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星驰、张艺谋、冯小刚等6大导演集体开工,能否挽救电影市场颓势?

2017-05-25 于子酱 一起拍电影


文|于子酱


2017被称为“名导年”,一线名导集体发力,让萎靡已久的电影市场似乎又看到了一线生机。



近日,据CCTV6的一档节目中透露,今年国内6大导演将集体回归放大招,包括张艺谋在今年将拍摄电影《影》,陈凯歌拍摄《猫妖传》、吴宇森拍摄《追捕》、冯小刚拍摄《芳华》、姜文拍摄《侠隐》。节目中还透露了,周星驰将在今年导演《功夫2》。

 


上次六大导演的集体回归还是在2014年。张艺谋凭借《归来》,摆脱了张伟平之后是否可以将艺术自由得到更大发挥的魔咒。陈凯歌也不甘示弱,直接将徐浩峰的武侠小说《道士下山》搬上大银幕,同时还有姜文的《一步之遥》,只是口碑却参差不齐,与大导演的名号有些差距。


从去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再加上一些新人导演的作品并没有特别显著的成绩,这样一来,老一辈导演再次重出江湖,能否重新提振一下萎靡的电影市场,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正经历拐点转型期的阵痛



自2015年票房突破440亿,取得了48.7%同比增长的巨大跨越后,2016年初的《美人鱼》再次以超过30亿的票房给整个中国电影打了一剂满满的鸡血。然而,自此之后,中国电影产业的拐点已悄然而至,整个市场一片冷清。整个2016上半年的票房增速仅有22%,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

 


2016年第一季度过后,随着市场开始萎顿,超高票房影片的数量也有所下降。而剩下的日子里仅又在5月、6月、8月、10月分别诞生了4部票房10亿+的电影(12月的《长城》到2017年票房才突破10亿)。

 

或许是因为2015年扎堆的太厉害,导致很多可以信赖中国商业片导演在2016恰好处于“空窗期”;但令人担忧的是,不仅第一季度票房陷入了五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减少了近9亿票房,而严重的是,国产片的竞争力日趋下滑。

 


今年,除了受保护的春节档连续推出《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大闹天竺》、《熊出没4》,以及带着贺岁档余温的《长城》、《铁道飞虎》、《情圣》之后,进口片陆续登场,有连续近50天都是进口片夺冠。

 

《速8》


就连值得期待的五一黄金档,无论是《记忆大师》还是《拆弹专家》都遭受到进口片《速8》的持续性降维打击。到目前为止,随着《摔跤吧!爸爸》口碑逆袭,票房突破5个亿,同样将悉数的国产片拍在了沙滩上。

 

可以说,自从拐点出现以后,国产片就没见过起色,那么此次六大导演的强势回归,又能不能挽救萎靡不振的国产电影市场?


老将重归影坛: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月6日,冯小刚在微博曝光了新片《芳华》的剧照,影片讲述了一群正值青春芳华、满怀理想的文工团成员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而这段战争戏将用6分钟的长镜头,耗资700万,相比《集结号》,《芳华》的战争效果、创意和技术含量都将全面升级。这也将是冯小刚心愿清单里的最后一部影片。



而陈凯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的《妖猫传》也不容小觑,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总投资也超过了10个亿。

 


与此同时,张艺谋的《影》选择了他最擅长的古装题材;吴宇森用标志性的暴力美学创作了《追捕》;周星弛则是回归了《功夫》的路线,据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或将参演,成“最贵”配角。

 


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但毕竟是在处在时代最前沿的电影市场,时过境迁,电影市场会面临资源重组、媒体整合、受众分层等变化,名导们是否依然扛得住这阵势?

