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轻型化运营能力的较量:28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排名

丁丹 零壹财经 2019-04-07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丁丹

引言

“近几年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它犹如一台永动机,逐步提升着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使得更多用户群体被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中来,这提升了金融服务、资源配置的效率。过程中,商业银行正在强化金融科技的探索应用,他们的运营理念、模式都在逐步改变,可以说,金融科技已经是银行展业的关键装备。基于此,零壹财经·零售金融智库推出了银行运营效率排行榜系列文章,目的是跟踪与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实力、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

上一期零壹财经简要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本文我们聚焦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近年来银行的利差逐渐收窄至逼近2%的水平,各行均将目光逐渐转向非息收入板块。非利息收入受经济周期的扰动较小,且因其不占用银行的表内资产,故可反映商业银行的轻型化运营能力。

为了能够对28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情况有更加全面地对比,我们选取了两个比例指标一个是各行非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另一个是各行非利息收入占其平均资产的比。两个指标相互映衬,可更好地反映各行轻型化运营能力。

一、各年指标静态对比:国有行、股份行基本位居前列

银行的收入一般可分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其中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除利差收入之外的营业收入,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咨询、投资等活动产生的收入。利息收入由于受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影响很大,具有不稳定的周期性特征,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的利差水平呈逐渐收窄之势。而非利息收入受经济周期的扰动较小,且因其不占用银行的表内资产,故可反映商业银行的轻型化运营能力。基于此,我们对国内28家A股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指标进行了排名,以期各位读者对28行轻型化运营能力有较为直观的了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排除季节性因素的扰动,本文中选取的数据均为年度数据。

为了能够对28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情况有更加全面地对比,我们选取了两个比例指标,一个是各行非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以下简称“非利息收入占比”),另一个是各行非利息收入占其平均资产(平均资产是指银行报告期期初期末资产的算数平均值,下同)的比,后一个指标来源于杜邦分析。之所以如此选择指标,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由于各行规模差异较大,比例指标相对于绝对数指标更易进行比较,其次上述两指标可以相互验证,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偶然性因素的扰动。

首先是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如图2所示。观察2013年—2017年的数据,可发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规律,即将非利息收入占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排名前12位的基本均为国有银行和股份行(2017年上海银行的排名比较特殊,我们会在后文中详加说明)。这与监管层限制城商行的经营区域有关,而国有行和股份行均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注:城商行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彼时政策面对其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时至今日,根据银监会2017年的5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和2018年的4号文(《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监管层依旧对城商行异地开展业务持审慎态度。根据规定,城商行要进行跨省业务,首先在当地需取得良好的业绩,其次还需要证明跨省展业能给银行带来业务协调发展等效果。因此城商行从申请跨省展业到相关部门批准,至少需要一年,这也限制了其各业务的规模。

其次我们观测的比例指标是各行非利息收入占其平均资产的比,该指标拆解自杜邦分析,如图3所示。数据显示,若以数值从大到小排列,在2013年到2017年这5年中,排名前13位的基本均为股份行和四大行。

综上,我们发现,若以各年的纵向静态数据进行比较,除2017年上海银行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跃居28家上市银行首位外,其余时候大体都是国有行、股份行居前,城商行居后。这与各行非利息收入的体量有关。通过观察2013年—2017年各行的非利息收入的绝对数值,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规律,即按照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1到4位稳定为国有四大行,5到13位稳定为交通银行和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后15位稳定为各城商行。虽然三大阵营各自内部的排序在这五年当中会出现变化,但泾渭分明的态势十分明显。

二、各年指标动态对比:城商行非息收入增长率居前

为了更好地了解28行非息收入的发展趋势,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比了非利息收入/总收入、非利息收入/平均资产这两个比例指标以及非利息收入这一绝对数指标在2013年—2017年这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以期发现各行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进行了排序,如图5所示。其中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可用来反映各行相关数值2013年—2017年的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上述观察上述三者的复合增长率,我们有以下两点结论:

一是各复合增长率排名前六位的均为城商行,且城商行大多增长较快,我们认为这是城商行非利息收入体量较小的结果。以非利息收入绝对数量增长最为迅速的郑州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末,其非利息收入仅占工商银行的1.02%,与长期位居股份行之末的华夏银行相比,亦仅占后者的10.95%。

二是各行非利息收入增长态势明显。2013年—2017年间,28家上市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平均资产复合增长率为正的银行为21家,占比为75%;非利息收入占比复合增长率为正的银行为25家,占比为89.29%;而在非利息收入绝对数值方面,28家上市银行复合增长率均为正。这反映出非息收入确已成为各行重点发展的领域

三、上海银行:高非息收入占比和低总资产周转率

如上文所述,观察2017年各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我们发现,在国有行和股份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领先的格局并未被撼动的情况下,上海银行该指标在2017年一下跃居各行之冠。而仅仅在一年前,上海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位居28行的第14位。基于财报,我们分析发现:

上海银行2017年实现投资净收益96.37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84.41%。对此,上海银行在2017年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基金投资规模增加、收益相应增长”。而上海银行投资净收益的大幅增加是其非利息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同时,上海银行2017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2.56亿元,较上年增长1.61%,主要是加大业务转型力度积极拓展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业务领域,手续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另外,上海银行2017年净利息收入显著下降。2017年上海银行净利息收入为191.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47%。对于这一变化,上海银行的解释是,“主要是受同业业务市场利率上升、计息负债成本率提高影响”。

观察非利息收入占其平均资产的比,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上海银行在28行中排名并不靠前,至2017年末亦仅居第10位。为此,我们将非利息收入/总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平均资产这两个比例指标进行分解变形,发现存在下述关系:

上述等式右边的第二项即为财务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它是衡量资产投资规模与销售水平之间配比情况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资产投资的效益越好该指标恰为上海银行一直以来较为落后的指标,如图7所示。


--/ END /--

零壹财经·精彩往期回顾

 1  百度正式获得基金代销牌照,本月中旬上线基金代销服务

 2  中消协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 金融理财类得分最低(附名单)

 3  美团隐私政策:你必须知道这些

 4  蚂蚁金融科技给资本市场讲过的那些好故事

 5  “旅游淘宝”之阿里飞猪,如何将旅游与金融相结合?


了解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