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文化根脉的寻觅者-记著名学者【林伟功】先生

2016-02-01 柔霞诗雨 浙南林氏源流网


投稿请发至邮箱:1609705208(QQ和微信)



导读

那天下午,云淡风轻,我站在位于中粮广场星巴克外的台阶上,等他。身后,大幅海报上,写着学术专题讲座,讲题“福建省名门望族族谱现状”。主讲:林伟功先生。

  悄无声息地,他就站在了我眼前:一身西装,一副眼镜,高挑清癯,温文儒雅。经过一面书墙,一架古琴,红色的吧椅,修长的绿萝,到分享区,他在沙发上坐下——­­­­看上去我们像一幅静物画。

 窗外的光线直接照射在他的“表情”上:满脸的温厚,满唇的谦和,满眼的睿智。他给我叫了一杯拿铁,一个安静地微笑,令他的脸庞更加生动而有神采,也更加表现出他的自信。在他的眼睛中、微笑里,举手投足间都坦率而明朗地闪耀着他的心灵……


我们边喝边聊。

作为民革福建省委祖国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台情研究特约撰稿人、组织族谱首次赴台办展作学术交流第一人,他给我讲两岸关系、历史、人文、民风、民俗;作为大陆林森研究、中国狮子文化研究、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中国辛亥革命研究、近现代海军史研究的学者,他给我讲接替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的故事、讲以西域真实狮子为依据的中国狮文化、讲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讲清宣统三年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作为全国首位官方授命为海外寻根学者、中国姓氏源流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负责武术、甲午战争解读、中西文化的重建者、日本“闽人三十六姓”祖籍总查证人,他给我讲世界不同宗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讲“盛氏中华”的24000多个姓氏、讲琉球国的历史、宗教、信仰、独特的文化;作为中华林氏总会会长、中华林氏书画院院长、 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福建省军区《福建军事志》编委会专家,他给我讲林氏为王侯赐姓属于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讲林氏名人林则徐禁烟与幽默大师林语堂的奇闻轶事、讲被誉为“华商第一族”的闽商历史与“善观时变、顺势而为、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讲福建船政培养海军将领与台湾驱倭、马尾海战、甲午海战……他长期从事福建地方史研究与人物志编纂,笔耕不缀,矢志不移,成果斐然。自1991年起,获得时任省、市委领导习近平的赏识,经常批示作贺;1994年5月21日,亲笔致信:“对你近年来潜心致力于福州地方史研究工作,为使世界更好地了解福州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谨表祝贺……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地看到你的研究成果。”……

       他说话的语调沉厚稳定,虽然吐字归音是福建普通话,不是很清晰标准,我依然听得津津有味。所谓书卷之气、儒雅之风,而流诸于一举手一投足,则是气象万千,学养弥满,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乐观和通达,坦率直白且包容随和,强烈的社会意识化作生活中的淡定与诚然。在这样透彻冷静的智慧面前,我只有倾听。他人也更加自信,自信到把严密保护多年的与习大大交往的秘密,就这么不着痕迹地公开了……

照片右起:习近平、方俪祥、王福申、林伟功

【1997年夏,伟功先生陪同台湾“行政院长”萧万长长婿王关生之母方俪祥(民国海军原第一舰队司令、解放军海军第六舰队副司令员方莹将军之女;台湾“国防部”中将高参王伯骧夫人)、姐王福申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主席办公室,习主席亲切会见并对张爱萍上将书写的“海军世家”、“方伯谦故居”两匾揭幕等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同时,对伟功的工作成果再次表示欣赏,且吩咐有事可以通过陈秘书打电话给他】                                    

