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生创业日志】从早餐代购到“换呀”再到卖口罩

2015-11-28 2015秋第3组 问题管理

201591日、8日,关键词:分组】

我们第三组的成员是:徐佳正(组长)、霍慧、孔雅娴、徐奕和后期加入的留学生泰曼。我们选择《创业管理》课,更多是希望了解一些创业的注意事项,毕竟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刚听到孙继伟老师提出要进行创业实践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但是孙老师课上讲到“机会总是垂青在路上的人”,这样一次创业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上路”的机会,不敢说做了万全的准备,但我们已经出发。


915日,关键词:构思】

第三周的课堂上,小组成员经过孙老师的启发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我之前一直有着这样的想法:三流的创业卖产品,二流的创业卖概念,一流的创业卖规则。所以我想到要不要在概念上下功夫,将一件或几件商品的获取难度增大,通过将这一整段流程定价来获取利润,但构想提出之后,组员们纷纷对这个想法进行了头脑风暴,最终觉得设计流程的难度过大,耗时太多,而消费者的欣喜程度又无法通过数据化来体现在价格上, 于是这个想法搁浅了。

最后,我们采用了组员霍慧同学提出的早餐代购平台的想法,通过帮别人带早餐,在每份早餐的定价基础上加1~5元不等的人力资源成本费用。在确定了想法之后,我对组员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

霍慧负责统计上大宝山校区的早餐点,并根据距离,保险成本等因素重新定价;

线上和线下的宣传由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其中男生负责送男生寝室的早餐,女生负责送女生寝室的早餐。


922日,关键词:碰壁】

“早餐代购”进展十分不顺利。老实说,真的没想到当初考虑的比较周全的创业想法,竟忽略了重大的一环:市场

我们最初的市场定位是那些上大的自己不熟悉的学生群体,但这却是为我们自己设置了一道障碍:我们自己因为不熟悉同样无法去接触这一类群体中的消费者。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想到要不然给熟悉的朋友带吧,但这真的不能收钱啊!这明明是工作之余给室友、同学的福利环节,看到朝夕相处的室友,默默地收起了拉他们成为消费者的念头。

而第二道障碍就是来自我们的技术壁垒,做平台想要宣传的话,最好是有一个载体,而APP的设计基本上已经难住了我们所有人。

在课上听了其他小组的汇报,有的组靠卖“头上小草”赚取了第一桶金;有的组靠“无人摊位”的概念也小有成就。那我们呢?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爬起来再战,每个人都站在了后面的选项中。


929日,关键词:转型】

929晚,伴随着新成员泰曼的加入,我们小组齐聚南区一家小店,开始真正的“头脑风暴”。目的只有一个:“转型升级再出发。”

我们首先把自己头脑中想到的想法按类别都列举出来,有小商品,有旧衣物,有明信片,有学霸笔记等等……伴随着大家纸上列举出来的条目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换一种思维方式,正如孙老师《问题管理》所提:问题就是资源,挖掘问题就是挖掘潜力。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列举出来的内容哪一条更与我们大学生的需求息息相关,最后我们确立了一个新的想法:成立一个以物换物的平台。

每当同学们整理旧物的时候,总会发现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东西当初买来觉得很开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它的兴趣渐渐转淡,那何不通过等价的交换,用自己觉得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物品重新向别人换得一份欣喜呢?就这样,十一长假期间,“换呀”微信公众号新鲜出炉。有了新的方向,组员们干劲十足。


1013日,关键词:思考】

大家整理一番自己的旧物,“换呀”开始了它“试运营”。因为是以物易物,我们只有一些微乎不计的宣传成本支出,但并没有收入,因为一个公众号要想建立影响力,前期必然要放利给消费者,但是这个“前期”究竟会持续多久?我们会不会被拖垮?每一个O2O项目的背后必然是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流量成本支出。我们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又能在资本的浪潮中存活多久。

开始的兴奋渐渐过去,我们伴随的课程的进度,也是相当于对创业有了另类的理解。无论是团队、还是创意,还是市场风险预估,我们懂得了:你想到的点子绝对不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全世界有10000个已经想到,有1000个已经开始去做,有100个已经做得有声有色,有10个已经成为行业领头,有1个没准就在你身边上大西门的地摊上


1025日,关键词:花絮】

事有突然,霍慧手上掌握了一批口罩资源,伴随着课程接近尾声,我们小组也去西门摆了一次摊(如下图),此时的市场已经被二维码占据,到处都是“扫码送东西”的活动,而我们的产品也因为没有太多创意元素,而定价不是很高,加上西门流动人群大多是学生,我们前期卖的不是很好。

但是树挪死,人挪活,我们觉得我们的产品更应该定位到那些中老年叔叔阿姨,于是我们就去了沃尔玛门口。沃尔玛门口跳广场舞的阿姨很多,她们结束会在周边的小摊上留意一番,加之我们的定价很“亲民”:8/个,15/两个,最终我们也小有斩获。

1031日,关键词:组长总结】

总结下来,其实没有完成一项很完整很好地创业实践,但我们的实践更多的让我们知道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断的碰壁让我们对创业愈发地了解。我们开始收起对身边创业项目的轻视之心,更多的去尊重和鼓励他们,没有人的努力是廉价的,也正因如此,我们身边的世界才会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注:以上是上海大学孙继伟教授《创业管理》课2015秋季学期第3组的创业实践日志(兼组长的创业小结),本组成员:徐佳正(组长)、霍慧、孔雅娴、徐奕、泰曼。

组员从个人角度写的“创业小结”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请点手机屏幕右上角,再点发送给朋友(包括你加入的群)、分享到朋友圈

问题管理手机报(公众微信号wenti88)已发布170多期,600多篇有趣、实用的文章。每期有原创、每期有精华!尚未关注(订阅)的朋友,请点本文标题下方的问题管理,打开后,再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