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雄惜英雄 林则徐敬仰文天祥-林则徐230年诞辰纪念倒计时110天

2015-05-12 浙南林氏源流网


更多更多精彩林氏信息等您来!

林则徐非常敬仰历代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如岳飞、文天祥、陈文龙、李纲、于谦、诸葛亮、白居易和范仲淹等。林则徐曾为他们修祠、修墓,写诗写文歌颂他们的光辉业绩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并以他们的功业自勉。本文仅林则徐敬仰民族英雄文天祥进行阐述。

  林则徐与文天祥是两个不同朝代的人物。林则徐为清朝人,文天祥是宋朝人。林则徐敬仰文天祥,因为他是抗元民族英雄,事迹感人。

文天祥画像

  文天祥(1236—1293),初名云孙,字宋端,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元军南下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保卫宋朝江山。文天祥任赣州知州,他积极响应号召,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收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浙江杭州)。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随后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兵攻势猛烈,文天祥率义军虽英勇作战,最终还不能挡住元兵进攻。

  翌年,元兵进逼临安,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到元营中与伯颜谈判,因不肯屈从伯颜提出的议和条件,被扣留。元兵攻占了临安,宋恭宗及谢、全两太后并宋室官吏被元军俘获北去。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兵完全控制和占领。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收拾残局。对此,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文天祥押往北方。

  二月底,文天祥行到镇江时,冒险逃脱,经扬州、温州辗转海路南下,于五月二十六日到达福州,和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昰称帝,为端宗,改元景炎,福州为行都。文天祥被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

  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斗争。他因与投降派左丞相陈宜中意见不合,遂以枢密使开府南剑州,带兵赴江西抗元斗争,收复了雾都、宁都、会昌、兴国、永丰等县,军心大振。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文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出卖,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由于文天祥才华出众,元将张弘范、投降的宋恭帝,元朝的丞相,甚至元世祖忽必烈等提出大量的条件,亲自劝降,文天祥不为之所动,宁死不降,最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为千古绝唱。在《过零丁洋》诗中,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成为鼓舞、激励后代爱国者的座右铭。

文天祥文集

文天祥纪念馆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宁死不降的民族气节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对文天祥爱国事迹很钦佩,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博览群书时,就认真学习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岳飞、文天祥、李纲、陈文龙、于谦,还有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林则徐经常与有志于学的梁章钜、廖鸿荃、杨庆琛、沈廷槐等同学一起,谈论他们的爱国事迹和故事,并被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动。林则徐深受教育,对他们十分敬仰,并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楷模。

  其二,道光二年(1822年)五月初一日,林则徐离京都南下,六月初七日(724日)抵达浙江杭州,以道员用。他在杭州听候补用期间,拜谒了于谦祠墓,他见于谦祠墓半朽半圮,便发起捐资重修,并撰写《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此记中说:维公纯忠伟伐,与岳忠武同昭天壤,千古以两少保称。……如公浩气不磨于宇宙,祠墓之有无,初不足为加损。然守土者顾听其隤剥而莫之省,尚奚以言治哉!……惟祠文信国于墓左,其义无考,岂以公生平向慕信国,尝悬画像拜之,故为是以成公志耶?九原而有知也,公方尚有信国,进而尚友岳忠武,相与徜徉于湖光山色间,感念志事,抚膺言怀,亦庶手其不孤已。此记中讲到了于谦和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对他们都很敬重和钦佩。林则徐认为,只有继承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的忠君爱国传统,才谈得上言治。林则徐决心以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为榜样,不怕挫折和打击,去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


  其三,道光七年(1827年)五月,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事。林则徐在赴任途中,经过陕西沔县(今勉县)时,到定军山麓谒诸葛亮祠(庙)和墓。该祠庙北向,有殿堂廊房,汉水环绕其后,古木参天,内有诸葛亮抚琴塑像。林则徐见后,即写了《武侯庙观琴》诗,诗曰:


  不废微时梁父吟,千秋鱼水答知音。

  三分筹策成亏理,一片宫商淡泊心。

  挥手鸿飞斜谷渺,移情龙卧汉江深。

  魂消异代文山操,同感君恩泪满襟。

(文信国有琴,自题云:松风一榻雨潇潇,万里封疆不寂寥。独坐瑶琴遗世虑,君恩犹恐壮怀消。

  诗中的后两句魂消异代文山操,同感君恩泪满襟,意思为:诸葛亮的精神楷模,影响、培育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高尚情操,我(林则徐)向往着诸葛亮、文天祥的作为与功业,禁不住要感君恩、泪满襟了,表达了林则徐对诸葛亮、文天祥的敬重和仰慕心情。

文天祥塑像

  其四,道光九年(1829年),林则徐《题文信国手札后》,起句为公身为国轻生死,末云再拜薰香庋棐几,欲废一部十七史。朱鸟招魂泪如泚,猎猎酸风满柴市。文中,林则徐对文天祥英勇就义,寄予深切的哀悼,同时表示对文天祥的敬仰和钦佩。

  其五,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三日(1850414日),林则徐回到福州,为了纪念陈文龙爱国事迹,他带着亲朋好友前往台江万寿尚书庙(台江坞尾尚书庙)祭奠,凭吊英灵。祭毕,他挥笔为万寿尚书庙题写了一副长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此联在阳岐尚书庙内也题有。在长联中,林则徐高度赞扬文天祥、陈文龙的抗元事迹,并把陈文龙与文天祥隆名并峙,赞颂文天祥与陈文龙同为一代忠贞,都是抗元民族英雄。

文天祥《过零丁洋》

  综上所述,说明林则徐非常敬仰文天祥,并受其很大影响。林则徐敬仰他舍生取义,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和为国捐躯的凛然正气。文天祥写出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林则徐喜欢的句子,他从中得到鼓舞,并以此激励自己。

  林则徐一生为国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政绩卓著、为政清廉、办事公正,深受人民的爱戴和赞扬,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爱国者和民族英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六日,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林则徐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意思就是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顾生死、全力以赴,不能计较个人的荣辱祸福而见风使舵、避祸趋福。这既是林则徐的爱国心声,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福州晚报》·萧忠生、萧钦)

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纪念倒计时专题



倒计时365天


倒计时350天-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夜话


倒计时335天-怀抱天山


倒计时320天-三栖于陕西的林则徐


倒计时300天-挽林则徐联三副(咸丰帝 左宗棠 魏源)



倒计时280天-祭扫林则徐墓





倒计时270天-《林则徐的名臣之路》

倒计时260天-林则徐如何开眼看世界:重金建翻译班底

倒计时240天-《林则徐出生地和读书处》

倒计时230天-《习近平父子合力保护林则徐遗迹》

倒计时220天-《早年英国人心目中的林则徐》

倒计时210天-《林则徐的禁毒实践与现实斗争》


倒计时200天-《清封疆大吏林则徐陶澍督抚同心 和衷共济为民生


倒计时190天-怀念林则徐研究专家-来新夏老师

倒计时170天-林则徐与新疆伊犁鲜为人知的故事

倒计时160天-林则徐敬仰于谦

倒计时150天-林则徐“虎父无犬女 智退数万精兵”的女儿林普晴

倒计时140天-广东东莞“清明祭林则徐” 颂读林则徐诗作 缅怀先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