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十大文艺片出炉!2018还有姜文、贾樟柯、娄烨新片带动市场大爆发

2017-12-22 庞宏波 一起拍电影


2015年,王小帅《闯入者》上映,这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票房仅为1003.6万。

 

2016年,吴天明《百鸟朝凤》上映,方励“惊天一跪”跪出了7957.8万票房。

 

2017年,冯小刚执导的《芳华》3天破3亿,《冈仁波齐》累计票房破亿,《七十七天》截至目前将近9700万票房。

 

乍一看,华语文艺片的确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其实,塔尖上的光辉无法掩盖整个塔身的黯淡。就在《冈仁波齐》、《二十二》、《芳华》票房暴走的同时,《老兽》、《八月》等一批小成本文艺片票房难以触达500万。

 

今年,内容为王成为了电影市场的关键词,文艺片也的确比去年多了更多“一战成名”的案例,而且在叫好的同时也有叫座的代表。不过,如果就此判定文艺片市场转暖,尚有些为时过早。

 

因为,明年才可能是文艺片真正的“春天”。



娱乐产业(yulechanye)根据影片票房预期,行业内外口碑,内容影响力,及内容的现实意义,评选出了2017十大文艺片和2018最受期待十大文艺片。与大家共同探讨。


文化猎奇激活观众的兴趣点,文艺片呈现“生存链”


去年,《路边野餐》、《长江图》在市场掀起了不小的反响浪潮,虽然最终票房成绩不理想,但让一批小成本文艺片看到了希望。

 

今年,如果说率先上映的《八月》无法令人满意,那么从暑期档开始《重返狼群》、《忠爱无言》、《冈仁波齐》却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中顺利“过关”,其票房成绩远超出预期。

 

复盘今年电影市场的文艺片表现来说,口碑并非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无论是《芳华》还是《冈仁波齐》亦或者《重返狼群》,都是题材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某种程度上说,是文化猎奇激活了观众的兴趣点。

 


“新鲜感”,这让文艺片无论遇到好莱坞“爆米花”的夹击还是国产“重工业”的合围,都可以保持着极高的辨识度


例如《冈仁波齐》之所以可以逆袭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藏区文化吸引了影迷的目光,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信仰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意思的是,今年电影市场呈现出了“文化猎奇——纪实——叙事——隐喻”的文艺片生存链,去年以《路边野餐》、《长江图》为代表的“诗意”风今年并不叫好。

 

奖项光环无法加持票房,影迷没“进步”只是变得“佛系”


2017华语十大文艺片的榜单中,每一部都有“奖项光环”。其中,《嘉年华》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虽然最终无缘大奖,但却在金马奖发光发热。而《暴雪将至》和《不成问题的问题》都是东京国际电影节归来的产物。

 

此外,《八月》、《老兽》、《相爱相亲》又是台湾金马奖的“集体代表”。今年上映的文艺片和去年相比,“国际大奖”更偏重于亚洲。一是符合釜山、东京、金马扶持青年导演和小成本文艺片的基本路线,二是纪实类的创作风格在亚洲显然更具文化共鸣。

 

但文艺片突围的,却是奖项光环比重最少的。目前,票房成绩前三甲分别是《芳华》、《冈仁波齐》、《七十七天》。三部作品,没有一部有重量级奖杯加持。而获奖后马上上映的《暴雪将至》、《老兽》并没有因为得奖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虽然,很多人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影迷理性观影的一种“进步”,但其实更多是影迷观影的“佛系”心态。在很多影迷看来,参赛片或者得奖片对他们的吸引并不大。能否得奖和得了多少奖,基本不会去改变他们选择电影的初衷。

 

这样的市场信号,似乎给文艺片提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佛系”影迷的增多,让其生存环境变得持续恶化

 

艺联作用难发挥,文艺片依旧步履维艰


去年10月16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百老汇电影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艺术院线联盟。就此,百家影院加盟了首批“艺联”,许多文艺片电影人呼吁多年的“分线发行”终于有了进步。



但让人比较失望的是,今年艺联助推的《八月》、《老兽》、《相爱相亲》并没有在票房成绩上体现太多的变化。

 

