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审查”差点毁掉《人民的名义》,接下来请放过“人民的电影”吧!

2017-04-07 于华东 一起拍电影


饿了太久,给个馒头都是饕餮盛宴


文 | 于华东


广电总局:你们这部剧需要修改。

最高检:我们马上派巡视组过来配合工作!

广电总局:哦,不用改了,马上过审。


虽然这只是一个网络上的段子,但是却道出了《人民的名义》火爆背后的关键——尺度。


然而,要知道,早在2005年,美国观众就可以看到“反政府”电影《V字仇杀队》了。


所以,当我们称赞《人民的名义》的尺度取得空前突破的时候,也不免感慨,这些年被“尺度”压抑的观众实在太可怜了。看着这些因为《人民的名义》而“大惊小怪”的观众,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从央视播出《V字别动队》到《人民的名义》过审,“尺度”真的放宽了吗?


《人民的名义》究竟有多火?《人民的名义》一开局,收视率全国网破2,刷新了今年的首播收视纪录,豆瓣评分9.1,屡屡登上微博热搜。其热播背后最关键的原因——尺度大!尺度太大了!



然而,要知道,早在2005年,美国观众就可以看到“反政府”电影《V字仇杀队》。该电影一度因为过于敏感在内地被禁。直至2012年12月14日晚,CCTV-6破天荒地播出播出了这部电影。当时在央视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其兴奋程度完全不亚于现在看到《人民的名义》。


“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

“艺术家用谎言道出真相,政客用谎言掩盖真相”

“这个国家需要的不是一栋建筑,它需要希望”


《V字仇杀队》大概的意思是,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里,国家被独裁专政统治,政府不说实话,媒体又被政府控制,人民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这时候一个叫V的人出现,煽动起义,人民重新获得自由与民主。 


已经习惯片子被禁的中国民众一下子得到了官方版本的未删减“禁片”,难免就会产生别样的情怀。虽然片名略为和谐了一下,用的是《V字别动队》,但还是亮瞎了无数人的眼睛,甚至它突然在各大论坛火得一塌糊涂,那个标志性的V字被频繁地用做头像或者签名档。



众所周知,由于各位都懂得的原因,在国内,反腐涉政题材的作品出版、拍摄都一直受限。如今,在十余年的反腐题材禁区中,突然冒出一部反面角色最高级别直至副国级的"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观众无不欢呼雀跃。


然而,这种现象同样值得悲哀和反思。在这背后是观众被各种婆媳抗日宫斗玄幻小鲜肉霸屏的折磨,是观众被各种粗制滥造的青春片喜剧片拉低的观影体验。长期以来,中国的观众对于反应现实题材的优质影视作品极为饥渴。其中,以反腐题材为最。


其实,从制作上来讲,《人民的名义》也有粗糙的地方。而且,作为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反腐剧,检察院的人都一身正气,警察的形象却几乎全部黑化,法院系的人又基本没什么存在感,这种设定也难免偏颇。




但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哪怕90%都是室内戏,只听着屏幕里飙台词都可以让他们大呼过瘾。


尺度的突破固然是好事,但是这种尺度的突破是仅仅限于最高检亲自抓的《人民的名义》,还是可以适用于以后的所有电影、电视剧?


现实可能并不那么乐观,观众在尝到了一丝甜头之后,可能还会继续饿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V字仇杀队》登录CCTV-6的2012年,恰巧是领导新上任的那年。


当时,就有网友提出,这或许是国内影视产业要放宽限制的信号?但是,5年过去了,尽管审查的确有所放宽,但是并没有取得真正实质性的进展。广电总局的审查标准依然没有透明,非常模糊。《武媚娘传奇》还不是搞了个乌龙。都过审了,开播了几集之后,又让人家拿回去剪胸。让不让播,全看心情。



涉及到政治,广电总局则更加紧张。去年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之路也是极其坎坷。在距离其原定上映日期9月30日仅剩11天的时候,《我不是潘金莲》突然宣布改档,延期49天上映,业内纷纷猜测是审查出了问题。有消息称,广电对全片提出了62处修改意见。



到了《人民的名义》,更是一路辛酸。尽管是最高检钦定的项目,但反腐题材的敏感性依然遭到了投资方的迟疑,并且有多家毁约,高达50家投资方“逃跑”,果不其然,最后过审也是及其困难。


广电总局:你们这部剧需要修改。

最高检:我们马上派巡视组过来配合工作!

