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754人)“双木成林 天生林字” 一个神奇的林氏古村落(7.15)

2015-08-09 浙南林氏源流网



“双木成林 天生林字” 一个神奇的林氏古村落

------记温州乐清岭底湖上垟村


岭底乡位于浙江省乐清市东北部山区,东与芙蓉镇相接,西与永嘉县依山相连,南临淡溪镇,北靠雁湖乡。20115月因乡镇区划调整并入芙蓉镇。

湖上垟村位于岭底西北角、永乐交界处,为楠溪江支流源头之一。海拔530米,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辖茅盖、剑岩两自然村。全村520多户,人口二千余人。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村内有三棵古柳杉,一树龄900余年,位于村口,其余两棵也皆600余年,位于村中心,相交辉映,天生“双木成林”之瑞。

村里流传着一首不知写于何时的歌谣:

“龟头一木千年在,

扎根泥土百世坚;

风雪树头不落叶,

子孙万代围跟前”

……这一切,都使这棵千年柳杉笼罩在一种神化的人文氛围里。

位于村口的古柳杉树有900多年的历史,该树高30余米,胸围680厘米,需6人连手合抱,为乐清市最长寿的古树,人称“千年柳杉王”。据传南宋先民避祸山中曾有此树。此地曾名李家村,但后来李氏不知所踪。至今村民全为林氏聚居。

相传明洪武年庚午年冬,淡溪林氏文褐公携众打猎至此,悬饭袋于树。获归时,发现树下积雪未化,地冒热气,打开饭袋数小时尤热,颇为惊讶,顿悟此为长宜子孙之吉地,遂卜居为此。因林氏由淡溪湖边迁入,故名湖上垟。

查湖上垟村林氏清朝古谱,据载该村可追溯至世居福建长乐溪的明逸公,字佰微,号素庵。明逸公生于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授济南府中宪大夫,历迁工部侍郎,墓福建长乐城东。夫人王氏,生子僖,僖生源,源生远,远生性、道。性公字元明配洪氏,授温郡知镇。道公字怀明,配盛氏。兄弟二人于唐肃宗至德年间徙居温州五马街。道公十传至勳公迁居乐清柏岩,勳公八传至惟月公为淡溪湖边始祖,惟月公长子幼嘉公,字秀颖,号桂湖,与王十朋同游太学,召试礼部,任国子录。南宋兴崇王爱其才,以第二郡主招为东床,赐花舟四十二只[1]。宋绍兴甲申年郡马公奉旨归里建郡马坊。郡马公曾孙林公秀,字子灵,配王氏,生文褐,文褐公于明洪武庚午(公元1390年)迁居湖上垟村,配李氏,为湖上垟祖。

文褐公十四世孙林清锦,字子秀,生于康熙癸丑年,卒于乾隆癸巳年,享寿102。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乐清邑令徐廷献奉旨为林清锦赐额并建“升平人瑞”坊。朝廷所赐黄马甲不幸于文革中失窃。

百岁坊坐西朝东,保存完整,造型独特,2010年列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坊高4.4米,面阔3.4米,进深1.9米,单间两柱冲天式,加屋宇,仿木石构建筑。两柱下设台基,台基用条石拼成,柱头上端呈葫芦顶。明间定盘枋上有石构斗拱承托石构屋面,屋面刻出瓦垅、戗背、滴瓦,屋脊中间雕火焰珠,两侧雕鱼龙吻。楼阁中间设石匾,前后分别竖刻“圣旨”两字,石匾浮雕二升龙。明间定盘枋下设花枋、下枋。下枋素面,花枋前面刻有“昇平人瑞”四个字,背面中间刻有“百岁坊”三个字,右侧刻“邑主徐(讳)廷献通详口憲恣部奉旨旌表”,左边刻“百二岁郷飮林子秀立、大清乾隆癸已正月、榖旦”。


千年古树,百岁牌坊。湖上垟村林氏迁居至今六百余年,枝繁叶茂,蔚成巨族。现宗亲们凭着山里人特有的勤劳、诚实和坚毅,走出大山,遍迹世界各地。他们经商致富之后,不忘回报家乡,努力把家乡建设成乐清最美丽的山村。


参考文献 [1] “林姓花舟”将再现南宋风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