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正当时| 2024年《甘肃教育报》第4期
铸魂育人正当时
——我省着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纪实
□ 记者 郑芃生
3月10日,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暨甘肃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五年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分析差距不足,共同研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策。
近年来,全省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德树人,凝心铸魂,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锻造教师队伍、善用社会大课堂,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促发展 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兰州大学“印象思政课”、西北师范大学“舞动马院”思政实践大课堂、兰州交通大学“大先生”讲“大思政课”、甘肃农业大学“田野里的思政课”……在美丽的大学校园,一堂堂生动有用、冒着热气的思政课,让学子们收获满满、信心满满。
2016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来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建成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2个,培育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
“马院姓马”,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让党建工作严起来、硬起来、实起来。与此同时,抓好班子建设,聚焦责任主体,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机制。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建、教学、科研、生活一体化发展的“四个一体化”组织建设模式;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将教师党支部设在四个教研室上,促进党建与业务一体融合发展;兰州交通大学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专题培训、假期研学等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甘肃农业大学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省级重点马院建设”领导小组,在人才引进、资源配置、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等方面优先保障。
……
此外,我省创新开展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对一”覆盖式对口帮扶,推动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强教学 把大道理讲到学子心坎里
“爱国是每一个人最朴素却又最高尚的品行和修为。我们的祖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热爱。”在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睿的课堂上,课本上的名词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成为学生们真正熟记于心的信仰。
李睿深知,只有教师自己的信仰和思想有底气,才能深刻地影响学生。一路走来,她致力于破除思政课传统教法对课堂品质和育人品质局限的桎梏。
“照本宣科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敷衍。”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贵在改进教法。
近年来,兰州大学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施思政课“提质创优”工程,探索建立示范“讲”、集体“备”、精心“教”、深入“研”、强化“赛”、合力“上”的“六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2023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93.75%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表示满意。
为了上课时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多年来,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高小强探访百余处革命遗址,将拍摄的照片充实到自己的课件中。
高小强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对分课堂”式教学,即“教师讲授、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四位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性,明确教师主导性,注重启发式教育,有效实现了课堂内容“入脑”“入心”“入行”。
如今,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难题和学生思想特点,省内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正用提正气、接地气、冒热气、有底气的思政教学法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
“近年来,我们强化教师配备、经费保障、职称晋升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压实任务、靠实责任、推动解决,形成了‘党委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格局。”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抓队伍 铺就思政课教师成长“快速路”
下午三点,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研室里,集体备课如期举行。当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一名即将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青年教师“出谋划策”。
这样的集体备课,只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做好铸魂体系、培训体系、平台体系建设,西北师范大学为思政课教师成长铺就了“快速路”。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省有力推进各学校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并通过建立集体备课机制、省级思政课名师示范巡讲活动等方式,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育人师资。
“铸魂育人,就必须培养好教师。”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庆丰介绍,教师培养被当成学校的“第一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省级重点马院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研究生导师小组,靠实培养责任。与此同时,把“铸魂”放在培养思政教师的首要位置,让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中形成自觉。
在各方合力推动下,我省专职思政课教师的人员数量、素养能力明显提升。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建立以“岗前培训、日常培训、校外培训、调研实践”为一体的培养体系,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学历和能力双提升。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促进了全省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
重实效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2023年7月,历时3个多月、44所高校、314所中小学(含中职)的496名思政课教师参与的甘肃省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活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5年来,省级领导赴各高校检查调研、讲授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135场次;高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建设,校党政班子成员年均上讲台讲授思政课1000多场次。
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也要用好社会大课堂资源。
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最生动的素材,把火热社会实践作为最真实的教案。近年来,兰州大学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在界石铺、腊子口、哈达铺等地设立了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把课堂开到田间地头、科研院所、革命遗址,让学生在实景实地中、在生动实践中,感受国家发展,树立理想信念。
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把思政课讲出了年轻人爱听、能懂、愿行的“时代味”。兰州交通大学持续凝练交大精神和天佑文化,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各类活动,挖掘发挥学校铁路特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甘肃农业大学强化农林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开展“田野里的思政课”,推进“多元化菜单式”实践教学;西北师范大学围绕“强国有我,青春担当”主题,聚焦追寻红色足迹、理论宣讲、爱心支教等专题,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长才干……
5年来,省教育厅遴选命名省级实践教学基地9大类73个,聘请思政课兼职教师75名,并组织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结对行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研制教学案例、开展实践教学,与此同时在全省分区域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5个、建成“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40个,红色文化育人底色更加鲜亮。
下好“一盘棋” 上好“一堂课”
——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纪实
□ 记者 马绮徽
“师傅,这是我最新的教学设计,想请您把把关……”“王老师,结合本学期授课内容,我有个新的想法……”开学后,兰州一中思政课教师王勤治每天都会和省内不同学校思政课教师线上交流,交流者中不乏初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类似这样的跨学段交流活动在全省思政课教师间已是常态,也是我省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缩影。
搭建“大平台” 夯实“一体化”基础
各学段教学内容多有重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各自为伍”,学段间知识衔接出现断点……这些问题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痛点,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难点。如何破解?