广电总局:哦,不用改了,马上过审。


本文开头的这段,其实是网友调侃的一个段子,说的是多家媒体曾经报道的事情:审委组把《人民的名义》的样片带回家熬夜去看,55集的量仅用了一个礼拜就看完,看完之后,十天就过审。

 


但现实却并不是如此顺利,审查尽管已经得到了相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过程依然经历了不短的时间。这一切的风险都在与湖南卫视的合同当中有明文规定,一旦审查不过,超过一天罚五万,连续十天之后,合同就是自动终止。

 

总发行人李学政透露:“当时我们签订的时候是春节,从拍摄、后期制作、到后期的审查、给我们留的时间非常紧张”,李学政说光高检的审查就接近3个月,“包括相关单位的领导对我们非常厚爱,没有再审两个月,如果那样,我们的合同就完全过期了。”


面对反腐题材的高风险,一开始,投资方也是心神不宁。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这样形容跑路的投资方:“几十家谈完之后,签约不打款。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跟我谈的时候特别慷慨陈词,一定要投!路哥、李导,这个项目投多少都行!马上做协议!最后,都因各自的原因没有投。”

 

其实也好理解,李路导演手里只有一份最高检影视中心给他的授权文件。但《人民的名义》反腐尺度之大却是破了纪录。投资方心里没底,越大的投资方选择越多就越谨慎。

 


尽管有最高检的撑腰,尽管最后也过审了,但是对于其他想拍“大尺度”反腐剧的影视人员来说,这也未必是个多大的利好消息。《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很有可能跟《V字仇杀队》登录CCTV-6一样,只是个例。


《三表龙门阵》写道:“在中国,开禁影视剧是争取民心的一条捷径。以前资本主义的电影,领导是关起门来自己看,譬如毛泽东一度喜欢看香港电影,看到李小龙打外国人打得起劲,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长者也关起门来看了一部叫《泰坦尼克号》的电影,他对该片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你们绝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国家就没思想教育。」「泰坦尼克号讲到了财富与爱情、富人与穷人的关系,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东风满眼春,至今思长者,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让这部辗转世界三个月的大片终于有机会让国人一饱眼福。

 

《人民的名义》一路绿灯,也让人嗅到了除了最高检的鼎力资助之外,还有更上峰的力量加持。好评如潮的社会舆论似乎也验证了「这步棋下的妙」,呼应了当下的高压反腐态势,民心所向,上之乐见。”


一时的松动还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鉴于并不久远的历史教训,请保持谨慎的乐观。



“讽刺”是艺术作品的最大价值,放开审查“尺度”,或许能救中国电影于水火之中


自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拐点,票房陷入疲软以来,对于国产电影粗制滥造的吐槽不绝于耳。


除去很多人的投机心理,也有很多导演、编剧、投资方,同样是受限制于审查,不得不只能拍媚俗的题材。


如今,把反面角色最高级别提高到了副国级,就引起了全民的狂欢,那如果中国版的《V字仇杀队》能够允许拍摄和上映,那观众的反应将会是怎样的空前。



广电总局严格把控电影的初衷,第一是把电影当做政府的喉舌,第二,是想对全民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和保护,生怕被美帝的价值观洗脑。


但很明显,是总局多虑了。


在当下,整个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仅在21岁左右,电影已经不是政府宣传的工具了,而是全民娱乐的工具,不能再按照把控政府喉舌的姿态来管控。


我们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信和智慧,比如好莱坞向全世界输送老美的价值观,靠的不是美国政府的扶持,更不是美国政府的限制和管控,更多的还是市场自由的生命力。这比我们死板地去国外开个孔子学院的效果好多了。


除了进口片的限制,对于电影题材的审查,广电依然还有很多限制。



冯小刚曾在中国电影导演表彰大会上,罕见地激动落泪,难掩话里有话。


“这20年,正好赶上中国电影翻天覆地的一个20年。导演们在这20年中,内心都非常挣扎。过去,是在电影厂做导演,电影学院分到电影厂,国家给钱拍电影。这20年,东奔西走,四处磕头求人,喝大酒,找钱。这20年,又要满足观众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又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非常挣扎。


这20年每个中国导演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折磨,这个折磨就是审查。举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导演写一个剧本,请编剧来,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想一句有意思的台词,想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把故事放在非常站得住脚的、和我们命运相关的大背景里,但这个背景需要给虚了,不能提,它就只能变成一个形式范。


然后说,这词你得改了,这词你不能说。有时候,也许对一个细节、一句台词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是还有很多时候,你拿到那个意见,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


当一个导演,坐在电脑前,写一个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段落的时候,你的那种心情,和你明明知道这样好,但是你还要坐在电脑前,把它往不好了改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导演都受过这些折磨。好莱坞导演受这折磨吗?


