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全林氏将军名录(4.0加强版 90人) 林家人顶起!

林茂则 林氏源流网 2019-05-06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1609705208@qq.com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编者按;

浙南林氏源流网整理了明朝以来林氏将军名录

【1.0版】7月31日发布

史上最全林氏将军名录(明朝至今)-向林氏将军们致敬》(21人

【2.0版】8月1日发布

史上最全林氏将军名录(2.0加强版 47人)  林家人顶起!》(47人)

【3.0版】8月4日发布

史上最全林氏将军名录(3.0加强版 70人) 林家人顶起!》(70人)


如果说是应收尽收,小编恐怕一时半而会儿做不到,需要全球各地宗亲进一步集思广益,逐步完善,若有未收录的将军名录,敬请大家提醒和增补(文后留言或将相关资料发送至邮箱:1609705208@qq.com)!

史上最全林氏将军名录

(4.0加强版 90人)  林家人顶起!


明朝

林济峰将军(安徽全椒)


镇国大将军大都督府佥事 林济峰

【明】林弼《镇国大将军大都督府佥事林公圹志》(安徽全椒 林济峰)



林武苴(福建晋江)

可参见链接:

【明】《明威将军湖广行都司佥書署都指挥佥事震宇林公墓志铭》

(福建晋江 林武苴)http://www.znls.net/news/?2756.html




清朝




林东明(公元1620—1699年),名文冕,字启生,号服周,初本文庠,有才学,工诗文,善骑射。屡征不疲,战功卓著,诰封怀远将军晋定国将军,为正二品武官。马站镇中魁村人。



林良斛

林良斛,字恭俭,万历庚申年(1620)年生,浙江温州乐清芙蓉后垟路门人,任江西九江营副将兼管参将事,康熙九年(1670)五月初六日诰封三世骁骑将军。后垟路门祠堂原有木雕御台一座,刻有“九江主节兄臣弟,三世荣封天子恩”对联和“恩封三世”圣旨竖匾。

(林向华增补)



林贤

清康熙帝收复台湾时的名将

清康熙二十年(1681),林贤因功加左都督,正一品。

在收复台湾记首功。封荣禄大夫。

康熙二十六年(1687),林贤病故,赠太子少保、御祭葬。

墓在南安康美,今墓园尚在。



林春庆 咸丰间武功将军

福建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人, 咸丰年间“上游从戎有功,蒙庆制军请叙,准以军功守备用”,授武德骑尉,诰封武功将军。 三子和长孙,先后中武进士,有“一门两进士″之美誉

(林章龙增补)



林泰曾(1852-1894) 总兵加提督衔

字凯仕,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生。同治六年(1869年)考人福建船政后学堂,学习航海驾驶。十年到“建威”号练船实习,曾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北至渤海湾与辽东半岛。十三年,被派赴台湾后山测量港口航道。是年冬,调任“建威”练船大副。光绪元年(1875年),泰曾以“西学最优”受奖励,赏都司衔。同年秋,他被派赴欧参观学习。二年,从英归国,调赴台湾会办翻译事务,三年冬,又被选派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五年,与刘步蟾先期学成回国。六年,南北洋大臣会同闽浙总督奏保,以泰曾“沉毅朴实,学有实得”,升游击,并戴花翎,调任“镇西”炮舰管带。此时,他与刘步蟾写就《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条陈直隶总督李鸿章,蒙采纳。同年十一月,随丁汝昌赴英收验“超勇”、“扬威”二舰。翌年秋,驾“超勇”回国,他因接船有功,升为参将。八年升“副将”。十四年,北洋水师成立,泰曾任左翼总兵,兼“镇远”管带。十五年加提督衔。二十年(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泰曾力主与日舰“一决胜负于海上”,但李鸿章却批示“未敢轻于一掷”,使之计划未能实现。八月十八日,日舰与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镇远”舰在他指挥下,与旗舰“定远”密切配合,先后重创日舰多艘,下午三时许,日五般集中火力围攻“定远”、“镇远”。他指挥若定,一面掩护“定远”旗舰,一面奋勇拼战。发炮击中日舰多艘,但“镇远”舰本身也中弹,多次起火,均被扑灭。五时许,日舰见北洋舰队诸舰集合,恐遭夜袭,掉头退去。泰曾因而获朝廷授予的霍春助巴图鲁勇号。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奉命驶返威海卫,“镇远”进港时正值落潮,因避雷标触礁,底板裂缝处进水,泰曾采取紧急措施,堵住漏水,使舰安驶港内。然而他严于律已,自认失职自尽,时年仅 44岁。


本文来源:原文名称<林氏三将>,摘录自林伟功编著的《中华林氏》一书,第186-188页

(林伟功增补)


 

林永升(1853-1894) 总兵 

字钟卿,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 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学习航海驾驶。十年,上“建威”练船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永升调任为船政学堂教习,奖补千总。二年冬,他与严复等赴英留学,次年人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校成绩屡列优等。六年,期满回国,升守备,加都司衔。七年,永升调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次年任“康济”练船管带。同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奉命率舰援朝,永升从行,先于日军抵达仁川,使日本对朝鲜的军事干涉计划破产,回国后以功补都司,并赏戴花翎。十三年秋,北洋在英、德船厂订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快船竣工。李鸿章派林永升出洋接带,并任“经远”舰管驾,次年安驶回国,论功荐保游击,赏加御勇巴图鲁勇号。同年九月任“经远”管带。十五年署左翼左营副将,十七年升总兵,并赏换奇穆钦巴图鲁勇号,次年实授中军右营副将。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八日,中日舰队于黄海大东沟附近海面决战。临战时,永升“尽去船舱木梯”,并“将龙旗悬于桅头”以示誓死作战。战斗开始,“经远”即向敌阵冲去,而日舰队集中“吉野”等舰炮火围攻“经远”舰。永升临危不惧,指挥全舰官兵奋勇抗敌,“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日本“吉野”等舰死死咬住 “经远,,,“先以鱼雷,后以丛弹。”在以一敌众的激战中,永升发现一敌舰中弹受伤,便下令鼓轮追击,但日舰依仗势众,以群炮猛攻“经远”,林永升不幸中弹,“脑裂阵亡”。时年42岁。永升阵亡后,清政府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世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本文来源:原文名称<林氏三将>,摘录自林伟功编著的《中华林氏》一书,第186-188页

