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怀瑾老师:能做到这样比形式上的吃素重要!很多人都有误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Author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知识越高,学佛往往越难,佛学的知识越多,成佛反而越有障碍。为什么呢?主观的成见多,本来脑海里很单纯,学了佛或是信了宗教以后,看别人都不对,唉呀!怎么不学佛?怎么不来信教?好像不学佛、不信教就是犯罪似的。然后,拿了一个宗教的尺度到处去衡量别人,批评这个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比如什么学佛又不吃素,差劲啦!甚至把吃素叫作吃斋。吃素是不吃荤,荤是葱、蒜、韭、芥末、兴渠五荤,这是五种刺激性的植物,并没有包括肉。但是为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吃肉,请别搞错。不吃肉是不杀戒,为了培养慈悲心。
至于斋呢?这是庄子提出来的“心斋”,《礼记》上有“斋戒沐浴”,心念清净恭敬叫作“斋”,一些人搞不清楚,就以有没有吃素来估计这个人有没有修行,忽略这个人的贪欲心如何?慈悲心如何?贪嗔痴慢心如何?于此,我恭劝大家,学佛修道要“严于律己,恕以责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中国人讲道德,结果,往往都以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其实道德是要恕以责人,别人有错要包容,尽量宽恕别人,原谅别人。
《圆觉经略说》
“斋”不一定吃素,把斋字解释成吃素是大错而特错,错得一塌糊涂。但是说斋不是吃素,难道是吃荤?那又不对了。斋是中国文化,语出庄子的“心斋”,心里一点杂念、妄想、欲念都没有,保持清净的念头叫“斋”。这个无关乎吃素,真的吃素是内心素到了极点,素净、干净到极点叫“心斋”。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讲斋,是讲心的清净,而不是佛教的吃素。
所以古代的皇帝碰到国家大事或大灾难的时候,就要“斋戒沐浴”。譬如有三百年历史的清朝,在关键时刻,要决定国家重要大事之时,皇帝与皇后、妃子都要分房,不准亲近。斋戒沐浴不是光洗头、洗身体,你以为光洗了澡就干净啦?心里头还有一点杂念就已经不是斋了。所以孔子告诉颜回,你要“心斋”,我才传给你。禅宗也是一样,你心不清净,想靠人接引?接引什么?有很多同学叫老师接引一下,你能够做到心斋吗?
所以,能够在心斋的阶段,保持心清净、念清净、意清净,如此经过三个月,你想想看,不成道也成道了。吃素归吃素,吃素在戒律上严格而言是不吃荤,荤是指五荤,并不是持斋。一提到八关斋就想到吃素,逻辑观念错了,对于佛法的思想也错了,要特别注意。
《药师经的济世观》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 这个“荤”字不是代表肉哦!不吃荤同不吃肉是两回事。这个荤是草头,五荤是葱、蒜、憩菜、薤白、兴渠,也叫做五辛。佛家戒吃这五荤,因为这一类东西,刺激荷尔蒙的生长,尤其刺激了性荷尔蒙的分泌,对修持很有妨碍。中国古代与印度的古文化,同一道理,持五辛不吃荤,并不是讲不吃肉,不过如果真持斋,当然包括了不杀生,不吃肉。在《论语》上,孔子本人也有这个经验,“三月而不知肉味!”所以颜回说,“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我这样不是天天持斋吗?在座的很多学佛吃斋的注意啊!真正吃斋吃素是怎么样呢?下面孔子有一个道理。
孔子说:“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你这个怎么叫吃斋?这个是拜拜用,摆样子的,是宗教的形态,而且是祭祀时对鬼神用的,这是外在的斋。真正的持斋叫心斋,这个我们要注意!现在我代表庄子说话,庄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心斋的观念,就是佛家的持戒、修定、修慧,乃至于说得了九次第定,证得菩提,也不过是心斋的成就而已。颜回说:“敢问心斋。”那么老师你就传了我吧!怎么样叫做心斋呢?持,是保持,心里头真的持斋,不是吃素,持斋就是念佛。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这段等于密宗黄教宗喀巴所提倡的修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观)的路线,也就是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师提的大止观和小止观的六妙门。如果研究起来就很奇怪了,庄子这个时候,佛教绝对没有进入中国,这个就是列子所提到孔子的话,“西方有圣人,东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大家的方向完全一样。
