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光下的法庭》的传播意义和美学价值

2018-04-29 赵卫防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等机构出品的电视连续剧《阳光下的法庭》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取得了较好的收视和口碑。这部法治题材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法治剧的生态,无论从传播层面或是创作层面,都彰显出了非凡的价值和重大的意义。



  首先,该剧对司法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对法院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的价值,它的传播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大于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当下,中央正在推进的“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方面,怎么样能够将“全面依法治国”从概念式的口号变成生动、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被大众所接受?这是我们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在这部电视剧做到了。我看了这次研讨会发的这部剧评论集粹,其中第一篇是曾念群老师写的,他把之前的法治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和《阳光下的法庭》进行了比较,认为《小镇大法官》属于自下而上的法律启蒙,但是《阳光下的法庭》是自上而下的法律意识,如阳光照耀当代社会,这个比喻很恰当。我觉得我们现在依法治国、法治理念的普及需要像《小镇大法官》似的从下而上的启蒙,但更需要《阳光下的法庭》这样从上至下的阳光的普照,这样才让更多的民众和老百姓接受,增强他们的法治理念,实现我们“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传播。


  该剧中的法治理念、法院文化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表现为有很多极具戏剧张力的庭审戏,如一审、二审和再审的细节和程序以及合议庭审案、合议庭开会讨论案件等情节。这些都是对法治理念的有效传播,让一般民众知道庭审程序等法治理念。其二,该剧突出了在新形势下法院工作所进行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彰显了法治理念及法院文化现代性的一面。比如剧中涉及了法院员额制的改革、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最高法院实行的巡回法庭、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还有以庭审直播为代表的司法公开、阳光平台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意识下的法院改革。这样就能更加彻底的进行法治理念的传播,让依法治国能够从概念性的东西变成生动具体可感的东西让老百姓接受,从这方面来传播了法治文化,普及了法治理念。


  其次,该剧也实现了美学创新,获得了较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在其叙事方面。《阳光下的法庭》在叙事上具有两个逻辑,一个是司法逻辑,一个是情感逻辑,司法逻辑和情感逻辑丝丝入扣,互为支撑,相互依托。这两条线是缺一不可的,其中的司法逻辑或者是司法叙事线,由环保污染案、知识产权案、栾坤财产执行案、张大年强奸杀人冤案及民告官案五个大案;情感线包括白雪梅和杨振华的情感、鹿鸣和宁佳怡的情感,还有宁佳怡和宁致远的父女情等叙事线组成。


  在这两条叙事线中,全剧最终的目的和诉求肯定要突出第一个,就是以公平正义为主导的司法线,最主要是凸显这条线和这个逻辑。但全剧中的情感逻辑/叙事线给司法逻辑/叙事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得司法逻辑给为严谨,司法线的叙事更加扣人心弦。没有情感逻辑,司法逻辑就显得一是叙事动力不足,二是干巴巴、冰冷冷。情感逻辑不仅给司法逻辑提供了强劲的叙事动力,而且也给司法提供了人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另一方面,情感逻辑如果没有司法逻辑做支撑,其爱情线、亲情线就远远没有现在这样富有戏剧张力,具有让观众潸然泪下的情感动力,司法逻辑给情感逻辑提供了重要的叙事支撑、逻辑支撑、戏剧支撑。当下大量的情感类型电视剧中的情感戏,因为缺失司法逻辑或其他叙事逻辑的支撑,为情感而情感,去进行刻意的煽情,故意的耍狗血,远离了艺术真实,更远离了生活真实,让人看得莫名其妙。而本剧中,司法逻辑的情感逻辑的丝丝入扣,让情感表现特别真实,特别接地气,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就感受其中。这两种逻辑互相依托的叙事,也使得这部剧在法治理念的传播层面更为有限,除了传播出以公平正义为主的法治理念之外,还有温暖、人性,这才是我们现在当下社会所真正追求的法治理念,这样的理念,是充满温度、充满人性的公平正义,这才是现代理念。


  第三,《阳光下的法庭》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该剧塑造了众多具有法治理念、法治情怀但更富复杂人性的人物。其中以白雪梅为代表的法官形象和以鹿鸣、宁致远为代表的律师形象拥有浓郁的法治理念、法治情怀;其他人物如宁佳怡、杨振华、韩志成等也各具特点。每个人物都是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和非常丰富的人性,都有非常强烈的认知意义。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鹿鸣这个形象,可能他不是法官,创作者就可以更放开手脚写这个人物。鹿鸣这个人物每时每刻都处于情感的错位和心灵的扭曲之中。他小时候父亲被判的是强奸杀人案、受尽屈辱委屈,而母亲也在父亲入狱不久后去世,自己只好被寄养在邻居家;后来鹿鸣长大成为一名律师,结识宁佳怡并找到了爱情,但是他知道宁佳怡的父亲就是当年审判他父亲案时的检察官时候,他就因自卑而在爱情上打退堂鼓,又处在情感的扭曲之中。到后来他终于勇敢的接受了这场爱的时候,宁佳怡的父亲宁致远又不同意,又使得鹿鸣受尽了屈辱。在这个过程中,他去看守所看望他父亲张大年,又知道他父亲是冤案的时候,这种扭曲感就更强了,因为坐了17年的监牢,从他父亲到整个家庭受到了多么大的伤害,所以他始终处于情感的错位和心灵的扭曲过程中。但是这个人尽管是这样,却没有迷失,他心中永远有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想,这个梦想永远支撑着他,所以他最后非但没有迷失,而且成了一名法官。

  剧中刻画出这个人物具有特别强劲的人格力量、特别具有人性魅力,这种人性魅力穿透荧屏,直射观众的心灵。由于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想,让他没有迷失,这就凸显了在这个人物身上真正的法治力量。当下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中,需要像白雪梅这样的法官,但我觉得更需要像鹿鸣这样的律师,只有他们才能构建起中国依法治国的脊梁,如果有更多像鹿鸣这样的人出现,我们的依法治国就绝不是一句空话,就能够实现。


  该剧也有一些尚待改进之处,比如当年的奸杀案设计得有点简单,而且被害人许敏乘坐出租车在下着大雨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在她家门口下车而在一个树林里下车?还有就是省高院的张伟平庭长这一人物,在前面12集里都是第二主角,但是12集以后这个人就写没了,这种人物写丢也是剧作里常犯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传播价值和美学价值。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三年内两部大剧都登陆了央视一套黄金档,其创作的经验和成就值得好好总结,更值得给予祝贺!


文章内容根据作者在“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专家研讨会”上发言整理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张立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