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丨朱旭东: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是党在新时代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新思路。我们要站在十九大报告的全局上去领会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价值。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社会尊师重教的倡导,使教师既要成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又要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有”引路人;还要成为“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四有”坚持者。尤其要成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先决条件,体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价值。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而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国要以强教为支撑,强教要以强师为保障,而强师必须以富师为基础,“富国”要以“富师”为标志,只有“富师”才能办好优质教师教育。富师不仅体现在教师待遇要提高,而且表现在教师教育的资源要丰富。落实十九大精神,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的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要完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前提,发展素质教育需要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保障,推进教育公平首先以教师的公正和公平为条件。只有教师对学生公正和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始于教师培养,并且贯穿于教师发展的整个生涯。要设计和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供重要保障。
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但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乡村义务教育。这是党中央对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庄严承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意味着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体化发展,加强优秀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和轮转,“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意味着“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经济地位、编制额定、岗位聘任、培养培训、职称荣誉等各个环节加以高度重视。造就一支懂农村教育、爱农村教育、爱农村学生的“三农”教师队伍,增强农村教师、乡村教师的自豪感、自信心,形成农村教师、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信、身份自信,建立农村教育发展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使农村教师的师德师风、独特的农村教师素质、自信的教育氛围真正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压舱石。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幼有所育,要办好学前教育。这是党中央对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新的指导思想,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幼儿教育需要与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反映。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尊师重教已经成为办好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发展的特殊性更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的爱心、细心、耐心的仁爱之心是师德师风的核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发展的知识全面性、能力的专业性是高素质的构成。全社会要形成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工作、专业服务、专业支持的尊师重教的氛围,摒弃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非专业判断,形成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依赖。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一切有赖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完善程度与产教融合的深入程度和校企合作的广泛程度。而程度之实现全赖于职教教师的师德师风、高素质和全社会对职教师资的尊师重教。职教师资的师德师风具有特殊性,它不仅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而且自身要具有传递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能力,更要具有培养职教学生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意识和行为,具备培养职教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视野的能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尤其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队伍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人才之师是国之重器,而要培养既能尊重知识产权,又可瞄准国际前沿;既能吸收世界先进理念,又能脚踏实地搞创新的人才队伍取决于人才之师的师德师风,更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培养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重中之重是培养育人能力,培养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的能力,在大学完成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能力,能够把大学课堂落实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能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广大教师谋幸福,使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我们党的一切教师工作的需要都要从教师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同时,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教师教育工作的需要都要从教师“学有所教”出发,保障教师“学有所教”的权利,保证每位教师享有教师学习的权利和得到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尤其要构建我国广大的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得到家门口的优质的教育机会,实现每个教师的学习机会和得到专业发展的支持。
作者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师》杂志2018年第2期
本期编辑 | shalee
(欢迎关注中国教师公众号 ID zgjszz)
《中国教师》杂志社官方网站:www.zgjszz.cn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