(林伟功增补)


 

林履中(1853-1894) 

字少谷,福建闽县(今闽侯)青圃村人。生于咸丰二年(1853年)。同治十年(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刻苦勤学,“屡考优等”。光绪元年(1875年),随“扬武”练船出海实习,二年冬,补“伏波”炮舰大副。七年,李鸿章调履中任“威远”练船教练大副。翌年夏,他赴德国参加验收新购“定远”铁甲舰的鱼雷、炮位、器械等,后又派往英国高士堡学堂,精研驾驶、枪炮、数学、电学等。十年夏,由英抵德,仍回“定远”舰。翌年随“定远”归国,任大副,并奖蓝翎千总。是年冬,又升调副管驾。十三年,被委任为“扬威”快船管带,荐保花翎守备。十四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次年,履中升署右翼右营参将。十七年,李鸿章视察北洋舰队,履中以功实授右翼后营参将,加副将衔。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日(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激战于黄海。“扬威”乃北洋舰队中最弱的战舰之一,又处于右翼阵脚的最外侧,是日舰攻击的目标之一,履中率舰官兵奋起抗击,交战不久,“扬威” 舰中弹起火,“扬威”行愈滞,被敌弹击中机舱,舱内弹炸火起,严重损伤,渐不能支。在这危急关头,履中亲率千总三副曾宗巩、曾瑞祺等发炮击敌。但“扬威,,舰首尾各炮已损伤不能转动,结果被敌炮击中,舰:身渐沉。履中奋然投海殉国。有人抛长绳相援,履中推而不就,随波而没,时年43岁。旨照总兵例议恤,并世袭骑都尉世职。子继勋为民国海军军需官,孙智敏在台“海军部”供职,已退休。


本文来源:原文名称<林氏三将>,摘录自林伟功编著的《中华林氏》一书,第186-188页

(林伟功增补)




民国


林颖启(1852-1914) 海军中将

福建福州人。北洋水师练习舰“威远”号管带。

1914年1月7日,林颖启,授海军中将。

(林伟功增补)



林灏深,福建侯官人,字朗溪。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清末大臣,林则徐曾孙。工书法,自有一种文人骨气,后升任中将。

(林伟功增补)



林葆怿(1863-1930年),字悦卿,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

1912.12.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1914.5.晋升为海军中将。

1920.11.被北京政府授予海军中将加上将衔。

1922.7.被北京政府任命为葆威将军。

1930.在上海病逝,终年67岁。

(林伟功增补)




林颂庄(1871-1919),海军少将

字仲孙,福建闽侯人,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第十四期驾驶班毕业。

后入北洋水师任兵船大副、帮带等职。

1910年12月24日任“飞鹰”驱逐舰管带,补授海军协参领。

1911年12月6日任“海筹”巡洋舰管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参加北伐舰队,任“飞鹰”驱逐舰舰长。

1912年12月30日授海军上校。

1913年7月12日给予四等文虎章,8月20日晋升海军少将并授勋五位。

1914年9月28日给予四等嘉禾章,10月25日任“海筹”巡洋舰舰长。

1916年元旦晋给三等文虎章,10月9日晋给三等嘉禾章。

1917年7月程璧光准备率舰南下护法,派杜锡硅、林颂庄率“海容”、“海筹”二巡洋舰北上,将在北京日本使馆中避难的大总统黎元洪接至上海。临行前,程璧光还特别拨给二舰20万元开拔费。不想,杜、林一去不复还。他们到京后,经不住段祺瑞的利诱,留了下来。同年7月26日林颂庄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

1918年11月9日晋给二等嘉禾章。

1919年7月31日不幸卒于福建宁德三都澳。同年10月17日被北京政府照海军中将例优恤。


(林伟功增补)


林建章(1874-1940),字增荣,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泮野村)人。海军上将。

【林氏字辈】1182-福建福州长乐区航城街道泮野村

(林建志增补)



林永谟(1876-1936),字籁亚,福建闽侯人。

1898年10月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第六期驾驶班毕业。

1914年5月25日晋升海军少将

1920年1月5日被军政府加海军中将衔

(林伟功增补)



林之夏(1878-1947) ,福建闽侯人,陆军上将。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林之夏光复江宁有功,任命为中央第一师师长、军政部部长,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福建军政府成立时,林之夏被任为参谋部及军务部部长。




林志棠(陶江林氏)陆军少将

林志棠(1878~1951),字祥登,号明犀,闽县(今闽侯)尚干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十月十七日。为进士林履端之三子,幼承家学,为乡秀才,后弃文习武,进福建武备学堂正科第一期。

林氏支派之-《陶江林氏源流图》(林森所属支派)

(林伟功增补)



林修梅将军(1880年-1921年)(林伯渠堂兄弟)

林修梅 奉令国葬的护法将军(孙中山总统府代理参军长)


林述庆(1881-1913) 北洋陆军上将

林述庆,字颂亭,福建省闽侯人,总统府顾问、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可参见链接:陆军上将林述庆墓园

【林氏字辈】1182-福建福州长乐区航城街道泮野村



林献炘(1883-?),号向欣,福建闽侯人。

1899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1901年夏转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八期驾驶班。

1903年毕业后曾奉派德国留学。

1912年9月7日任北洋政府海军部技正室技正。

1913年1月11日授造械中监,5月16日奉派奥地利学习。

1915年10月5日任海军雷电学校总教官兼鱼雷总操练官。1917年11月19日调任鱼雷枪炮学校总教官兼鱼雷正教官。

1918年1月7日给予五等嘉禾章,7月22日改授海军中校,10月19日给予三等文虎章。

1920年1月16日晋给四等嘉禾章。

1923年2月7日晋给三等嘉禾章,7月30日晋升海军上校。

1925年9月3日调任海军总司令公署参谋处参谋。

1926年7月13日升任军械课课长。

1928年8月27日出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部军械处处长,12月26日调任军政部海军署舰械司司长。

