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知道怎么选帖的看这里,黄惇老师告诉你

逸庐书院 逸庐书院 2019-09-01


Y I L U  |  杂 志


   论选帖-黄惇   


从来写字必须选帖,因为书法的取法和绘画不同,绘画可以选择自然作为描摹的对象,书法所学习的对象就是古代留给我们的优秀书法作品。从古到今,凡是学习书法,第一步必须遇到选帖这件事。给初学者开选帖的单子,古代的书论上就有,如元代盛熙明的《法书考》 、陈绎曾的《翰林要诀》 、明代丰坊的 《童学书程》 等。《广艺舟双楫》中,康有为还教人怎样购碑。我们发现前人开出的这些清单,往往都涵盖了学习的整个过程。比如学王義之,他将王義之的帖统统纳在里面,我们一时不知道选哪一个。所幸的是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书法家成功经历的记述,在这个经历中,我们往往会注意到某人曾经学过某一件作品;这不是他开的单子,也不是他对我们的启蒙,但是会让我们知道哪些是经典。每个时代的经典不一样。比如清代以前,隶书家所追求的经典,都被称为是某名家的作品, 比如附会为钟繇的作品,而钟繇有没有写过这些碑呢?天晓得!而我们看金农选择了《华山碑》 , 这也表明当时条件对他的制约。



所以选帖是我们绕不开的事情,终身要选帖。择帖既要有历史眼光,又要分析对待。 古代法帖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共性强个性弱的,另一类属个性强共性弱的。共性是指一般规律,共性强的属通用型;个性是指特殊规律,个性强的属专用型。初始阶段应以共性强的通用型为参照对象,即先求共性。当驾驭笔的能力强了,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性强的经典作品学习,即后求个性。如《智永真书千字文》 ,看似个性不强,但其『法度』是公认的高级法则。师法此类书作, 将来『进可以入殿堂,退可以入山野』



  选什么样的帖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讲,应考虑选什么样的帖,能够使他们入手方便,排除障碍,尽快入门。 这里面涉及到对功力与伪功力的辩论。有人认为入门要做童子功,要苦练多少年才能成功,这些观点从客观上讲都能找到例证,有的书法家就是这样学出来的,但从教学的普遍性上讲,不能把个别当作一般,不能把特例当作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一个例子。


◮黄惇作品


 两 大 重 点 

根据这样一种思维,参照古代很多的方法, 还有教学者本身的体验,再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改进,我发现有如下两点是特别重要的。第一,选择某一书体的某一碑帖时,先不求奇而应求正。何为正?首先是字形正,用笔清楚,有代表性,有旁通性,还可以加一个,有经典性。比如《石门颂》和《杨淮表记》。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石门颂》?它既是隶书,又用篆法,上下可通,可衔接由篆到隶的学习过程;此外,相对来说它也具有经典性。第二,字要偏多。比如 《兰亭序》 和 《圣教序》相比,前者比后者字少,但它比《奉橘帖》、《孔侍中帖》就多得多。你要学生在一二十个字里面感悟出一种通感来,有一定因难。


◮黄惇作品


 两 大 要 素  

上面要素中最重要的两条,一条是笔法清楚,一条是有旁通性。选帖的规律性要强,初学者首先不求奇而求正,就是先通共性,后求个性,有了共性、规律,再去求变、求奇不迟。


如果说《张迁碑》与《鲜于璜碑》都是差不多类型的作品,二者比较,《张迁碑》的经典性要大于《鲜于璜碑》,《鲜于璜碑》里面有很多美的东西。《张迁碑》里面有很多要素,到了《鲜于璜碑》里面则更强化了些。但《张迁碑》写的人太多,而《鲜于璜碑》有新鲜感。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在临摹时,字也增多了,新鲜感也增加了,何乐不为?上次我为什么讲吴昌硕的《石鼓文》 带有新的经典性?其中一条就谈到现在韩国、日本都用他这种方法写字。


◮黄惇作品


 通 感  

笔法清楚,实际上是跟着教学者或者学习者的思维走的。如果以《石门颂》入手,它在用笔上,往上可通篆书的中锋用笔,往下可以用它这种方法通其他汉碑,乃至北朝时期的一些作品,比如说《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包括南方梁代的《井栏石刻》、《瘗鹤铭》,我看全能通。那么横向可不可以通?只要加上波挑、掠笔的手法等等,和庙堂汉碑也是容易通的。是不是其他的碑帖就不通呢?这要具体看。选择具有旁通性的临摹对象,目的是将障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帖在具有旁通性特征的同时,不要难度太大。拿《石门颂》和《礼器碑》、《曹全碑》来比,从初学者的眼光看,哪个更容易学会?难度低的,不等于笔法不好, 《石门颂》装饰性少,入手较易。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通感的碑帖,它一定是少装饰性的。这是举的隶书的例子。楷书怎么样? 篆书怎么样?都可以用同样的理念去观照和分析。


◮黄惇作品


楷书我们归纳出有晋楷,有魏楷,有唐楷,但这些概念只能大体涵盖。譬如魏楷这个概念,专指北魏还是通的,如果讲北齐、北周,把十六国时期的楷书都装进去,就复杂化了。但历史上也只有这三种楷书是成熟的,其他是不成熟的。这三种楷书当中有一种因为没有行书参照,它旁通行书的能力偏低,就是魏楷。唐楷通不通行书?可以肯定地讲,它通行书。但是中晩唐以后的楷书,字变大,装饰性加强,最后的结果是发展成宋版字,即同于现在的宋体美术字。毛泽东要用宋体字印 《毛泽东诗词》,好看!我看现在出来的五花八门的美术字还真没有一个有宋体字好看,为什么?宋体字有书法基础。