孔子现在传止观的法门,“若”字就是你,“一志”,先把心念专一起来,思想专一,“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不用耳朵来听,拿心来听声音。这两句话,就是《楞严经》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佛学名词,代表了观音法门。“反闻闻自性”,不用耳朵来听声音,把耳朵习惯听外面声音的作用回转来,听自己内在的心声。这并不一定是听心脏血液流动的声音。
你要晓得,当我们静下来,譬如打坐的人,你以为他在打坐吗?实际上心里头在讲话,开讨论会;不晓得这样对了没有?这样静不静?很像!哎呀!可惜了,动了念头,啊!差不多啦!已经成佛了。自己里头都在说话。所以要回转过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心怎么可以静得下来呢?孔子说:“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个气就是后世所讲的息,佛法里修禅观的出入息法。“息”又是什么呢?一呼一吸之间那个叫息。实际上我们一呼一吸之间,中间有一段是不呼不吸的,这个之间很短促,很难把握,这个叫息。庄子这里没有用息的名词。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耳朵听觉不起作用,停止了,同外界脱离了关系,不像我们平时耳朵向外听东听西,所以叫他也不要听了,入定去了。“心止于符”,心里头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同这个道符合了。用中国古代的名词,就是与天心符合了,与天心和合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个时候呼吸之间是空灵的,等于没有呼吸了,身心内外是一片虚灵的。“虚而待物者也”,什么叫“待物”呢?同外物还是相对待的,就像我们昨天,刚刚上了唯识的课,是意识上的清净了,好像看起来空了。你要知道,这只是你意识天地的空,外面并没有空,我还站在你的前面,太阳照样东边出来西边下去,都没有空。虽然内心虚灵,但与外面物理世界还是相对待的。这是第一步的修养,你先能够达到内心的虚灵就对了。
“唯道集虚”,集虚这个“集”字,要特别圈起来,集就是累积,你把内心意识虚灵、空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接近形而上的道就快了,所以注意这个“集”字。“唯道集虚”,你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里很宁静,耳根也不向外听了,就完全返归内在了。
“虚者,心斋也。”这时内心真正在持斋了。很多学佛的人受了八关斋戒,八关斋的那个斋,就是这个东西。达到了这个样子,叫做八关斋的成就,并不是说过午不食就是持斋了。为什么八关斋有“过午不食”这一条呢?因为过午不食,使你的气息容易走通,虚灵,容易达到心斋的境界。所以融会贯通了,就一通而百通,都是同一个道理,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他说这个样子才叫做真正的持斋。
庄子这一段话,是借孔子的嘴讲的,不管儒家、道家,显教、密宗,天台、华严,随便哪一宗派,乃至天主教、基督教的闭静,都是同一个道理,这个叫做心斋,叫做宁静。到了这个境界,初步的闭关可以了,不到这个境界,是不可以闭关的!闭关会发疯的。这一段内圣修养初步的工夫,心斋持斋的道理,孔子传给了颜回。
《庄子諵哗》
什么是“斋”呢?斋就是心理精神作用,所以叫心斋。吃素不是吃斋,吃素是不吃荤,不吃荤也不是不吃肉啊!不吃荤是无荤,像大蒜、韭菜呀,这些都是荤的。出家人为什么不吃荤呢?因为荤含有刺激性,会刺激人的生理,容易使人起欲念,所以出家人饮食要无荤。荤是草头的,不吃肉是另一件事。一般人把不吃肉叫做吃斋,那是讲错啦!什么叫做斋?斋就是心灵的一种境界,“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这个境界就是斋。大家要注意啊!我们讲中国文化,千万不要跟着一般人的错误讲法。
《易经系转别讲》
◆ ◆ ◆ ◆ ◆
佛法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智慧故事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