1930年2月24日调任海军部军械司司长。

1936年11月12日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

1937年1月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38年1月任海军总司令部少将候补员。

1945年8月21日调任海军军械处处长。

1946年2月21日调任军政部海军处少将参事。

1947年11月10日任海军少将并予除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



林虎将军(1886-1960)

林虎将军(1886.10.1一1960.2.8)

林虎,广西陆川瓜头林氏斌公十四代裔孙,原名荫清,字隐青。

可参见链接:

【林氏字辈】0413-广西玉林陆川大桥镇瓜头村(更新)

【林家男儿】林虎将军(广西陆川)



林拔萃(1887-1966)陆军中将

字德馨,湖南省宝庆府武岗州(今洞口县竹市镇)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上校团长、少将师长、中将参谋长。

1935 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其为陆军少将,

1936年晋升陆军中将。

林拔萃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38 年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培养国民党内抗日干部;聘请覃振(时任司法院副院长)为董事长,于右任(时任监察院院长)为顾问,一时颇具影响。

1949 年随蒋去台。

1966 年病逝于美国。


林元铨(1888-1950)海军中将 

林元铨

林元铨(1888-1950年)字长铨,号山佐。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闽侯县尚干乡凤港村,系林森的同辈(陶江林氏32世 长字辈)。福建船政学堂第十八届驾驶班毕业。

1907年学堂毕业后派任清军“通济”钢胁钢壳练舰(管带叶大鋆)见习官。
1908年升任驾驶二副。
1909年调升“建威”铁胁钢壳鱼雷快艇(管带郑纶)枪炮大副。
1912年1月出任“建威”炮舰(舰长郑纶)上尉枪炮副。
1913年2月27日授予海军上尉。
1914年7月调任“江贞”炮舰(舰长周兆瑞)副舰长。
1915年2月25日获颁四等文虎章。
1917年12月20日晋授海军少校。
1918年5月3日调升“应瑞”巡洋舰(舰长杨敬修)副舰长。
1921年9月19日晋颁三等文虎章。
1924年4月9日升任“楚有”炮舰中校舰长。
1925年8月23日晋授海军中校。
1927年3月12日随部参加国民革命军,仍任中校舰长。
1928年1月2日调升“应瑞”巡洋练舰上校舰长。
1935年3月28日调任海军军械处(辖三课)上校处长。
1936年11月12日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
1938年12月19日调升海军特务队少将总队长兼军械处处长。
1939年3月调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少将参军。
1942年9月兼任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陈绍宽)参谋处少将处长。
1944年6月27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
1945年10月升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6年1月1日获颁胜利勋章。11月16日叙任海军少将。
1948年5月20日升任总统府参军处(参军长薛岳)中将参军。
1949年1月辞职后定居上海。
1950年11月在上海病逝。

【林家男儿】民国海军宿将【林元铨】(民国主席林森宗侄)

所属支派参见:林氏支派之-《陶江林氏源流图》(林森所属支派)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414487/



林斯贤(1888-1981) 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字鲁希,福建省闽侯县人,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马科、陆军大学第四期、全国高等学堂毕业。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曾任:陆军部参议、东路哈长司令部参谋长、东省特别区政务厅厅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宪警班(副班主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陆军大学校高级教官、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司令、长汀县县长、福建省政府参议、盐务总局警务处处长、福建省军管司令部征募处少将处长等职。1981年9月受聘为馆员。




林蔚(1889-1955),字蔚文。二级陆军上将。

生于1889年。浙江省台州黄岩人。林蔚早年在家乡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工程科。毕业后,服务于浙军。后又考入陆军大学第四期正则班,毕业后返回浙军任工兵营营长,旋升参谋处长,第四团团长。

1926年,经浙军第一师师长陈仪多次保荐,林蔚任浙军第一师参谋长。

1929年5月,蒋介石成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部内设参谋、总务两厅,林蔚任参谋厅厅长。

1953年后,改任“国策顾问”。

1955年,林蔚病逝于台北。



林卓午(1889-1957)少将 

字叔卿,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福安穆阳苏坂村。抗战时期任中华邮政局驻西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授少将军衔,为改变国共两区通邮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林卓午欣然参加工作,当选为福安县人民代表,先后担任福安县人民政府常委、福安专区土改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候补委员。

1957年逝世。

(林伟功增补)



林叔向(1890-1962),中将

福建闽侯祥谦镇凤港村人(陶江林氏33世 长字辈)。

林叔向幼年入村私塾念书,后到福州侯官高等小学读书。在校长黄展云、教员方声涛的反清思想影响下,入学保定军校,参加辛亥革命。

民国六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林叔向追随孙中山(孙中山副官),效力于粤军许崇智部,由排长一直擢升至该部师参谋长及干部学校教育长等职。曾出任族叔国府主席林森参军。

1944年授少将衔,1948年为总统府中将参军。

1949年8月在福州迎接解放,并协助组织成立民革福建分部筹委会。1957年被划为右派,蒙屈。

1962年病逝。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叔向得以平反昭雪,并追认为“辛亥革命志士”,其遗像入福州中山堂供人瞻仰。

所属支派参见:林氏支派之-《陶江林氏源流图》(林森所属支派)