◮黄惇作品


 装 饰 处 理  

历史上,篆、隶、楷作为官体文字,在发展到高峰的时候,都出现了装饰处理。这样的一种字用来做美术字是合适的,但反过来用具有装饰美的楷书去旁通行书则容易出毛病,这是因为这样的装饰美与行书表现的率真之美不是一种美,它们之间有许多矛盾。在书法史上,尤其是清代以后 ,由于要写榜书、界格书,,追求装饰的美。很怪,清朝人一方面追求苍茫、追求金石气,一方面高度重视装饰美, 我们在所有的清代重要碑派书家身上都能看到这一点。比如吴昌硕、赵之谦、邓石如,都讲究装饰美。我们看金农学习刻板书,我们看钱沣写的颜鲁公,有很多装饰性。张裕钊的楷书居然能搞出外方内圆,这都是装饰性的。于是我们看到他们的书法与另一类书法美产生反差, 就是二王以下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相当长时间的行草书。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很客观地看。如果说清代这些东西运用装饰手段有发明、有创造,都可以肯定,但不要忘记,还有一段历史,它也很成功,它有很多美学思想,它有很多我们中国传统积淀下来的思想,譬如老庄的思想、写意的思想、书无意于佳乃佳的思想,这个『无意于佳乃佳』的思想弄到邓石如、吴让之那里,他们怎么写字?像齐白石的粗头乱服还可以叫有书写性、有无意处,但像王福庵这些人写字,直线垂直得不得了,他能无意吗?这种观照的感觉和前面这一部分系统的理念差别非常大。


◮黄惇作品



¿

  想 写 什 么 样 的 作 品 ? 


我想写什么样的作品, 一定要注意这个作品的特征;这个作品被一个作者临摹以后,他未来想成功的理念图式到底是什么?最好不要糊里糊涂的。有人说我们带的学生开始糊里糊涂,等他长大了再清醒好了;我说不行,作为一个教学者本身就必须具有非常清楚的理念。


◮黄惇作品


 旁 通 性 

谈到旁通性,第一个我要排除的是魏楷,它不通草书。我们主张先通共性,先能通规律,如果不是共性,是特例,初学最好不学。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学习中的特例。第二个我要排除的是中唐楷书,尤其是颜、柳,因为颜、柳有装饰性。怎么安排这三段式?按照发展过程,可以先晋楷、后魏楷、再唐楷。后来我们在课程安排上采用的方法是倒过来,因为我们要通行书,先唐楷、后魏楷、再晋楷。在进入行书课程之前,在楷书教学中。主要练习动作快、形体小的《智永千字文》,因为 《智永千字文》 几乎和王義之 《兰亭序》、《圣教序》笔法完全相通,大小相近,速度也相近。在考虑上通下通的时候,在上行书课前这个楷书的落脚点,要落到类似《智永千字文》这种作品上。


◮黄惇作品


 什 么 时 候 交 融 ? 

我曾讲初唐无『大楷』,大楷的概念要加引号的,像颜鲁公这种。现在小朋友写大楷,一写就那么大,接近榜书。那么本身楷书这三大块可不可以交融?当然可以。什么时候交融?在你掌握了基本规律以后可以交融。你要学魏碑,想把魏碑学得地道一点,也要找字多一点的,比如《张猛龙》等等。魏碑中间有没有通感?也有。魏碑当中有没有正和奇之别?也有。唐楷当中也有,经典性作品中有欧、虞、褚、陆。唯独要将所有的优点、特征交融在一起,不是简单的事,所以我提出来,最后要落实到与行书过渡的时候,要找一种能写得快的。《九成宫》 我就认为能写得快,褚遂良我也认为能写得快;书写速度是区别楷书、行书的重要标尺,从楷书过渡到行书不快不行。这是大体讲的楷书问题。至于行书、草书的过渡也同样具有这样的速度问题。讲到行书和草书,这个经典恐怕更明确。自古以来多少大家都在找经典,比如草书《千字文》 康有为也讲,这好像是个规律,行书也有《千字文》。行书的标准是最模糊的,它到底是偏楷书呢,还是偏草书呢? 《千字文》 是蒙童的教材,自古以来, 《千字文》成了一个大系统。元代复古思想笼罩下还出现了四体《千字文》,因为当时人找不到篆书的临摹范本。《千字文》相当于学钢琴的练习曲,其初不是为了创作,而是通过它来掌握基本的技法规律。学生经常会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某帖没有个性,写起来容易乏味。他们往往忽略书法训练中对笔法共性规律的掌握, 而过多去关注字形的美,因为往往呈现于我们眼睛中的是形的感觉,形很能刺激人。如果说我们一上来把选帖的几条原则定下来,以后进行各种书体训练时就按原则往上套,只要套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临摹范本。



  作者简介   


◮黄惇


惇(号风斋)一九四七年三月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扬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美术学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学研究所所长。《艺术学研究》学刊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黄惇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委、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沧浪书社成员等。作品入选第一至第五届全国展、全国第一至第四届中青展,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一等奖,后为历届中青展和篆刻展评委,作品被收入《现代印章选集》、《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选等》,著有《历代书法名作赏析》、《中国古代印论史》等,著作曾获中国书法理论兰亭奖。



.

.

.


END


传承经典  点染人生

逸庐书院资讯:

▷逸庐YILU 展讯 | 2月3日相约“写写我心”

无言之教-忆瓦翁先生

李双阳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2018年首期临帖班实录

▷逸庐书院第二届书法临创班第三次面授课程反馈

▷为逸庐书院打call!重温2017大事件



点击关注下方二维码


   联 系 我 们   

新浪微博:@逸庐书院

微信号:yilushuyuan

邮箱:2797978384@qq.com

电话:025-83344966 / 17701592367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路95号水木秦淮街区B区3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