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字雄文!描绘江西旅游新画卷!看完叹服!

江西发布 2019-05-24


走进全域旅游新时代

朱 虹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旅游业也进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工作时说:“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定为“全域旅游、美好生活”。现在江西已有18个市县被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江西全省整体也完全有条件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省委省政府也于近日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优质供给,努力补齐短板,将江西建成全省皆风景、处处可旅游、时时皆可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的定义、特性与目标


1.全域旅游定义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全民参与、全面满足游客需求的发展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使旅游业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方向迈进,让旅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2.全域旅游发展特性


一是管理的统筹性。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要全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做到全局谋划、全要素动员、全资源整合、各部门联动。


二是产业的优势性。旅游业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地区旅游业应达到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和新增就业贡献率20%。


三是发展的融合性。旅游与各个产业、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而不是旅游业孤军奋进。


四是供给的丰富性。旅游不仅仅限于过去意义上的景点、景区,观光、体验、购物、休闲、娱乐、健康等都应该成为旅游产品。


五是服务的便利性。要满足区域范围内旅游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特性,必须从观念、方式、技术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提供全时空、多方面、快旅慢游式的旅游服务。


六是目标的共享性。要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要让人们生活所在地成为百姓富、山川美、文化兴的锦绣家园,还要促进群众精神素质的整体提高,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到2020年,江西旅游经济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万亿,旅游总接待人数达到8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2%以上,带动直接就业160万人。实现每个设区市有国家5A级景区,全省5A级景区数量达到14家;每个县(市、区)有4A级景区,全省达到150家;A级景区总量超过500家。全省建成10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0个以上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


实现旅游交通全省域打通,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城镇建设、文化、健康等深度融合。“江西风景独好”品牌作为全省对外整体形象品牌,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继续推进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重要旅游指标的高速增长,保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将江西建成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发展全域旅游的大好时机


有人问

既然全域旅游这样好

为什么现在才提出这个方针呢?

现在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最佳时机吗?


当然,发展全域旅游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些条件。2017年,江西全省共接待游客5.7亿人次,同比增长21.57%;旅游收入6435.09亿元,增长28.87%,总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前列。全省自驾游的散客占七成以上,城市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电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及经典山水、精品乡村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假日期间的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红色文化、陶瓷艺术、生态休闲等都成为旅游的重要产品。


1.人民群众休闲时间明显增多


国家法定休假日加上双休日有115天左右。这还不包括年休假、探亲假等休息福利。一些特殊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学生的假期更多。如最近一些省份出台新规,女职工产假可延长至一年。据粗略统计,一个大学生一年的休息日达180余天,占了一年中的一半时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剧增,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人群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前年暑假开始,有11个省份推行了2.5天小短假。国民休闲时间的增加是全域旅游的必备条件。 


2.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1978年,我国人均GDP仅225美元,2000年,是949美元,2017年,我国人均CDP已达到了8836美元,江西省的人均GDP也已达6690美元。全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全域旅游的前提条件。


3.全域旅游基础初步具备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初步完善,顶层设计科学,景区逐年增多,仅5A级景区就达240余家。旅游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航空、高铁、船舶、公路纵横交错,索道、栈道、游步道逐年增多,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商品逐步齐备,依法治旅快速推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


4.旅游成为人们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必然产生精神方面的需求。大城市、人口集聚地干扰等问题层出不穷,一到休息日,人们都想出去旅游,呼吸新鲜空气,寻找新的生存状态。旅游开始逐渐像吃饭、穿衣、行路、锻炼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逐渐变为一种习惯性必备选择。


5.旅游业逐步成为爆发性增长的行业


近年来,全国旅游业出现快速增长。江西省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出现高达20%—30%的增长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11.36%。在经济增长下行期间,旅游作为一个难得的强劲元素以近乎裂变的方式逆冲,一再给我们创造惊喜。实际上,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新的“房地产”,拉动从交通到城市基础设施再到各种服务的全面提升。今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这些数据都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6.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现在的情况是投资增长乏力,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传统消费热点如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已接近上限,正在或即将碰到“天花板”。旅游消费却不同,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旅游需求就越大,可以无限拓展,是消费“永动机”。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7.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旅游一般是发达地区的富裕人口流向欠发达地区,在此过程中,财富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从富者到贫者的转移。旅游扩大了就业,推动了投资和商品交流,提升了当地人的眼界,增加了从业者的收入。旅游业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受益面宽,是最好的富民产业和扶贫利器。