【林氏将军】林赐熙(1891-1962)陆军中将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

 林赐熙(1891—1962)陆军中将
  生于1891年10月(清光绪十七年)。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原名林少波,以字行。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二期步兵科毕业,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二期旁听生。
  1919年12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广西陆军讲武堂(堂长金永炎)步兵第2队(队长(韩汉英)中尉助教。
  1920年9月升任上尉队附。
  1921年9月起历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李宗仁)、广西自治军第2路(司令李宗仁)、广西陆军第5独立旅(旅长李宗仁)、定桂军(总指挥李宗仁)少校参谋、中校参谋。
  1924年11月升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督办李宗仁)参谋处上校处长。
  1926年3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参谋处上校处长。
  1927年2月升任第7军少将参军。
  1928年4月调升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参谋处少将处长。
  1929年2月调任副官处少将处长。4月离职避居香港。10月出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李宗仁)副官处少将处长。
  1930年4月1日改任第1方面军(总司令李宗仁)副官处少将处长。
  1931年6月改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少将高级参谋。9月调任第4集团军参谋处少将处长。
  1932年9月回任少将高级参谋。
  1933年11月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二期旁听。
  1936年6月离校返回广西。7月13日出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李宗仁)少将高级参谋。
  1937年9月调任第135师(师长苏祖馨)少将副师长。
  1938年6月21日调升第131师(辖两旅)中将师长。
  1939年4月29日调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军法执行总监部中将执法监。11月29日调任第26集团军(总司令蔡廷锴)中将参谋长。
  1940年4月13日调任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中将高级参谋。
  1942年8月6日叙任陆军少将。
  1944年1月调任第39军(军长刘尚志)中将副军长兼宸枣师管区司令。
  1945年10月调任军政部第9军官总队(总队长林廷华)中将副总队长兼第10大队大队长。同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7年7月7日晋任陆军中将,并退为备役后在新加坡经商。
  1948年6月移居香港。
  1949年4月加入民盟。
  1950年1月定居广西南宁,出任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参事室参事。
  1955年2月当选政协广西省(主席陈漫远)委员。
  1958年3月当选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刘建勋)委员。
  1962年3月10日在广西南宁病逝。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2837531/


【林氏将军】 林振雄(1891-1964)陆军中将 广东惠州人

 林振雄(1891—1964)陆军中将
  生于1891年9月19日(清光绪十七年八月十七)。广东惠州人,字毅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十期骑兵科毕业。
  1915年5月日本陆士毕业回国后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少校骑兵教官、骑兵科中校科长。
  1924年2月1日出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5月改任黄埔军校管理部上校主任。
  1925年4月22日所部改称管理处,改任上校处长。6月24日调任长州要塞司令部上校司令。
  1926年2月调升第20师(师长王柏龄)少将副师长。7月26日调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海军处少将处长。9月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团少将高级参谋。
  1928年4月调任留日陆军学生少将管理员。
  1929年5月调任中央军校少将教育长。
  1930年9月调任东江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
  1932年9月26日调升参谋本部中将高级参谋。
  1936年1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
  1937年5月兼任国防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2月辞职后返乡隐居。
  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惠州华侨中学董事长,当选政协惠阳县委员。
  1964年3月在广东惠州病逝。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4226990/



林黄胄(1891-)福建莆田人。陆军少将

国民党员。黄埔军校训练部中校教官,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备司少将副司长。1937年5月31日晋升陆军少将。




林廷华(1892-1971):中将,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东苑丰家下村人,

1932年广东南区绥靖公署少将军务处长、抗战后任第64军第115师参谋长、第158师师长,第65军中将副军长、

1937年5月授予陆军少将,

1946年任第九军官总队长

1948年9月授予陆军中将,

后任国防部中将部员。

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军事教官,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部员,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委员、省参事室参事,1971逝世。在抗战期间,指挥了广东银盏阻击战和乐昌保卫战,也为海南岛解放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林薰南(1892-1982),陆军中将

湖北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国民革命军军事将领。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日本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1925年春起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处参军,建国粤军第一军总部副官长。1926年任黄埔军校第四期编译处高级编译官。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一部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军务局副局长。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办公厅主任。后任湖北省会公安局长。1928年底赴日本学习军事。1932年毕业回国,任南京陆军大学少将兵学高级教官,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任陆军大学参谋补训班中将主任,陆军大学特别班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参谋本部高级参议,最高国防会议办公处作战组中将组长。1941年任抗日战争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参加了粤北会战及曲江保卫战,重创日本侵略者,获得荣誉胜利勋章。1945年6月授陆军中将。同年秋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6年2月退役。




林翼如(1894~1971)四川资中人,中将。

四川讲武堂毕业。曾任国民党24军3师旅长、副师长,川康绥靖署中将参军,巴中、仪陇县长。

1936年2月27日,晋升陆军少将。

1956年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林兰生(1894-)福建闽侯人。 国民党员,少将。

黄埔军校上校战术主任教官, 后任第三军风纪巡查中将组长。



林时清(1895-1966)

广东黄埔陆军军校第四期、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林时清为陈济棠的同学,而且林与陈为拜把兄弟,深得陈信任,是陈主政广东时的主要助手。

1929年任广东编遣区第三师第六旅十团上校团长,第三军副官处长。

1932年任第一集团军少将高级参议,兼广州宪兵司令。

1933年任广东宪兵司令。

1934年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

1936年任第四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

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任广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东防空委员会委员长,广东第七区人民自卫队委员会副主任兼游击区司令。

1941年1月,广东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邓挥辞职,林时清接任广东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7年4月辞职回乡,由甘清池接任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次年迁居香港。

1952年迁居厄瓜多尔,1966年秋在基多病逝。




林逸圣(1896-1967)

林逸圣(1896-1967)陆军中将

湖北黄冈人,原名林祚海,字海滨,号环海,亦号逸圣,以字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投入学生军,参加革命。民国初年被保送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赴闽在王永泉部任职。王部解体后,赴广西龙州加入胡宗铎部。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任第七军指挥部少将参谋长,参与南浔线牛行车站、马回岭及龙潭诸役,因战功升任中将师长。

林逸圣与湖北黄冈“林氏三兄弟”一并堪称“黄冈林氏四杰”,其长于林育英(谱名祚培)、林育南(谱名祚笃)、林彪(谱名祚大),是“林氏三兄弟”的族兄。

另可参见链接: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410161/




林柏森(1897-1960)陆军中将 民国工兵之父

林柏森(1897-1960)广东梅州蕉岭人。

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九期工兵科,后入日本炮兵学校深造。曾任营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工兵主任,1932年8月任中央陆军工兵学校校长,后退任中央陆军工兵学校教育长,实际仍主持该校校务。

1935年4月授少将军衔,1936年20月晋升中将。

1938年2月任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工兵监,继续主持培养陆军工兵技术人员事宜14年,先后开办各类训练、研究、特别班数十班期,为抗日战场培训工兵技术人员 22000人(次),先后主持建立6个工兵独立团和35个工兵独立营,被称誉为国民革命军“工兵之父”。抗战期间多次参加工兵作战。

1946年任陆军总部中将参谋长兼后勤总司令部部工兵署署长。同年以军队代表出席“制宪国大".