       是的,林伟功先生,第一次,向社会“正式展示”了他默默珍藏了多年的与习大大往来的文件与照片……

       他是海内外知名学者,主编出版的《日藏甲午战争秘录》获得海峡两岸学者与海军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送呈清史编委会主任、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戴逸教授、台湾原“海军总司令”叶昌桐、费鸿波上将等,均认为所发现的史料将影响甲午战争史的研判,海内外媒体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3年10月31日早晨,习总书记收到书后,特让秘书打电话给出差在青海西宁的林伟功先生,告知书、信及赠联等收到并致谢。在福建名人及孙中山研究方面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数十场,发表论文近百篇。廿多年来接待来访的50多个国家与地区专家学者500余批近3000人次。1995年应邀赴日本作学术报告;1996年、1998年连续三次赴台作学术交流,在台历史博物馆主持“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展务期间,为出席开幕典礼的台湾政要连战、林清江等导览,发表专文并作讲座,在电台直播及接受美国之音在内的众多海内外新闻媒体专访;2000年应邀赴马来西亚访问,受到副首相(现首相)集体会见并合影;2002年应邀率团赴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访问,在新加坡大会上代表大陆致词,与林文兴、林瑞生等政府部长同桌欢宴并合影。

       他是文史家,著有《林森传略》、《孙中山与林森》、《中国狮文化源流初探》、《甲午海战中方伯谦问题研讨集》、《福州市志·人物志》、《中华姓氏谱·林姓卷》、《中华林氏》、《海峡两岸林森研讨集》、《纪念林则徐诞辰220周年特刊》、《林白水文集》、《日藏甲午战争秘录》、《闽侯地名录》、《海峡姓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数十部作品。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些作品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与智慧,“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也是中国文化典籍中史、志、谱存续不绝的保证与见证。

       他是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涉外涉台工作,多年来与台湾知名人士连战、萧万长、郁慕明、林清江、叶金凤、李建兴、李庆平、沈庆京、陈鹏仁、游锡堃、林正杰、叶昌桐、连行健、徐学海、林濂藩、陈鸣铮、赵梅卿、罗海贤、费鸿泰、黄义交、林南生、刘文雄、林光华、蔡仁坚、詹同章、何南史、谢顺笔、李新、蔡锋、林金顺、林原升、黄光男、谢嘉梁、郑乃文、林金田、邵铭煌、简荣聪、曾一士、魏永竹、陈天民、林政则、林中森、王珠庆、龚鹏程、王关生等数十人会面座谈,进行学术交流、文史典籍研究;与王金平、宋楚瑜、蒋孝严、辜正甫、严倬云、张瑞滨、郑天杰等等均有事务沟通、书信往来。曾先后多次接受过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市报刊及日本电视台、台湾华视、东森电视台、香港凤凰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专访。

       工作之外,他还擅长书法、篆刻、摄影及多种中西乐器,享有“闽侯才子”盛誉。书擅篆隶行草,章工汉印籕文。其幼承家训,临池治印,抚琴吹笛,泼墨弄影,五十年未敢轻弃。现为世界华人联合会诗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书画院研究员等职,日前,又被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聘请为顾问。由于尚擅书法篆刻的声誉远播,求墨者众,数百书法篆刻作品遂成为日本、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台港澳地区学术交流的馈赠佳礼,成为单位社团及名流显贵的珍藏。1999年就应日方要求为其福建冲绳文化交流纪念展设计说明书并题笺,为其武术家题写显彰碑。并有多幅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民族博物馆及台湾历史博物馆、文献会等收藏。2009年夏,还应邀率团参加澳门回归十周年书画大展,个人有3件作品入选。2010年自撰写联:“迈前程千祥云集,虎跃龙骧鹏举;承祖武百福骈臻,天时地利人和。”入刊《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作品选》。2014年还在北京孔庙与两位书法家联袂举办了书法展,撰书联“教泽深滋能拔萃,学风足式可超前。”由孔庙博物馆收藏并成为孔子彩瓷画像的配联。多年来,还应邀为国内众多文物古迹、谱牒书籍与各姓氏宗祠题字书联,精品现多已刻石镌木入书传世。像一种赋予,一种文化使命,传递了他对山川河流、家乡父老、人文社会的关注、温暖和友爱。

 照片左起林伟功会长、陈明义书记、林丽韫大姐、薛谋洪大使、习近平省长、蒲娜丽(丽韫)秘书

【1999年12月3日,原中央委员、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到福建寻根由林伟功先生安排,伟功先生电话上报时任福建代省长的习主席,他定5日宴请,并让伟功先生陪同,当天习近平同志邀省委书记陈明义及返闽探亲的薛大使与宴。席上,习近平同志向丽韫大姐、陈书记专门介绍了林伟功联谊海外的成绩,以及三次赴台交流(宜兰研究、闽台狮子文化、首次闽台族谱展)的情况,并在他的关注下(4下批示)调到民革省委专司对台联谊活动,发挥特殊作用的安排】。    