 

此前张艺谋导演的商业大片《长城》上映之后,备受争议,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吴宇森的《太平轮》,都或多或少存在争议,有的作品还出现了两极化的评价。

 


年龄的大小,那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主要就在于能否跟的上时代,跟的上受众的审美,拍出符合当下观众品味的高品质作品,这才是重点。但从目前所获得的拍摄影片来看,名导们大都选择的自己熟悉的题材,除了大成本的投入,其他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突破和创新性,目前只能是喜忧参半。


 跟不上90后和00后网生代的口味,是导致中国电影陷入低迷的根本原因


有人认为,这两年票房之所以不见起色,是因为电影市场有大年小年之分,介于大片的生产周期限制,在2015年大爆发之后,2016年很难产出同等体量的电影;还有一点原因是,影片过分扎堆,互相侵吞票房,而没有选择其他淡季;甚至还有人调侃是这届观众不行了。

 

其实,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好片。比没有好片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什么没有好片?当大多数的业内人士还没找到北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只是极少数人。

 

要找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迷的病灶,不能单从供给方找,而是要从需求方,也就是观众那边去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人群正在越来越年轻,早在2015年的上半年,猫眼发布的电影大数据报告就显示,90后甚至95后观众越来越多,80后和70后观众越来越少。

 


另外,电影观众也越来越变得女性化为主,男性观众逐渐在流失。据艺恩调查显示,在社交观影决策方面,妻子、女朋友、女性朋友分别强于丈夫、男朋友和男性朋友,观影选择由女性主控。

 


很显然,观众变了,市场需求也变了,但是导演们却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

 

中国电影市场处在这样一个更新换代的过渡期:老人们没能转变思维去服务年轻观众,而新人的专业水平没能跟上。

 

以青春爱情片为例, 一般的老导演都不屑于拍青春片,他们更愿意拍摄由40岁左右一线明星主演的爱情片。如果拍也只会拍一些有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知青爱情片,诸如《山楂树之恋》之类的,他们沉迷于自己的青春回忆里无法自拔,而却不管观众是否能够接受的了,自然慢慢的观众就会流失掉。

 


总之,不是这届观众不行了,而是导演们的意识跟不上了。电影观众已经变成了平均年龄21.4岁的网生代,如果导演不去改变,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名导集体OUT了,电影市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实际上,从杜琪峰《三人行》票房失利之后,就已经让我们意识到电影市场的拐点来了。杜琪峰曾是一代人的神,但是现在也跟随吴宇森的步伐走向低谷,接连有《华丽上班族》和《三人行》票房失利。


而苏有朋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左耳》口碑毁誉参半,第二部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根据日本东野圭吾原著改编的,效果自然也没有那么理想。


而最新的作品中,黄磊执导的《麻烦家族》,陈正道执导的《记忆大师》,虽然也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并没有做到特别突出的成绩。



电影票房归根到底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供给驱动。并不是拍出什么片子,市场就要看什么片子。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小镇青年在审美方面的提升速度要远远超过电影生产者们的预期。因此,一些被市场整懵圈的老电影人们的确应该放下身段,对观众有所敬畏,研究一下年轻观众的喜好。

 

如同诺基亚的高管所言: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是的,诺基亚手机虽然质量很好,但是却没有追上新时代人们对于手机的核心需求,最终被整个时代抛弃。

 

电影行业也是一样。纵观各大影视公司的片单,大多还是一些题材明显过时的类型,主演大多也是正在失去票房号召力的老牌一线卡司。请大家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年轻观众会喜欢看这个题材、这些导演吗?

 

至少从这个层面来讲,这些项目就注定会亏损,市场的过渡期还会经历一个残酷的过程。

 


大浪淘沙,市场只会快速进化,走向成熟。并不是这一届的观众堕落了,而是守旧的导演没有追上时代的发展。

 

没有好故事的导演也终将被淘汰,当拐点的阵痛褪去,整个产业重新洗牌,接下来一定会涌现出有才华的紧跟潮流的年轻导演2.0。那个时候,市场才算真正完成更新换代。

 

过去的功绩已然成为过去,而今电影市场风气云涌,今年下半年,周星驰、张艺谋、冯小刚、姜文等大导演都将携新片归来,但毕竟观众口味变幻莫测,大导演+大制作的模式能否玩得转,还是需要观众和市场来共同检验。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 点此穿越~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电影”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一点资讯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回复“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邮件:28529569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