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要的佛像,经书如何处理?经书可烧吗?
诸山大德高僧、居士檀信:
现代社会,由于印刷术及各种塑造工艺发达,很多商家为了营利的目的,把经文、佛菩萨像、塔寺像印在门票上、商标上、广告上、名片上、产品包装盒上、挂历上,或者制成各种小挂件、装饰品。这些印刷品和工艺品经过短期的流通使用后,大都被无知的人们扔进了垃圾桶。尤其在景区里,印有佛菩萨经塔等图样或字样的香盒、门票或包装盒被人乱丢乱踩,垃圾堆里随处可见,更有一些厂家为了招揽客户,于产品上(如鞋底)印制佛塔等形象。还有一些佛教徒,以讹传讹,焚烧经文佛像超度祖先,或把旧经书及过期的佛教杂志卖掉。也有一些居士,将经书等同世间俗典垫在座位上……种种现象令人忧心。有鉴于此,本文将分四科对恭敬三宝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剖析,以期呼吁十方缁素从自身做起,恭敬三宝,践行皈依学处。
一、不恭敬三宝的过患
在《佛说慢法经》中,阿难问佛陀:“为什么都是信佛、学佛,结果却有富贵和衰败不同?”佛对阿难说:“……有的人信佛、学佛,没有遇到真正的明师,也没有经书、佛像,又不恭敬上师三宝……看到经书和佛像也没有恭敬、虔诚之心。如果他有经书,就以轻慢、玩耍的心态挂在墙上,或随手丢在床、卧席上,或者扔到衣服、被子、破烂的竹箱里,使得妻子、孩子用不干净的手去拿经书,纵然遭到烟熏和屋里漏雨的情况,也不去查看和关心那些经书,也不烧香、燃灯向经书作忏悔,就跟对待外道、世间的书没有差异。这样的所谓的佛教徒,善神就会离开他,恶鬼却得到接近他的方便,紧紧地追逐他不放过,想尽办法让其衰耗害病,各种罪过因此不断增加,妖魅和恶鬼屯守在他家门口,于是使他不断衰败最终死亡,性命尽了以后因为生前的罪恶、业力牵引堕落到泥犁地狱之中,这都是因为这个人虽然表面上信佛,但他内心的信仰并不精诚、专一,对佛法的信仰不坚定、犹犹豫豫,无所专据,根本就是不信佛法的人,所以得到这样的罪业和灾殃,衰败、亏耗到这种境地!”如此种种,可不畏哉!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由福田门故力大者,谓于三宝尊重、似尊、父母等所,于此虽无猛利意乐,略作损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因为福田方面导致业力重大,在三宝等对境前,即使没有猛利意乐,只是稍作利益或损害,就能获得巨大的福业和罪业。
律藏《杂事》里说,拘留孙佛般涅盘时,端妙大王为拘留孙佛造塔。塔造得很大,有一个工人,看见要造那么大的塔,二次重复地说:“要造那么大的塔,哪一天才造得完?”后来这个塔毕竟造成,确实很好,他就觉得过去说的话不对,生了忧悔,就把他的工资用来买了个金铃,挂在塔上边供养塔。他后来感到的果报,非常难看,身形矮小,像侏儒一样。但是,因他供了金铃,声音却是极好,就是因为福田极妙。福田殊胜所感福报极妙,同样如果对此造不善业,轻视乃至践踏,所感的不善果也较其他尤重!