8.旅游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


旅游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1亿3千多万,占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而入境游客达1.43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00亿美元。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与各国各地区及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不断加强。旅游外交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成为元首签约的重大项目,并带动中国电视在海外落地,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为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上所述,现在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最佳时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又难度很大。挑战迫在眉睫,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要倾尽全力,开拓创新,把握特色,先行先试,力争进入全国全域旅游的第一方阵。



发展全域旅游的制约因素


1.对全域旅游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发展旅游意识较为淡薄,认为旅游业与工业相比,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有的认为景区旅游就已经伤筋费神了,全域旅游更是难上加难。旅游业投融资渠道不畅,随着全域旅游对投资需求的与日俱增,单靠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的传统融资方式已难以为继,地方财政更是杯水车薪。


2.旅游空白点较多


江西在两年内有条件建成符合标准景区的旅游资源约有200余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2017年,江西共有3A以上景区389家,其中,5A级景区10家,4A级景区125家,3A级景区254家。塑造升级了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等一批产品成熟、配套完善、知名度高的老牌景区,成功打造了篁岭、灵山、樟树盐温泉、羊狮慕、海昏侯墓园、鄱阳湖湿地公园等新兴景区。但“山强水弱、乡强城弱、点强面弱、边强中弱”的问题依然严重。全域旅游要求行车半小时能看到景点。现在还有一大批观赏休闲价值很高、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景点没有打造出来。这批景点大约有1500余个,如桃花源、太乙村、铜钹山、古蜀地等景点,她们就像待嫁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成功开发,必将惊艳世界。


3.基础设施滞后


我省旅游业近年发展迅速,但总体实力仍然不强,基础设施滞后的情况并未完全改变。有些景区景点缺少高水平的发展规划,交通、给排水、厕所、索道等配套设施薄弱,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有的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鲜明。产品链条单一,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等消费项目不足。一些地方还严重依赖“门票经济”,与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相去甚远。  

  

4.品牌知名度不高


“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宣传和整体打造,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但有些地方和景区的品牌还未打造出来,有的则是变来变去,影响了品牌效应和宣传效果。


5.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江西市场竞争主体不强。旅游企业普遍“小、散、弱”,没有龙头企业,没有上市公司,与兄弟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旅行社规模小,有实力、品牌响的旅行社不多。


6.入境游客太少


江西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近几年国内游客增长快,境外游客总量太少,在全国排名靠后。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唯一没有完成的就是入境旅游。2017年,入境旅游只有188.93万人次,增长率仅3.87%。特别是接待外国人只有59.38万人次。与旅游业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相比,我省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去年接待入境游客方面,广东3647.56万人次、浙江1212万人次、湖北353万人次、湖南322.68万人次。


7.体制机制不完善


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对全省旅游业实行强有力的协调统筹。景区管理科学性有待提高,“一山多管”“一水多治”等问题尚待解决,不少景区管辖权重叠。景区经营机制不活,难以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服务质量较弱


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有的企业不讲诚信,欺诈游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旅行社被游客投诉的情形时有曝光。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有待提高,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严重,懂经营、善管理的经理人、集团化运作人才、品牌传播人才、金牌导游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展全域旅游的路径


全域旅游是对传统景点旅游的发展和完善,要在过去建好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连点成线,汇点成面,用“点、线、面”勾画出江西旅游的新画卷。



“点是基础”


“点是基础”,就是要建好传统景区,开发好新兴景区,加快“空白点”建设。建设传统景区,就是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建设好井冈山这座革命圣山,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同时要做好“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的文章,将这些老牌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辐射全省发展的龙头景区;加大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篁岭、羊狮慕等新开发景区的品牌创建力度;打造桃花源、太乙村、古蜀地等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和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空白点。


“线是关键”


“线是关键”,就是要连点成线。经营好省内已有的环鄱阳湖精华游、赣中南苏区红色游、赣西爱情游等旅游线路。环鄱阳湖精华游,包括南昌滕王阁、海昏侯墓群,九江的庐山、石钟山,景德镇的古窑、御窑,上饶的三清山、婺源、龟峰和鹰潭的龙虎山;赣中南苏区红色游,包括吉安的井冈山,赣州的瑞金、于都、兴国、宁都和抚州的广昌、宜黄等;赣西爱情游,包括新余的仙女湖、宜春的明月山、萍乡的武功山和安福的羊狮慕等。在经营好传统线路的基础上,依托江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教育教材资源,打造古迹游、禅宗游、游学游等多条旅游新线路。


“面是目标”