1949年任国民的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林岳生(1897-1947) 广东蕉岭人,中将。 

国民党员。黄埔军校军事教官, 后任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林英(1898-1972),字赞谟,号雅斋,黄埔一期毕业,陆军中将

海南文昌重兴镇甘村村委会忠厚岭村人。

1937年5月授予陆军少将

1944年9月授予陆军中将,

历任少将旅长、陆军荣誉第一师中将师长、第十四补充训练处处长,第六十四军中将军长、东北战区中将高参主任、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兼广东第四纵队司令,

1950年5月到台湾后任“国防部”高参、中将部员。

1972年7月8日病逝于美国。




林秀山(1899-1951) 陆军少将

祖籍福建,生于广西鹿寨大龙乡二兴村(今本镇新胜村民委二兴自然村),定居鹿寨镇太和街。

1949年6月,林被任命为桂林绥靖公署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追剿下,溃逃金秀大瑶山,12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独立第1师少将师长。

1950年1月,林被提为“桂中军政区反共救国军司令部”126军军长。

1951年2月26日,林在大瑶山剿匪战役中被俘,3月25日在柳州市被公审枪决。




林芝云(1901-1952) 陆军少将

学 籍: 黄埔军校一期

字 号: 盖南

党派: 中国国民党

籍 贯:湖南省湘潭

军 衔: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生 卒:1901-1952

军 职:国民革命军湘鄂赣边清剿区司令

1949年8月随陈明仁部起义,后返乡定居。

1952年“镇反运动”中被杀。

1984年恢复名誉。


林伟成(1902-1947),广东博罗人,男,1945年6月28日晋升空军少将。1946年6月任空军总司令部咨议室首席咨议官。

1920年底在美国学医的林伟成,弃医随杨仙逸在檀香山华侨集资创办的图强飞机公司下属飞行科学习飞行技术。

学成回国后,于1923年在大元帅府航空局组建的中山航空队任第二飞机队长。

1924年出任航空学校校长,是年11月受命与陈卓林一起去苏联考察航空和洽商支援飞机事宜。

1925年任航空局军事处处长并兼任总务处处长。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航空局缩编为航空处,任处长。

1931年初,林伟成赴广西办航空,是年冬任广西民航局长。同年10月广西民航局改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改任处长。

1934年4月,航空处另成立广西航空学校,林兼副校长,9月任校长。

193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空军第二路军副指挥官,不久调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参事。

1937年5月19日受任“中航”副董事长兼第五任总经理。上任不久,爆发了七七事变,发生了八一三淞沪抗战,负责担负抗战期间的军用物资运输。

1938年3月回航空委员会任训练处处长。

1939年1月任航空委员会训练副监兼教育处处长。后任航空委员会参谋处处长,驻印度办事处处长。

1943年任航空委员会参事。

1947年11月28日,林由杭州空军学校乘吉普车去潜山打猎,因车祸去世。




林自新 陆军少将

号不尘,福建闽侯人。

1911年5月毕业于烟台海军学堂第六届驾驶班。

1913年4月17日授海军少尉,

1915年曾任“楚泰”炮舰枪炮副,11月20日晋升海军中尉。

1924年3月23日任“建安”炮舰副舰长,4月2日晋升海军少校。

1926年10月1日免职。

1930年任参谋本部参谋。

1932年调任引水委员会委员。

1946年7月31日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

1947年2月26日改任海军少将仍退为备役。



林万生(1904-1976) 

国民党陆军少将。辽宁新民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中任职。1934年毕业于中央军校。后历任国民党军团长、师参谋长、第三战区少将高参、辽西师管区少将副司令。

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联勤总部少将高参等。

1976年11月在台湾病逝。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3944160/



 林丰炳(1904—1988)
  生于1904年12月12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六)。福建长汀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
  1929年5月军校毕业后入军官教育连受训。
  1930年1月结业后派任中央军校教导团(团长冯轶裴)乘马步兵营(营长李家鼎)中尉排长。4月所部扩编为教导第1师(师长冯轶裴)骑兵团(团长李家鼎),升任第1连上尉连长。
  1931年1月所部改称陆军骑兵教导队(队长李家鼎)第1连,仍任上尉连长。3月所部扩编为骑兵第1旅(旅长李家鼎),升任第1团(团长张植豫)少校团附。
  1933年2月升任第1团(团长徐益柟)中校团附。
  1934年8月调升第2团上校团长。
  1935年5月29日叙任陆军骑兵中校。同月调任骑兵第1旅(旅长张介臣)上校附员。
  1936年1月调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主任刘绍先)军官总队(总队长周磐)第1大队上校队长。
  1938年10月升任中央军校第二分校(主任李明灏)骑兵大队少将大队长。
  1944年6月调任第二分校第十九期第5总队少将总队长。
  1945年2月19日晋任陆军骑兵上校。9月编入军政部第7军官总队(总队长刘柔远)。12月考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学习。
  1946年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4月陆大毕业后派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少将部员,派第2厅服务。6月兼任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第2组(组长胡素)视察官。
  1948年5月改兼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第2组(组长胡素)视察官。9月调任陆军总司令部第1训练处(处长关麟征)少将副参谋长。
  1949年2月1日所部改组为第1编练司令部(兼司令官王敬久),仍任少将副参谋长。7月26日所部改组为第22兵团(司令官李良荣),改任少将副参谋长兼参谋处处长。11月调任第19军(军长刘云瀚)少将参谋长。
  1951年4月27日调任第11师(辖三团)少将师长。
  1952年6月1日第11师改编为第17师(辖三团),仍任少将师长。
  1954年7月1日调任“国防部”第6军官战斗团少将团长。
  1955年8月调任“国防部”联合战术研究委员会少将委员。
  1961年3月调任第2军(军长马安澜)少将副军长。
  1967年4月调任陆军总司令部战略设计研究委员会少将委员兼校阅组组长。
  1988年8月5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3134320/



林伟俦(1905-1998)陆军中将

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大岭乡兴隆村,是黄埔军校出身的著名将领之一。

1947后春林伟俦升任六十二军中将军长、天津警备司令、津浦铁路北段护路司令兼津沧绥靖区指挥官,下辖一五一师、一五七师及七十六师,归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