当你在剪片子的时候,反复地去剪,反复地去弄,都是为了把片子弄得更好,现在为了能够通过,要把它剪得不好了。但这20年大家怎么还就坚持下来了呢?能够把中国电影推动到今天这么的繁荣?我觉得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帮傻子太爱电影了!太迷恋电影了!电影的魅力太大了!”

冯小刚:这帮傻子太爱电影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484a5vi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的电影审查很特殊,电影中只要设置了一个行业,那么这个行业就会有代表来审查,于是每个行业在电影中就都不能拍坏人,一拍坏人就被说成是以偏概全,“我们这个行业大部分都是好人”。于是,在电影中,老师不能有坏人,法官不能有坏人,医生不能有坏人,最后反面角色只能是无业游民。


开心麻花比较聪明的是,把“坏人”设定成了国民党。



开心麻花作为外行,之所以能把电影做起来,杀手锏不在于喜剧,而是讽刺。


《夏洛》本身就有讽刺性了,片中王老师的一句:“就在昨天,袁华同学得了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作文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只是,《驴得水》的讽刺更为深刻和黑色。它讽刺教育“衣冠禽兽”的悲剧,它讽刺社会弄虚作假的黑暗,它讽刺官场上趋炎附势的腐败,更讽刺人性中最卑微的自己。


说到喜剧,便不得不提相声和小品,这种传统喜剧形式的没落,无非也是缺乏了讽刺。


1984年的春晚,马季说了一段《宇宙牌香烟》的相声,讽刺社会上一些商家以假乱真做广告推销劣质产品的行为;1988年的春晚,牛群的小品《领导 冒号》讽刺官僚主义,均被封为经典。


流传下来经典相声段子,无一不充满讽刺。


再比如80年代牛群和冯巩的《小偷公司》:“这个气你生不起,我们公司有副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表演大师马三立说《开粥厂》讽刺为富不仁;说《买猴儿》讽刺官僚主义。姜昆早年有“掉老虎池里,”“被关电梯里”两个非常好的段子,也是讽刺官僚主义等。可惜自从他当了某某团长后,再没见出过达到20年前水准的段子。


赵本山在早起也有不少好作品,只是后来也沦落为不敢讽刺权贵,只敢讽刺弱势全体,饱受媒体诟病。美国媒体曾对赵本山纽约演出评价:“他们的演出无聊、下流,一讽刺残疾人,二讽刺肥胖者,三讽刺精神病患,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美国脱口秀主持人个个伶牙俐齿,但是借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嘲笑残疾人、肥胖者等。”


郭德纲有名声之后,做很多事情也是畏首畏尾,插科打诨只能拿于谦他父亲王老爷子了。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是讽刺,但同样是把对象搞错,怼上了相声和小品。



知名歌唱家李光曦曾说:“相声的处境不太好,现在流行电视相声。电视相声的掌声太假,不是老百姓鼓掌,是导演让你鼓掌,这样不行。”李光曦还进一步表示:“我们的相声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功能?”比如著名导演郭宝昌也认为:“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以讽刺为主,它不是歌颂。那样太可怕了,把相声的本性都给搞掉了。”


马季在《说革命的相声》一书中所说:“一涉及到政治,涉及到科级以上干部,就很少讽刺了。”



相声如此,小品何尝不如此,不能讽刺,相声先行衰落了,小品也会随其后。喜剧的精髓,就在于讽刺,没有了讽刺,所有的喜剧都将堕落。


只有保证创作的自由,才能出现直戳人心的作品。相声、小品如此,电影、电视剧也是同样。


其实,对于创作者来说,表达自由相比其他政策的支持更为有效,韩国电影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广电总局还停留在,一边卡死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性,用匪夷所思的标准来评审任何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一边又说你们放心吧,我最终会保护你们的上座率。这只会使市场越来越畸形。


当下,中国影视的发展主要还是受限于这些影视审查机构,没有完善的分级制度,也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很多细则暂时还没有完善,希望其完善之后,对于电影,起到的不仅是限制管理的作用,更多的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尽管当下国产电影有很多粗制滥造,但是也不乏《驴得水》《我不是潘金莲》等优秀作品出现。正如《人民的名义》,如果把尺度放宽,一定会有更多优质的影视作品出现,中国的影视,甚至是整个文化市场,势必会更加繁荣。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 点此穿越~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电影”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一点资讯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回复“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邮件:28529569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