其实,艺联的作用本身就难以对文艺片起到太大的帮助。目前,内地仍然没有推行电影分级制度,在电影审查上仍然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反而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对海外参奖和“地下电影”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而影迷的观影素质和观影需求的转变,并不会因为艺联的出现而有立竿见影的变化,“有片没观众,有观众没影片”的硬性矛盾依然存在。

 

除了冯小刚执导的《芳华》外,其余小成本文艺片在投资和制作上仍然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而愿意投身于文艺片投资的除了小部分专注于文艺片投资的公司外,也只有嘉映、安乐这样有香港背景的公司愿意出手相助。

 

不过,文艺片真正的“坎儿”是明年,明年文艺片所呈现出的“面貌”和今年完全不同。毫不夸张的说,能否推动文艺片市场进步,则必须“押宝”明年推出的电影能否成功。

 


大导集体出手,资本、明星翻倍式增长


近两年,贾樟柯、娄烨、姜文都没有新作推出。2018年,几位重量级导演都有电影上映,在市场号召力上明显要强于近两年。

 

其中,频频受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喜爱的贾樟柯,将推出《江湖儿女》。而久未露面的娄烨,也将有新作诞生。而姜文筹备许久的《侠隐》以及徐浩峰新片《刀背藏身》都有极大的可能定档2018。


 

除了导演外,主演阵容显然是最大的看点。在最受期待的榜单中,除了已经定档1月的《大世界》和去年就已经拍完的小成本惊悚片《中邪》外,其余八部都有明星参演,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远远高于近两年。

 

近两年,文艺片基本上维持着“一片一星”的标准配置,但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好。单个演员的市场号召力,很难带动影迷的观影热情。而明年《江湖儿女》除了“铁打”的女主赵涛外,廖凡、徐峥、冯小刚的组合无疑备受影迷期待。


而娄烨新片《兰心大剧院》中,巩俐搭档赵又廷的组合则最具“新意”。而姜文新片《侠隐》中金城武、姜文、彭于晏的“硬汉碰撞”、曹保平新片《她杀》中范冰冰和黄轩的“悬疑柔情”都将有足够的话题度来激活观众。


文艺属性较强的作者电影必将希望通过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带动票房,而有流量的演员也势必希望通过高逼格的文艺片来锤炼演技。二者的不谋而合,猛然推高了文艺片的票房天花板。


而且随着文艺片体量级的增大,资本的投入度明显增强。例如此前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路过未来》,据悉制作成本达到了3000万,而且由江志强主导的安乐影业主投。而以七万成本闻名的惊悚片《中邪》,今年去戛纳展映时其“豪华”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令人艳羡,腾讯、万达、猫眼等12家公司集结在此。

 

检验观众的2018,才是文艺片真正的转折年


随着文艺片投入力度的加大,2018年备受期待。而一种电影类型市场能否突破的关键,也取决于“领头羊”能否推动市场进步。

 

从目前来看,起码明年上映的文艺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而这也让2018年,成为了检验影迷观影素质是否提升的关键年。

 

虽然影迷向来以“内容”为第一评判标准,口碑、明星、奖项都无法左右观众的选择,但顶级导演的新片还是有着极高的诱惑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文艺片市场来说,2018年可能会变得尤为关键。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投资成本陡然上升的文艺片,势必也希望能够在票房成绩上得到增强,但一旦推出的电影难以在市场取得太大的反响,那么对于跃跃欲试的电影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某种程度上,大导新作是一个检验市场的标杆,成则进,败则退。

 


华语电影在海外存在感持续走低,如果大导新作都无法在内地影市掀起些许浪花,那么缺乏明星号召力、又难以在国际大奖上有所斩获的中小成本文艺片又有什么希望呢?

 

备受关注的大导惨遭滑铁卢其实并不稀奇,突如其来的资本和商业化很难让其扭转“贫穷的习惯”。 那么矛盾和冲突之下,如何保证艺术和商业的平衡就成为了考验导演的关键所在。

 

市场,真正需要的是“领头羊‘的挖掘。无论2018年会交出怎样的答卷,文艺片似乎都要迎来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 点此穿越~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电影”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一点资讯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回复“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邮件:28529569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