1948年9月,林伟俦率六十二军从秦皇岛开往葫芦岛。

10月14日,林伟俦率六十二军残部撤回秦皇岛。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林伟俦率领赴东北援锦失败撤回的六十二军,初驻唐山附近的芦台、汉沽,

1948年11月张家口、新保安战事告急之际,奉调至平绥线。

1948年底当解放军迫近天津时,又奉命率六十二军由平绥线调到天津,并提升为十七兵团副司令、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1961年冬蒙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批特赦释放,给予公民权。

1962年春,林伟俦获释回到广东,中央统战部安排他在广东省政协任文史专员。

1976年春,他受广东省政协邀请,任第三届特邀委员,

1978年春至1980年春,任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常委,积极参政议政。

1980年冬,蒙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到加拿大定居,与家人团聚。

1998年春,林伟俦在加拿大多伦多逝世,享年93岁。

本文来源:百度百科





林梦飞(1906-1994),少将。

香港影星林峰祖父。

1926年,17岁的林梦飞走出黄埔军校,作为第四期的毕业学生,他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担任连指导员。而当时这个师的师长,是叶挺。

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指导员,国民党政府军营长、副团长,武平、永泰县县长,闽南抗日自卫团团长、福建保安司令部处长,厦门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起义。

曾任福建省第四专署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解放后,历任厦门感光化学厂厂长、厦门建设发展公司副董事长、黄埔军校同学会福建省分会会长,民革六、七届中央委员、八届中央监委常委,六、七届省政协副主席。


 林伟宏(1907—1980)少将
  生于1907年7月8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广东平远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比叙本校第四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
  1929年9月出任第2师(师长顾祝同)第4旅(旅长楼景越)第8团(团长赵强华)上尉连长。
  1931年6月升任第2师(师长楼景越)第4旅(旅长王敬久)第7团(团长赵公武)第3营少校营长。
  1932年10月所部改称第2师(师长黄杰)补充第2团(团长赵公武)第3营,仍任少校营长。
  1934年11月调任第88师(师长孙元良)第264旅(旅长萧冀勉)第528团(团长胡世贤)第3营少校营长。
  1935年6月21日叙任陆军步兵少校。8月升任第528团(团长朱赤)中校团附。
  1937年10月调升预备第8师(师长凌兆尧)第29团上校团长。
  1939年3月所部改称预备第8师(师长陈素农)第22团,仍任上校团长。
  1942年5月升任预备第8师(师长陈孝强)少将副师长。
  1943年5月升任预备第8师(辖三团)少将师长。
  1945年3月9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直晋)。10月调任军政部(部长陈诚)第14军官总队(总队长刘德芳)少将总队附。12月考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学习。
  1946年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4月陆大毕业后派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少将部员。6月调任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第4组(组长潘佑强)少将视察官。
  1948年5月所部改称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第4组(组长罗奇),仍任少将视察官。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10月调任第94军(军长郑挺锋)少将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1月10日在天津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兵败被俘。3月入华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9月入总政治部解放军官教导大队学习。
  1953年9月获释后定居常熟。
  1980年10月在江苏常熟病逝。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4021897/




林初耀(1914.7.26—2003.12.21),中将,广东省兴宁市黄陂镇人。

第九任黄埔军校校长。

六岁入私塾,读学孟子;

1932年毕业于兴宁县立第一中学。

1933年7月考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

1936年6月毕业;1943年陆军大学第十八期毕业,历任陆军第81师副师长、陆军第27师师长、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陆军第二军团副总司令、台湾风山陆军军官学校(第九任黄埔军校校长)中将校长等职务。在对日抗战中,先后参加过武汉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彪炳。

1976年退役,

1980年移居美国,曾先后在美国西雅图社区学院及华盛顿大学等校学习,

1994年(81岁)获华盛顿大学历史文学士学位。

2003年12月21日逝世, 享寿91岁。

著有《孙中山先生的容共经纬之研究》《昆仑关作战杂忆》、《军队民主领导》等着作。



林华钧(1914—1975)
  生于1914年。四川隆昌人,原名林华,以字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二十二期山炮兵科毕业。
  1931年7月日本陆士毕业后回国出任第21军(军长刘湘)参谋处(处长张东泉)少校参谋、中校科长。
  1935年11月调升四川暂编陆军模范师(师长郭勋祺)上校参谋长。
  1936年10月模范师改编为第144师(师长郭勋祺),仍任上校参谋长。12月26日叙任陆军炮兵中校。
  1938年3月升任第50军(军长郭勋祺)少将参谋长
  1940年1月调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顾祝同)少将高级参谋。7月19日晋任陆军炮兵上校。
  1941年9月调任新编第37师(师长徐保)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6年1月调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胡宗南)少将高级参谋。6月调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少将部员,派监察局服务。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11月9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9年3月调任国防部视察第14组(组长张一斌)少将视察官。12月调任第20军(军长杨汉烈)少将高级参谋。同月26日在四川金堂随部起义后入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学习。
  1950年转业。
  1975年3月在四川成都病逝。


http://lemanhb81.blog.163.com/blog/static/17141852420122511394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将军名录

(不完全版)

1

林彪 元帅

【林彪年谱】33条链接揭示元帅前世今生

林彪一句话让斯大林刮目相看 想用十五位将军换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2

林维先 中将

毛泽东曾称赞他为“游击专家”-林维先中将(安徽金寨)

林维先(1912-1985)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特务营班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二二二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皖西红八十二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参谋,第二二四团营长、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第九队队长,第一大队队长兼军部特务营营长,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团长,第七师副参谋长兼皖江军区副参谋长,沿江支队支队长兼中共沿江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员,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委员。


身为红二十八军指挥员之一的林维先,出生入死,8次负伤,毛泽东曾称赞他为“游击专家”。


1985年7月28日因病在武汉逝世。

3

林伟  少将

开国少将【林伟】 在太行山区打中蒋介石要害

林伟(1914-1979),福建省武平县武东乡人。


1931年参加工农赤卫队,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武平游击队独立支队书记员,红12军第35师105团宣传队队长,红一军团三师司令部参谋处书记、译电员,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红32军政治部秘书科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卫生学校秘书科秘书,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处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参谋。