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八个字为指挥棒,我省基于“一体化”,构建责任分明、齐抓共建的组织管理体系,出台实施多项政策方案,从总领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等方面做了细致安排,这也让“一体化”推进更有力。
“一体化”建设重在“合”,通过区域、学校、教师彼此合作,形成育人合力。省委教育工委成立了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及9个分教指委,遴选146名专家学者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分层分类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进行指导、示范和培训,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我省还坚持高校优质师资力量下沉,通过结对联建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带动,实现大中小学共学共研和资源互通共享,推动思政课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形成了“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新模式。
“学院会开展思政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全州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比赛展示交流、基本功大赛、理论宣讲,帮助中小学挖掘培育出诸多思政教育品牌,成为各校特色。”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文清说。
各市州也在积极创新推动“一体化”进程。兰州市落实校长、书记牵头抓思政课建设机制,明确书记、校长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得少于4课时,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不少于2课时。甘南州印发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党建的标志性工程,全面加强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
参加了2023年12月甘南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的合作一中教师刘钢表示:“我的思政课与过去确实不一样了。现在我不仅会看高中教材,还会思考和了解初中、大学对同一模块讲到什么程度,整体做教学设计。”
类似的备课会,省内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全省建立起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平台,组织开展集体备课100余场次,结合实情开展区域内“一体化”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把握“关键点” 提升“一体化”效能
“一体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全程看,包含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整体构建等;从学段看,包含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等统一规划。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思政课在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这就给各学段搭好了思政育人的“框架”。
如何联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断点”?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活力,提高各学段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成为诸多思政课教师的共识。
西北师范大学依托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的身份,发挥师资引领示范作用,以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大中小学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为重点,针对小学生“故事链”、中学生“逻辑链”和大学生“问题链”等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构建起思政引领、学科融合的模式,帮助中小学构建课程体系。学校还先后录制了《敦煌有大美,自信以持之》一体化展示课程,《厚植爱国情怀,立志成才报国》开学第一课等一批含金量极高的思政课,供各学段教师交流借鉴。
在兰州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黄河文化、敦煌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以及民族团结、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开设《诵读中华经典,畅享美好人生》《红色血脉与民族精神》等60余类校本课程,优化补充思政课程内容。
在临夏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讲故事、讲身边事,让课堂更形象生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概念厘清、理论学习着手,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中思政课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把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强调课堂互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
瞄准“特色线” 创新“一体化”形式
思政是“大课”,处处有思政,处处可育人。“一体化”建设中,不仅要保证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更要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点击率”,激发学生学思政、用思政的兴趣。
2023年12月14日,“理响校园·培根铸魂”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精彩的案例、创新的教法,让人们看到了我省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努力打造思政金课上下足的功夫,看到了陇原大地“一体化”的斐然成果。
“分学段,同主题的微课教学视频在现场实景展示,是不同学段取长补短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大中小一体化’,也让我对今后成为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有了新的领悟。”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杨静娴说。
“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云端课堂是兰州市的教育数字化品牌栏目,借助云端课堂,思政课资源也以更加立体鲜活的方式来到师生中,“同上一堂党史课”《红色血脉》音乐课、“思政课教师有话说”“云班会”等线上主题活动让“云思政”的魅力吸引青少年、赢得青少年。
甘南州借助教育数字化,探索开设了以收看新闻联播、品评热点事件为内容的时事新闻课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内容的“石榴籽”课程,在课堂纵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借力数字化开拓校外“大思政课”育人渠道。
在兰州、张掖、陇南等地,通过对网络理论学习园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小学德育学堂等网络思政资源的全学段应用,让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这些载体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课正在让学生发生转变:在合作初级中学,思政课教师王喜平注意到学生听到校园里响起国歌时会驻足立正,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校长张润娥发现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和全球局势变化,从关注小我变得心怀“大我”。“我了解到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感受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让我明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作一中高三学生乔丹这样说。“那些隐姓埋名的科学家非常了不起,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更要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康乐中学九年级学生马健表达自己的感受。
搭建平台、构建体系、挖掘特色,各学段在守好“责任田”的同时,也在努力传好接力棒。一条贯穿学生成长的“一体化”思政路径已然铺就,不断擦亮学生成长底色。
监制:师克强
审核:丁 翔
编辑: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