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令林彪心有余悸的战役:血战半月伤亡8000最终撤退

2016-02-27 黄瑶 浙南林氏源流网

核心提示:自从攻四平失利以后,林彪对进攻国民党军集结重兵的大城市就心有余悸。那是在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进攻四平的兵力两倍于敌,血战半个月,伤亡8000人,好不容易拿下了大半个四平,眼看就剩下东北角了,杜聿明的增援部队来了。由于援军太集中,东北民主联军打援不成,结果是功亏一篑,不得不撤出战斗。




令林彪心有余悸的战役:血战半月伤亡8000最终撤退

 

听洪学智谈兵,增强了南下作战的信心


 洪学智将军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4年2期,作者:黄瑶,原题为:《林彪倾听部属谈兵》,为节选。另可参见链接:四平战役林彪十万大军败于哪位国民党将领手下



在辽沈战役开始前的194894日,林彪把训练营、团和副师职军事干部的上干大队大队长洪学智和政委刘其人召到司令部讨论作战问题。

 

此时,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已将兵力猬集到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的城市中。在长春有10万人,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领。沈阳及其周围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30万人,由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直接指挥。锦州、锦西,15万人,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领。

 

究竟应该怎么打?按林彪惯常的打法,可以围城打援。但是卫立煌却不管你怎么围城,他就是不出来。因此,要打只能使用大兵团进行攻坚战。对此,林彪3月间在野战军参谋会议上解释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时说:“大兵团是客观的变化,攻坚战也是客观的变化,不攻坚则无仗可打,因为敌人不来增援。”

 

自从攻四平失利以后,林彪对进攻国民党军集结重兵的大城市就心有余悸。那是在19476月,东北民主联军进攻四平的兵力两倍于敌,血战半个月,伤亡8000人,好不容易拿下了大半个四平,眼看就剩下东北角了,杜聿明的增援部队来了。由于援军太集中,东北民主联军打援不成,结果是功亏一篑,不得不撤出战斗。

 

攻坚,在东北就是攻长春、沈阳、两锦(锦州、锦西)这三块。这三块哪一块都是比四平更硬的骨头,都更加难啃。其中沈阳是硬中之硬,林彪暂时还不考虑它。剩下的就是北面的长春和南面的两锦(锦州、锦西)。林彪对这两块掂量来掂量去,就是下不了决心。

 

1948418日,东北局书记林彪,副书记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东北军区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等经过反复讨论,致电毛泽东并朱德、刘少奇转中央军委,报告了东北敌人形势和东北局提出的下一步行动意见,建议攻打长春。

 

毛泽东接到这封电报后,同周恩来等商量,考虑到解放军尚缺乏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经验,而打长春正可以取得这方面的经验。422日,他复电林、罗、高、陈、李、刘、谭,表示“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

 

52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向出动到郊区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出击部队迅速撤回,战斗未能继续发展。经过这一战斗,林彪发现部队对进攻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在战术、技术上均准备不足。529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24日的战斗情况,“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长围,准备乘其撤退时在途中追歼该敌,而使我主力转至热南承德、古北口之线一带作战的方针”。随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即在“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

 

7月间,林彪感到长春工事坚固,不好打。720日,他和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地攻长春。”730日,中央军委提出,东北野战军应攻取锦州,歼灭范汉杰集团。81日,林、罗、刘提出南下作战计划,准备攻取义县、锦西、绥中、兴城、山海关,但此时,受攻四平失利困扰的林彪仍不想攻锦州,打算绕过锦州,入关攻打一些小据点。93日,林彪终于准备攻取锦州,并制订了作战计划。但是,对如何打,林彪仍在反复考虑。第二天,林彪把洪学智、刘其人找来讨论这个问题。他开门见山地问:“下一步我军行动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先打长春怎么样?”洪答:“长春工事比较坚固,有两个军坚守。我们要打起码需要4个纵队。战法是采取大分割办法,先把敌人的配系打乱。敌人每个连有4门六○炮,轻火器、重火器很强。敌人在市区建有很多群堡和建筑物,我军要有对付敌人群堡的办法。”

 

洪学智在担任上干大队大队长之前,任六纵副司令员。因此,林彪问洪:“你们六纵打下了鞍山,在鞍山,你们是怎么破坏敌人群堡的?”

 

洪答:“我们吸取了攻打四平的教训,人人学会了爆破。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都能爆破,随时可组织大爆破队,进行连续爆破。打鞍山证明,连续爆破是对付敌人群堡的好办法。”

 

林彪对此很感兴趣,详细问了许多细节,说:“你们要把经验总结出来,在全军推广。”

 

洪学智在讲了打长春需要分割包围后,林彪问:“组织爆破队需要多长时间?”