1939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军政大学军事教员训练队指导员。毕业后,历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作战股长、通信科副科长。


1943年进入中共华北中央局党校学习,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局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政委、通信局局长兼政委,奉命在邯郸地区组建广播电台,出色地完成了接替陕北广播电台的任务。


1948年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通信处处长兼政委,参加了上党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第九团团长兼政委。


1952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二期学习。毕业后历任海军通信学校校长,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主任,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9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4

林浩 少将

林浩山东省牟平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山东纵队后方司令部政委,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胶东军区政委等职,卓有成效地领导和指挥了胶东区的抗日斗争,为山东暨胶东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他先后任胶东军区政委兼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参加指挥了胶济路自卫战役、掖县沙河镇阻击战和胶东保卫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为军队院校的全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浩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9月,林浩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6年11月14日,林浩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5

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将军

古有飞将军李广,今有飞将军【林虎】70岁特技飞行惊呆世人

沉痛悼念空军原副司令【林虎中将】宗长 曾击落美军战机 飞越开国大典


6

林遵 少将

林则徐侄孙【林遵】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屿内幕


林遵(1905—1979),福建省福州市人。

1924年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

1929年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1934年毕业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

1937年赴德国学习海军潜水艇技术。

1939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永绥军舰代副舰长、第五游击布雷大队大队长、国防部研究院海军研究员、参谋总长办公室海军参谋。

1945年后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海军副武官,国民革命军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

1949年4月23日率海防第二舰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海军学院副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因病逝世


7

林忠照 少将

林忠照(1911-1992.11.18),福建省龙岩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36师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108团机枪连副指导员,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机枪连指导员。

1933年进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江西军区独立第四团总支书记,红八军团21师62团代理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北红27军81师团政治处主任、师敌工科科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三团政治处主任,军政学院三队指导员。


1943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留守兵团教导第二旅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热中军分区副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粤东军区第二政委,江西省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福州军区炮兵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顾问。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11月18日因病在在福州逝世,享年81岁。

8

林接标少将

林接标(1914-1989),原名林接义,曾用名林介彪,福建省长汀县龙归寨村人。1928年参加农民暴动,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区苏维埃政府儿童局书记,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


1933年进入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训练班学习,此后历任瑞金红军学校团特派员,红军大学特派员,红军干部团特派员,军委纵队兼警卫营特派员,红军总供给部特派员,红军总卫生部特派员兼保卫科科长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晋东北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六大队政委,第二军分区第四团政治部主任、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19团政委。


1940年进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

1942年参加延安中央党校整风,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保北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直属政治部主任。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年5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9

林真 少将

林真(1918~2012.11.13),男,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海军原副参谋长。


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小队长、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教导队政治教员,第十九团政治处干部教育股股长,直属队团总支书记兼政治协理员,第四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反“蚕食”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冀热察军区军工部政治委员,警卫团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五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高四台、兴仁堡、赤城、塔山、平绥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舰船修造部部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装备部部长,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副主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2年11月13日,林真同志(副兵团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0

林茂源 少将

1919—1972)江西省泰和县人。


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三军第三十八师一团青年干事,军委外交部技术书记。


参加了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云阳办事处机要科科长,太原办事处机要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三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六团政治委员,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东纵队第十二旅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骑兵第五师(朱德骑兵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军事法院院长。


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获叁级八 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1

林毅 少将

林毅(1917—2000)陕西省华县人,共产党将领,少将军衔。


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参谋,教导第二旅教育股副股长,鲁南军区作战股股长,第三团副参谋长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南军区警备第八旅十五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四十七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一○三师参谋长,华东军政大学第五总队总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师长,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十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第七研究院院长,第七研究院顾问。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00年10月31日逝世。

12

林乃清 少将

少将 林乃清(安徽金寨)

林乃清(1915—1995),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政治人物,少将军衔。


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三十军通信队排长,八十九师二六五团总支书记,军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竹沟留守处特务大队政治委员,第四师二团营长,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旅九十六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福建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工程部副部长,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因病于1995年10月31日在南京逝世,终年80岁。

13

林胜国 少将


林胜国(1914—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4

林炳尧 中将

林炳尧(1944年11月-),福建晋江人,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61年11月入伍。

1984年9月至1986蔫月在国防大学学习。

1961年起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科长、团政委、旅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

1996年3月任军第31集团军军长,

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2002年晋升中将军衔。



15

林俊德 少将 感动中国

另可参见链接:

【视频】感动中国核专家林俊德:逝世当天仍工作

电视剧《马兰谣》杀青 以核爆炸专家林俊德为原型

【视频】央视热播《马兰谣》:逝世仍工作【林俊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36g6wf61&width=500&height=375&auto=0国士无双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林俊德院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感动中国!院士【林俊德】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动容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

林茂光 少将


林茂光,男,1949年2月,福建诏安人。现任空军工程建设总局广州工程局局长兼安装大队大队长,高级工程师、少将军衔。





17

林溪石 少将



林溪石,1947年6月出生,广东省雷州市人。沈阳军区工程科研设计第二所所长兼总工工程师。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18

林尊龙 少将



林尊龙,男,汉族,1944年1月生,福建平潭人,大专,少将,1994年3月任四川省军区参谋长、党委常委、司令部党委书记;2000年5月任重庆市委常委、重庆警备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负责重庆警备区工作。





19

林亚溪 少将


林亚溪(福建漳州人)第二炮兵后勤部部长。少将。





20

林炳湘 少将


林炳湘,少将(1926—)福建福州人,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副部长。





21

林从光 少将


林从光将军(

林从光,少将(1946—)福建闽侯人。后勤工程学院院长。少将。





22

林盛发 少将


林盛发将军(

林盛发,少将(1943—)武警后勤部副部长。





23

林红松 少将


林红松,1951年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历任空军指挥学院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后勤部政委。





