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 林宝《元和姓纂》(附注释)

2015-10-30 纪晓岚等/茂则注 浙南林氏源流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唐】林宝《元和姓纂》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

臣等谨案:

《元和姓纂》·十卷[1],唐林宝[2]撰。宝,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序称元和壬辰(812)岁,盖宪宗七年也。宝,《唐书》无传,其名见於《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3]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郑樵[4]《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则因李吉甫[5]命宝作是书,当日二名连书,传写脱去吉甫字,遂并为一人。观樵《姓氏略》中讥宝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则《艺文略》中本作林宝可知也。焦竑[6]《国史经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宝,误之甚矣。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於今者,赖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7]《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书至宋,已颇散佚。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陈振孙[8]《书录解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於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补其阙佚。仍厘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於下方。至原序称皇族之外各以四声类集,则李姓必居首卷。今独无一字之存,殆修《永乐大典》时已佚其第一册欤?然残编断简,究为文献之所徵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 纪昀[9] 陆锡熊[10] 孙士毅[11]

总校官 陆费墀[12]

[1] 又作十八卷

[2] 林宝,唐朝著名姓氏学家,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代表作《元和姓纂》。

参见链接:【唐】林宝《元和姓纂序》

[3] 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卒于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约七十余岁,贞元八年(792)进士。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见链接:【唐】王涯《元和姓纂序》

[4] 郑樵(1104-1162),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郑樵的著述达80余种﹐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夹漈遗稿》﹑ 《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等。《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

参见连接:【宋】郑樵对林宝的评价:林宝作元和姓纂 而自姓不知所由来

[5] 李吉甫(758-814),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

[6]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山东日照,祖上寓居南京。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有《澹园集》(正、续编)、《焦氏笔乘》、《焦氏类林》、《国朝献徵录》、《国史经籍志》、《老子翼》、《庄子翼》等。

[7] 洪迈(1123-1202),南宋著名文学家,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

参见链接:【宋】洪迈《姓源韵谱》:《元和姓纂》诞妄最多

[8] 陈振孙,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县梅溪镇人。少壮时期受到书香熏染,勤于学习。代表作《直斋书录解题》,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卒谥光禄大夫。

参见链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元和姓纂》的点评

[9]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直隶河间府(今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 )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10] 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江苏上海人,清朝官吏。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与纪昀同司总纂,旋并授翰林院侍读,五迁左副都御史,旋以书有譌谬,令重为校正,写官所费,责锡熊与纪昀分任。又令诣奉天校正文渊阁藏书,卒於奉天。

[11] 孙士毅(1720-1796),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人,清朝大臣。少颖异,力学。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多地任职,上嘉其廉,命纂校四库全书,授翰林院编修。书成,擢太常寺少卿。

[12] 陆费墀(?—1790),陆费,复姓,字丹叔,号颐斋。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充《四库全书》总校官。乾隆五十二年,因《四库全书》讹谬甚多,受罚独重,革职后,于乾隆五十五年郁郁而死。死后犹将原籍家产抄出,作为添补江南三阁办书之用。


有关《元和姓纂》的信息:

《元和姓纂》卷一 【上平声东韵至江韵】

《元和姓纂》卷二 【上平声支韵至虞韵】

《元和姓纂》卷三 【上平声模韵至文韵】

《元和姓纂》卷四 【上平声殷韵至山韵】

《元和姓纂》卷五 【下平声先韵至凡韵】

《元和姓纂》卷六 【上声董韵至阮韵】

《元和姓纂》卷七 【上声混韵至范韵】

《元和姓纂》卷八 【去声送韵至夬韵】

《元和姓纂》卷九 【去声队韵至梵韵】

《元和姓纂》卷十 【入声屋韵至乏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