“面是目标”,就是要将点线连成片。在点、线的基础上,打造多个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强的旅游产业集群,如在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20多个相互链接、差异明显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全省旅游资源、旅游观光休闲地的全覆盖。最后是扩充到全社会,走向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要实现“六大转型”: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对传统旅游的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必须在继承过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实现六大转型。

一是实现旅游资源由单个景区分散开发向综合目的地整体开放开发转型;

二是旅游时间由旅游旺季向全季节旅游转型;

三是旅游方式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转型;

四是旅游建设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型;

五是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产业综合经济转型;

六是旅游景区由围墙内治理向全社会依法治理转型。



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布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西的旅游已经形成了多种业态,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在六个领域:即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商品旅游、演艺旅游,这些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着“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内涵,是推动江西旅游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


1.山水旅游扬优成势


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发展的主体部分,起步早、规模大、亮点多、品牌响,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地位凸显。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明月山等一直是江西的主要旅游景区,是江西旅游的主要承载地。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0%。江西还有一批已经开发但尚不够完善的景区,比如篁岭、羊狮慕、石钟山、龟峰、灵山、西海、大茅山、丫山、葛仙山等,将是江西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2.红色旅游领跑全国


在江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工人运动摇篮安源,还有改革开放思想的策源地小平小道,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铜鼓、修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所在地葛源、苏区模范县兴国、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于都、上饶集中营、“三湾改编”等一大批得天独厚、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2016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43亿人次,约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井冈山、瑞金和萍乡的红色研修正发展成全国瞩目的红色旅游新业态。


3.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江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地域辽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广大乡村既是名胜古迹、佛道祖庭的承载地,又是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的富集地,占据90%的国土面积,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脱贫攻坚、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发展,婺源篁岭、瑶湾、大余丫山、井冈山神山村、赣州虔心小镇等精品景区已经形成。


4.温泉旅游异军突起



冬季是江西旅游的传统淡季,近年来,温泉旅游的兴起做旺了冬季旅游,有效弥补了江西秋冬季旅游吸引力不足的短板。温泉旅游产业链长、重游率高、拉动消费指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是优质时差旅游项目。目前,全省温泉宾馆、温泉景区、温泉综合体已达百余家,出现了天沐、维景等著名品牌企业,明月山、庐山、石城、安福等地温泉游在全省领先。


5.旅游商品特色鲜明


近年来,江西每年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全省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旅游商品,工艺品类、绿色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商品都获得了很大发展。一大批创意独特、外形美观、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携带方便的产品应运而生,如“忆千年古瓷片”、“福寿富贵”、“鸡缸杯”、“木叶天目盏”、“砥柱铭微雕”、“青花胭脂红瓷具系列”等热卖。旅游商品的成功开发,促进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使旅游购物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6.演艺旅游精彩纷呈


经过多方面的挖掘和推动,我省演艺旅游有了新突破,鹰潭的《寻梦龙虎山》、婺源的《梦里老家》、吉安的《井冈山》、抚州的《寻梦牡丹亭》、三清山的《天下三清》、宜春的《明月千古情》等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市场、有影响的旅游演艺项目应运而生,对于推动全省演艺旅游上品味、上品牌、上台阶,延长游客旅游时长,拉动旅游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旅游+”


实现处处可旅游,不是人人点火,村村冒烟,全省只有一个旅游业,而是百花齐放,使旅游与方方面面相结合。必须大力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由低端向高端升级,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旅游点和新业态。



1.“旅游+网络”


推进智慧旅游,通过网络和手机全球营销、全球揽客、全面传播,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面解决。所有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从旅游业领导者到各景区景点工作人员都要主动拥抱网络,用新兴技术加强管理、拓展市场,赢得效益。


2.“旅游+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者现在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体验与享受。游客已从原来单纯看景点向品文化转变,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取审美情趣和精神愉悦。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旅游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旅游与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游的品味就越高,旅游吸引力就越强,旅游经济就越发达。许多文化场馆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等都是很好的旅游产品。我们要注意做好旅游业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3.“旅游+城市”


城市一般都居于区域中心,具备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宾馆饭店、信息服务、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是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和集散中心,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达省市的基本规律。而我省旅游的一个短板就是“乡强城弱”,许多著名旅游景区都远离城市。今后,要把中心城市的打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妥善处理好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精心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标志性建筑,规划和开发好城市及周边景区景点,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和宾馆、饭店等接待设施,切实增加中心城市及周边的景区景点,提升中心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中心城市成为外地游客必去、必看、必游目的地,使城市旅游成为江西旅游的一大亮点。