 

洪答:“因为部队都学会了爆破,组织爆破队不需要多长时间。关键是要充分准备炸药、雷管和导火索。”

 

“你们考虑,敌人会增援吗?”

 

“敌人一定会来。”

 

“会来多少兵力?”

 

“最多五六个师。我们需要两三个纵队打援。”

 

“打援在什么地方好?”

 

在四平和公主岭之间。”

 

“敌人可能来更多的援军。”

 

“最多不会超过十个师。因为他们还要考虑沈阳的守备问题。抽出兵力太多,沈阳就会空虚。”

 

“你估计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

 

“准备一万到一万八吧,不会超过两万。预备队要准备好。进攻部队伤亡后,马上拉上去补充,炮弹、炸药、挖工事的工具都要准备充足。”

 

林彪很注意地听,然后又问刘其人。刘表示同意洪学智的意见。

 

林彪又问:“你们认为打沈阳怎么样?”

 

洪答:“沈阳地区有好几个军,我们歼灭沈阳敌人的条件不成熟。等把长春、锦州两个点拿掉,把部队集中到沈阳周围再打会好一些。”

 

林彪进入正题:“沈阳、长春、锦州三个点,你们认为先打哪里好?”

 

洪答:“锦州是最弱的一个,兵力少,工事不坚固,钢筋水泥的房子少。锦州被我们拿下后,长春、沈阳就孤立了。我们不打,困也能困死它。长春、沈阳的机场,我们用炮火能够控制。”

 

“打锦州,傅作义会来增援。”

 

“蒋介石会要傅作义增援。但是,傅作义不会派自己的主力。可能来两三个军。我们可以选择好地形打援。可以先把铁路翻毁,把铁路桥炸掉,把葫芦岛港也炸掉。这样,有两个纵队打援就够了。”

 

林彪说:“沈阳方面也会来增援。”

 

洪答:“那是一定的,可以先派部队把巨流河的桥炸了。”

 

“沈阳方面的敌人会占领郑家屯、通辽,这样我军的供应线就断了。”

 

“我们还可以使用义县、叶柏寿那一条供应线。况且,敌人如果占领了郑家屯、通辽,他们的兵力就会分散,增援的力量就会减少。”

 

“我们打锦州时,长春敌人突然跑掉怎么办?”

 

洪答:“长春敌人下不了决心突围。即便他们能突出来,也没地方跑,到沈阳还远着呢。”

 

林彪一面听洪学智说,一面看地图。他又问:“我们大兵团集中到锦州地区,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洪答:“各纵队自己解决一部分。前线部队实在不行了,现在正是秋天,可以买老百姓的苞米吃,解决临时困难。”

 

“你说长春和锦州哪一个工事强?”

 

“当然是长春了。在长春,鬼子建了许多水泥建筑。锦州比长春差远了。我到锦州一带看过,锦州大型建筑少,水泥建筑更少。”

 

林彪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锦州也是一块硬骨头。”

 

“可打下锦州,长春和沈阳的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你说指挥部设在哪里?”

 

洪学智想起在阜新时,阜新煤矿经理部有四栋楼房,其中一栋被破坏了,还有三栋是好的,可以预防B-29轰炸机,便说:“可以设在阜新。”

 

洪学智后来回忆说:“林彪与我和刘其人就这样讨论了三个半天。他对我的意见一概不置可否。”

 

林彪和洪学智、刘其人这三个半天的讨论,用现在常用的术语说,有点像兵棋推演,但是没有电脑,没有实现数字化。通过这一番讨论,林彪攻打锦州的信心增强了,但是还不能称作坚定。因为后来到102日,林彪在南下的列车上听说国民党军在葫芦岛增兵4个师,又曾一度想回师打长春。但不过几个小时,他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劝说下,终于坚定了攻打锦州的决心。


有关林彪的链接:

【视频】林彪惟一一次任阅兵首长(1959建国十周年)

【视频】血战平型关 林彪压力很大

【视频】全国都渴望一场胜仗,【林彪】决定率115师出击敌后

【视频】林彪大战“小诸葛"白崇禧-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主讲

【视频】八一特辑-《毛泽东4A急电林彪打锦州》

李讷(毛泽东女)与林豆豆(林彪女)的罕见合影

尊前笑谈人依旧-【林彪】一生影像记忆(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主持)


2015年林氏回顾专题可参见链接:

中华林氏2015年发生的230件大事纪

2015年中华林氏【500人物榜】

古代林氏人物系列(2015年发布)

2015年整理发布的【林氏网站】系列(部分)

内编林文欣赏(2015年整理发布)

外编林文欣赏(2015年整理发布 15篇)

2015年平台发布的林氏墓志碑铭(24篇)

2015年林氏谱序系列(33篇)

林氏支派系列

《中华林氏•浙南源流》述评系列(2015春节特别策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