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妙善公主"的故事——揭开观世音菩萨出家成道的前世今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138d4yb5s


(一)公主降生


公元前610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夫人宝德娘娘诞下三公主。受孕时,宝德娘娘梦吞明月;及诞育,大地六种震动,异香满宫,光照擂鼓台满山遍野,山石树木一片光明。三公主降生后,不洗而净,梵相端严,五色祥云覆盖其上,白色神光自天而降,其光遮蔽日月,祥鸟群至,天乐阵阵,异香弥漫。时楚国人皆曰:“我国殆有圣人出乎!”


同年楚庄王在擂鼓台(今天平顶山市大龙山主峰)首战告捷,又乘胜北进连战连胜,击溃晋军,终取得胜利。


楚庄王因三公主出生时天降祥瑞,且长相端庄、娟秀美丽、自带清香,易于寻常婴儿,给三公主取名曰“妙善”。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二)花园清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妙善公主年满十六,端庄秀丽又天生聪慧过人,甚得父母喜爱。楚庄王想为妙善公主招一驸马继承王位。妙善公主不从,决意持斋修行。楚打消庄王大怒,罚妙善公主入后花园挑水浇花扫地,断其饮食供应,让妙善公主断除修行念头。饥饿和劳役并未改变妙善公主修行决心,以花叶为食,后花园就是她清净修行的道场。


(三)妙善出家


楚庄王无奈,只好假意送妙善公主到白雀寺出家。当时白雀寺的住持惠真。楚庄王暗地指示惠真要设法难为妙善公主,促其回心转意。未曾料及,妙善公主在白雀寺苦修后,道心更坚。楚庄王振怒,火烧白雀寺,逼妙善公主出寺还俗。惠真让全寺僧人掩护妙善公主及其仆人从水道沟中逃出,并告知公主西南不远的火珠山是其修行证道之地。白雀寺和全寺五百多僧人化为灰烬。



(四)舍身救父


妙善一行来到古木掩映下的火珠山上继续修行。三年后,其父楚庄王突患怪病,百药无效,病入膏肓。国师说,大王的病须尚未婚配的亲生骨肉的手眼作药引才可治愈。想起三年前葬身火海的妙善,楚庄王夫妇悔不当初。


正在这时,宫门卫兵报告,说有一道仙携一道童声言道行高深,自己的手眼与大王亲身骨肉等同,也能治好大王的病。大王喜出望外,急忙相请。卫兵回来时,道人已将双目抠出,又自断左手扬长而去,早已不见了踪影。宝德娘娘接过手眼,一眼看到左手心的胎记,骤然恸哭起来。这是妙善公主的左手!妙善没有被烧死,还活在这个世间,还是妙善最孝,不忌恨父母火烧白雀寺,还舍身救父!


楚庄王得知真相后,夫妇二人抱持大哭,哀恸天地。庄王曰:“朕之无道,乃令我女手眼不全,受兹痛楚,愿天地神灵,令吾儿枯眼重生,断臂复完。”王发愿已,天地震动,光明照耀,祥云周复,天鼓发响,宫廷一片光明……庄王顿感身体轻松,疾病痊无。猛然想到可怜的女儿,忙令快马追去。卫兵顺血迹追至火珠山的密林中不见了踪影……


(五)孝感天地


再说妙善舍手眼救父后回到火珠山上,因大孝而感动了天地。但见燃灯古佛含笑在天空,妙善也自觉功德已圆满,三天后即农历九月十九日将要成道。于是便告知山下的百姓。楚庄王得到消息后,携百官和御林军数千人同闻讯赶来的数万百姓早早地来到火珠山上。


只见妙善早已端坐在事先垒好的石台之上,仆女立在两旁。野兽不知什么时候已停止了吼叫,猿猴也早已不再啼鸣,百鸟也不知什么时间鸦雀无声了。楚庄王夫妇及其数千随从和数万慕名来的百姓,男女老幼互相搀扶着静静地立在山前,翘首注视着眼前这位慈悲善良,仁爱至孝又能给天下苍生带来福祉的传奇公主。他们多多少少地听说过佛法,但从没有听说过什么是证道,根本不清楚也想像不出来修佛证道后对自己和对天下百姓有什么好处。他们很多人是怀着好奇的心理想亲眼看看这些。


一向以端庄秀丽著称的美丽公主,明亮有神且善解人意的一双大眼睛不见了,空空荡荡的眼眶里不停地渗出两行鲜血。纤纤洁白的一双玉手少了左边一只,左手关节处还不停地往外溢出鲜红的血滴,染红了妙善公主的衣服。可妙善一动不动地安祥盘膝端坐在那里,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没有丝毫的痛苦。


(六)观音成道


接近午时,奇妙的天乐由远而近,无数的天神在云端里也现出真身,他们都合掌立于彩云之上。无数佛菩萨身带七彩的光环也乘祥云前来赞叹,五彩缤纷的花瓣自天空而降,落到大地则消失不见。无数的吉祥鸟成群而来。一只凤凰带着五颜六色的光辉自西天而来,口中衔一羊脂般的宝瓶,瓶中插着一枝翠绿的杨柳。飞临妙善头顶时宝瓶缓缓落下。凤凰在空中盘旋着,鸣叫着和雅的音声。


在宝瓶落下的瞬间,妙善轰然从其头顶跃出,手眼自全。霎时异香阵阵,笼罩了满山遍野。群众沸腾了,纷纷向妙善自动跪下,学着天神的样子双手合十。


只见妙善头顶放着七彩的光环,左手持宝瓶,两旁站着仆人,立在虚空之中。妙善拔出碧绿的柳枝,蘸着宝瓶中的甘露洒向万民。人群中不知谁说了声“观世音菩萨!”。霎时“观世音菩萨!”的呼声在人群中传开了,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覆盖了群山,震动了天地!


甘露洒处,久治不愈的疾病痊愈了。盲人看见光明,聋人听到了天乐,人心从来也没有过这样安祥,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和谐。


人们一下子觉得返璞归真了,什么争斗、不平,名利、地位、仇恨、忌妒,好像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了。人性一下子变得这么友善。


受妙善成道的影响,大皇姑妙颜,二皇姑妙音也陆续在古城北不远的山上出家修行,也都先后不久证道修成了正果。


她们的真身,在她们各自的修行地建塔供奉。她们生前的衣冠葬在父母居住的古城旁边,尽着孝道,日夜守护着生她们养她们的父母。


妙善成道后,因数月山上的异香不散,当时当地的百姓已有人习惯上称该山为“香山”了。


(七)流传千古


妙善公主以柔弱的女儿身投生到群雄逐鹿的春秋霸王之家,以仁德感化父亲,以割舍金枝玉叶之躯来感召父亲及百姓人性的回归:放弃攻战杀戮,以仁德治理国家。妙善再次向世人宣扬这个千古颠覆不破的真理:以仁治国者天下久,以武称霸者一时强。



如果您是佛子,请给更多的人看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自己和家人积福!


愿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  ◆  ◆  

佛法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智慧故事

识别二维码

请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