4.“旅游+工业”


工厂也是景点,美国可口可乐、好莱坞都是工业旅游的成功范例。我省的直升机生产、稀土生产、铜业生产、光伏生产、汽车生产、陶瓷生产等,都可以搞工业旅游。南昌、赣州、九江、新余、景德镇、德兴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市要创建国家级工业旅游城市,要推进一批特色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推出一批质量过硬的“江西制造”的工业旅游商品。


5.“旅游+健康”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健康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从小众化市场走向更多人的视野,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瑞士、韩国的美容美颜产业带来大量游客。被称为“长寿村”的广西巴马县,近年来也成为“长寿游大县”。我省的中医药、康复疗养、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道教养生、晒温泉养生等特色明显,是发展健康旅游的有利条件。比如,可以向高端医疗、养生养颜发展,如南城麻姑山养生基地、上饶干细胞国际医养基地,都是十分有效的办法。


6.“旅游+体育”


以参与和体验为主的“旅游+体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市场潜力无限。每一个体育门类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粉丝群体,如果这些赛事和训练安排在旅游景点举办,就能够带动旅游消费。如南昌国际马拉松赛、鄱阳湖龙舟大赛、武功山高山帐篷节、丫山汽车拉力赛、大觉山漂流等,既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又满足人们的出游需求,丰富了人们的休闲旅游体验。   

 


发展全域旅游的举措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下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必须实施六大举措。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各级党委、政府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推动,成立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治理机制,强化旅游部门职能,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要加强全域旅游立法,建设旅游公安局、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管理分局,建立健全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涉旅领域执法检查。建立健全旅游联席会议、旅游投融资、旅游标准化建设和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高标准规划、差异化创建、联动式发展。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支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立标准化的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实现“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本配套建设,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构建省内旅游重点城市间铁路、快速公路,实现海铁、空铁旅游联运,开通更多途经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列车。支持机场开通多条旅游航线,特别是海外重点客源国首都航班。鼓励旅行商开通旅游包机,并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及补贴。大力发展水上旅游,推进赣江—鄱阳湖—长江游轮联运。建好旅游数据中心,推进交通、民航、出入境、公安、旅游等涉旅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全域旅游科学统计指标体系,实现全省旅游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3.推进品牌宣传


要继续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形象,将省内重点景区整体打包,运用全域旅游建设新成果,实施多媒体运营,策划一系列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营销推广活动,使“江西风景独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要将宣传与营销相结合,扩大国内中心城市,经略周边重点城市,推出形式多样的舆论传播,不断提升我省旅游整体品牌形象。


4.壮大市场主体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更多资金。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全域旅游的融资支持。支持江西旅游集团、绿滋肴等本土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上市融资。鼓励各设区市成立旅游投资集团。积极引进中航、中海油、万达等外来大企业参与我省旅游开发。设立产业基金,鼓励民间投资,支持众筹、众创等融资方式,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旅游,创业致富。


5.补齐境外游客短板


开展国际化营销,紧盯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客源市场和欧美新兴客源市场,走向全球“卖”风景。组团赴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系列宣传营销,邀请驻华大使或文化参赞赴赣考察,邀请境外旅游机构、媒体、旅游达人和相关企业代表参加江西重大旅游活动,邀请各旅行社负责人和业务员来江西踩线,进一步扩大江西旅游在世界“朋友圈”的影响力。深入挖掘我省旅游的全球性文化符号,以陶瓷、茶叶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性、国际认同、符合境外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项目,让境外游客对江西的著名山川和厚重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6.提升服务水平


游客满意度是检验旅游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强化旅游市场整治,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处理的快捷高效机制,建立旅游经营户征信系统,设立旅游赔付基金。实现信息共享,推动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时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采取联合执法、实地检查、听取汇报、资料核查等“组合方式”,打击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的非法行为。不断提升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服务质量。旅游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竞争。要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继续办好“金牌讲解班”,举办推进全域旅游高级研讨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促进全省旅游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确保江西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万字雄文高屋建瓴

对省情了解之详尽之清醒让人叹服

蓝图绘就,江西全域旅游时不我待

为这篇雄文点赞!

为江西旅游产业打CALL加油!



来源:大江网

编辑:梁武健

编审:李薇


推荐阅读


▶刘奇: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助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好消息!江西“省部共建高校”数量增至11所!有你的母校吗?

▶江西公布近期传染病疫情,三种疾病高发,预防方法看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