       咖啡暖暖的气块儿触到我的肌肤,给人一种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掺杂着智慧的禅意,与博学多识的伟功先生畅谈,感染着我的是他不沾半点世俗的清高。仔细端详安然置于一角的竹箫,眼前忽然涌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丰硕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库藏中的瑰宝。更令人倾心仰慕、难以企及的高洁品行是他身处物欲喧嚣的市井,却能独守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潜心典籍,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没有半分浮夸和虚华,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饱受坎坷和艰辛,却依然无言地抒写着人性之辉,守候着心底的一片净土。我们终能从他的作品里、成果中细细打量广泛的时空的投影,在我们的内心表达自己的赞赏和敬意。

       他所具有的智慧,是一种点燃与照亮的思想火焰,犹如尘封的古堡被开启,一种文化远比一个GDP、一个政治单元不知要久远多少倍,我愿意把他的心得转述在这里:他说历史的深处,香魂缭绕;他说原始的情结,会隐在一片回味之中;他说还人间以真相,润泽的不是歌喉,而是沧桑的生活;他说一个意义深远的文化坐标所折射出来的光芒,所带给人们的惊奇,早就湮没了对它政治制度的兴致。

      他走过家乡的昙石山,走过海峡那边的阿里山,走过一衣带水的富士山,今天依然走在追寻的路上,历史、典籍、文献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研读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他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他说赤裸裸来到世上的人,不能赤裸裸回去,总要留下点什么。他把工作作为一种使命、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他深悟人生的含义,见心明志,著书倡道,不辞事务之小,不求功绩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真实而具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点亮生命,以耕耘的姿势站立在岁月的峰顶,站成旗帜,展示生活的、耐人寻味的、催人奋发的经历!且,迎风飘扬!

在习近平同志办公室,经其同意,林伟功为他拍照。

 照片左起:林伟功、萧万长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先生会见林伟功先生,寒暄之余,伟功介绍了研究族前辈、辛亥革命元老林森的情况及萧氏源流,同时奉赠主编的《海峡两岸林森研讨集》、《甲午海战中方伯谦问题研讨集》(萧参观过方故居并应林请题词“海军世家,情系两岸”)给萧先生,并托其带两书转赠连战主席。

 林伟功陪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参访甲午海战名将方伯谦故居,应所请题写“海军世家,情系两岸”(方家一门出海军十将校,有4人在台)。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主席宴请萧万长亲母,邀林伟功出席坐陪在侧。

1998年11月21日,林伟功以专家组长身份首次参与组织大陆谱牒文物赴台,主持“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于台湾历史博物馆及作专题学术报告,并为出席开幕式的台湾当局副领导人连战导览,讲解大陆连氏源流及参展的《连氏族谱》,“教育部长”林清江等在侧。

 2004年夏,出席“甲午战争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林伟功应邀赶往在上海和平饭店举办的庆生宴会,与专程来沪的台湾萧万长先生欢会!

习近平对林伟功研究成果的重要批示

习近平同志对林伟功研究成就的肯定、祝贺与期望

1994年逢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林伟功以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名义发动组织省市有会有关部门、党派、社团14单位及闽籍海内外甲午参战英烈后人联合举办“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大会”,习主席以省、市委领导身份致贺!强调“……马尾船政学堂培养出不少爱国将领在甲午海战中英勇献身,永垂青史。前事不忘,后者之师……”。

习近平同志对林伟功工作调动的批示

林伟功先生书赠韩国副总理兼科技部长吴明先生 

 林伟功先生写给习近平主席的自撰联 

林伟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常被刻石镌木而入书传世


林伟功先生的自撰书联“教泽深滋能拔萃,学风足式可超前。”由孔庙博物馆收藏并成为孔子彩瓷画像的配联

林伟功先生的书法作品




林伟功先生的篆刻作品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马上拥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