24

林少玉 少将




林少玉,少将1943年生,广东惠阳人。第42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25

林有秀 少将




林有秀,少将,广东揭西人,湖北省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装备部副部长。




26

林绍新 少将


林绍新,少将,1938年10月出生于广东兴宁市宁中镇,历任空军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正师职)、学院训练部部长(副军职)、教务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27

林永青 少将


林永青同志1951年5月出生于惠来县靖海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69年12月,林永青怀着从军报国的远大志向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战士。

1973年8月,林永青因军政素质优秀、工作实绩突出,被推荐到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系学习。

1976年12月毕业后,被提拔为干部。

2007年5月,林永青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同年12月提升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少将军衔。

2011年6月17日16时3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28

林英家 少将


林英家将军(左)


林英家,少将,第一任武警技术学院院长,山东烟台人。




29

林伯野 少将



林伯野(1925年~),少将,国防大学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偃师县人。





30

林万海 少将


林万海,1937年出生,1995年12月后,先后任成都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96年11月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后任空军副政治委员。1990年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96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





31

林培雄 少将


林培雄 ,男,少将,正军级将官,曾任四川省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现任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全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期刊《解放军理论学习》主编,《中国国防经济》编委会副主任。



32

林淼鑫 少将



林淼鑫,少将,男,1955年生,湖南岳阳人,2008年7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2008年10月任南疆军区政委现任陕西省军区政委






33

林立山 少将


林立山将军(右)

林立山,空军少将 ,1952年1月生,辽宁盖州人。2010年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34

林广泛 少将



林广泛,1951年06月出生,辽宁盘山人,沈阳军区空军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35

林建超 少将


林建超,男,出生于1950年代,少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36

林卿 少将


林卿少将简历:
林卿,1958年3月出生,山东省平邑县人。

1975年5月参军。1979年8月入党。

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政治处干事、师政治部新闻干事、军政治部组织干事、指导员、军区组织部干事、步兵团副政委、总政治部组织部正团职干事、副局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局局长,第21集团军装甲第12师政委、党委书记。

2011年12月任武警水电指挥部副政委。

2015年7月任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2012年12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



林维先(1912-1985)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7

林才文 少将

林才文,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青金巷人,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正军职干部,少将军衔,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6月15日01时32分在广州陆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0岁。



【沉痛悼念】林才文将军 享年80岁 热衷家乡公益事业


38

林火茂 将军

林火茂将军任26军军长 晋级正军级(附林氏将军系列链接)


7月19日,山东半岛某营区,“跨越-2016·朱日和B”的战斗参演部队在这里举行出征前的誓师大会。北部战区陆军李桥铭司令员、陆军第26集团军林火茂军长、郭晓东政治委员、北部战区陆军党委机关,第26集团军党委机关参加誓师大会。图为26军官兵。

官方近日披露,原任第42集团军副军长的林火茂已升任第26集团军军长,从而填补了原军长张岩被撤职后留下的空缺。

据中国军网消息,7月19日,山东半岛某营区,“跨越-2016·朱日和B”的战斗参演部队在这里举行出征前的誓师大会。北部战区陆军李桥铭司令员、陆军第26集团军林火茂军长、郭晓东政治委员、北部战区陆军党委机关,第26集团军党委机关参加誓师大会。即将代表北部战区陆军挥师北上、远征塞外的“沂蒙旅”5500余名参演官兵斗志昂扬,在誓师大会喊响参演誓言。

上述中国军网报道称,第26集团军林火茂军长在誓师大会上代表集团军党委动员全体指战员:一定要努力争创佳绩;一定要展现过硬作风;一定要守住安全底线。作为“攻坚豹子军”的一员,要坚决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重大战略思想,大力弘扬“忠诚坚定、勇猛强悍、机敏迅捷、坚韧扎实”的“攻坚豹子精神”,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敢于担当、勇于拼搏,当好战区陆军代表队,锻造头等主力旅,为集团军再立新功,为“沂蒙旅”再续辉煌!



39

林向阳 将军

阅兵•人物|这位将军有点“狠”

这位将军有点“狠”


在阅兵方队中,有位身材精瘦的将军领队,犀利的眼神让人心生敬畏,他对待训练几近苛刻,为纠正问题,曾对自己痛下“狠手”: 3天强化训练,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痛改30多年孤僻动作;带伤忍痛坚持训练,50多岁的年纪,跟20来岁小伙子的训练标准一个样……

他,就是陆军第31集团军副军长、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林向阳。




40

林震 少将


(1918~1989年)
  原名汉卿,闽侯县人。早年在南街利亚大药房当学徒。民国27年(1938年)春,到新四军皖南军部军医处工作,后担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后方医院院长。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病员缺医少药问题,7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被日军占领的上海市,学习医疗技术,动员上海同仁医院、宏仁医院、同德助产学校等医务人员和青年学生数十人到后方医院,从事抗日医务工作;扮成商人,从上海敌占区购买大量药品、医疗器械,运送到后方医院。而且妥善掩护受重伤的十八旅旅长刘飞潜入上海大医院治好枪伤。皖南事变后,任六师卫生部长,随师长谭震林转战南北。民国32年起,历任新四军第二师卫生部长、纵队直属政治处主任、卫生部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55年5月起,任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副校长、校长。1965年9月起,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1983年6月,任空军后勤部顾问,享受正军级待遇。




欢迎广大宗亲增补

增补信息请详细至:省-市-县-镇-村,并注明增补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增补方式:

1. 在本文最下方评论处留言

2.发至电子邮箱:1609705208@qq.com

3.《林氏字辈总汇》(林氏字辈1000篇】各省分类专辑(25省)+3海外国家)一文评论处留言

4.《林氏字辈总汇》网址http://www.znls.net/news/?125.html处评论留言

5.联系网站小编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注:为适应移动化和大数据浪潮,方便各地宗亲手机端查询,各地宗亲提供的字辈信息将完全公开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平台,鉴于数据整理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且由于微信公众号发布规则,不同于网页可随时更改,一旦发布后修改存在诸多不便,敬请宗亲们认真核对所提供的字辈信息。



林氏文化,我姓林,我关注。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网页版《林氏字辈总汇》

网址:http://www.znls.net/news/?125.html

↓↓↓

【林氏字辈1000篇】各省分类专辑(25省)+3海外国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