB产品,不擅长做toC产品);


3、产品适合渠道及所需资源与创业者的匹配程度;


4、启动项目所需资金与创业者的匹配程度。


根据这四项指标对10个初选产品研究评估,进行打分,根据打分高低,精选出两三个重点拟选产品(推荐产品)。

03

第三阶段:正反方辩论进一步揭示风险

对于上一阶段选出的两三个重点拟选产品,再用“正反方辩论法”进一步辨别、筛选,选定创业产品。


“正反方辩论法”是指创业者在自己的部下、合伙人或顾问团中选择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组专门论证创业选这一产品的可行性,另一个小组专门论证创业选这一产品的不可行性。或者说,两个小组分别做“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然后进行辩论。


设计这一决策的原因是:中国几千年形成了文化习惯,领导让下属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实际做出的结论几乎没有不可行的。创业者激情澎湃地向顾问团讲述自己的创业产品时,顾问团一般也不愿意打击创业者的积极性!所以,创业的关键风险在创业之初就被埋没了。


“正反方辩论法”的具体做法可参见下面的“相关文章链接”。

用“±1”表示正方、反方进行对称性研究,分别作“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上述创业选产品(服务)决策模型的命名为基于“2×5”的“4±1”创业选品决策模型,简称为“4±1”决策模型,或简称为“三阶段决策模型”


这一模型是孙继伟教授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原创开发的,不仅适合于创业者选创业产品(服务),企业需要转型(二次创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时,也适用。

注:作者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大简资本创始人、中国首位问题管理专家、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

相关文章连接:“最惨”创业者遭遇“最冤”对赌案,如何避开这样的坑?上市、明星、保底,太多标签迷惑了你的眼!抓不住重点的投资等于摸彩票!为什么一堆聪明人却做出了最差的决策?


大简资本®具有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质,是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市经信委授牌),有丰富的投融资服务经验,尤其擅长资本市场规划、股权融资服务、创业辅导、股权设计与股权激励、创新解决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