对于在香盒上印制佛菩萨像,印光大师曾开示曰:“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业。制造不精洁,装璜竞新异,以佛菩萨像印作仿单,及印于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萨像摄于香珠眼中,无知之人,竞为购取,亵渎之罪,何可名言。仿单香盒,随便丢弃。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孙灭绝,恐其人一气不来,永堕阿鼻地狱。以自彼发起亵渎佛菩萨像,令敬佛者亦获大罪,况了无信心者乎。”“此种鬻香者,罪业之大,莫可言状,彼尚以为得意。”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霞惹瓦亦云:我等于法任何玩耍,无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师者,是坏慧因,现在愚蒙,如此已足,莫更作集愚痴之因,若愚过此,更有何能。”
又对于不敬经书法宝之过患,印光大师亦云:“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如置不净处,口涎指划污伤经页,阅经威仪不正,肆意谈笑等。)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
又有讹传,残破经书可做火净,此乃引误重罪。《南山律》的《戒疏》里边说:“有人无识,烧毁破经,我今火净,谓言得福。此妄思度”,有的人没有知识,以为把破的残的经烧掉,“火净”,以火来作净把残缺的经烧掉,认为以火来作净,是有福报的。“此妄思度”,这是虚妄的想法。
“半偈舍身,着在明典。两字除惑,亦列正经,何得焚除?失事在福也”,经典里讲,为了半个偈,释迦牟尼佛舍身供药叉,佛经记载,即使只有经中的“常住”两个字,就可除去众生的烦恼,有两个字可以把他的烦恼除掉,半偈、两字尚且有那么大的作用,尚且佛要花这么大的代价,何况一部残经?怎么可以烧呢?这个“失事”,折很大的福!
灵芝律师《资持记》(就是解释南山律的)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如烧故经,安于净处,先说‘是法因缘生’偈已,焚之。此乃传谬,知出何文?引误后生,陷于重逆。”过去有人这么说,把那些旧的经,摆在干净地方,先说一个偈,“诸法因缘生……”说这个偈念完之后再烧掉是可以的,但是他就说这是误传,这出于哪一本经?哪一个文?没有依据的。这是引误后生,把后来的人引入错路的,“陷于重逆”,这些是犯重罪,不能做的。但是现在、以前我们也听到过,“经像实在不能补了,把它烧掉,丢在海里”等等,这种说法是不行的。半个偈、两个字都不能烧,何况是一部残经、旧经?那些还没有残的,更不行。
“必有损像蠹经,净处藏之可矣”,他说假使有一些像,已经破掉了;经,虫蛀掉了,烧又不能烧,看又不能看,残缺的像供起来,人家看了会起不好的印象,怎么办?“净处藏之可矣”,找个干净的地方藏起来就可以了,不能烧,也不能毁的。
对于僧宝,经典中曾有一公案,说明不敬僧众之过患:某地有一恶习,以为向出家人身上倾倒垃圾可感大福,故争相效仿。几年后,天上突降金银等宝并衣食等受用资具,人人欢喜。不料几天后,天上普降沙土,所有的人被活埋至死。前者降金银等是以前善业所感之福,未及受用,而不敬僧之恶业已迅速成熟。现世受苦,后世剧苦更是遥遥无期。僧众是僧宝之代表,佛法之传演弘扬主要依靠僧团,故不敬僧众罪业极重。
不敬三宝,不但对个人而言有此种种过患,对正法住世、圣教弘扬亦关系重大。《菩提道次广论》云:“自能如何恭敬三宝,则诸众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欲住持弘扬佛法者大须注意,作为佛弟子,我们自己若不敬三宝,还指望谁来敬三宝?指望那些不信三宝的商人来恭敬更不可能了。若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两群人都不信不敬三宝了,则佛法愈衰。当我们在慨叹末法时代来到时,有没想到,我们自己碰到不信三宝的人多、明师难遇、正知见之善友少的结果和不敬三宝有何关系?以及出家人常被社会上的人误解歧视,认为是寄生虫、没饭吃、失恋者的归宿处。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是不是自己未从内心深处发起恭敬三宝以及往昔不敬三宝之恶业所感之报?
本来经像塔寺是三宝的代表和所依,应当作为众生恭敬顶礼的对境,但由于人们的无知轻慢,上述种种不恭敬三宝的现象比比皆是。试想,如果有人把我们的父亲或祖先的照片扔进垃圾堆,或者焚烧,我们会作何感想?而表法解脱和圆满功德的佛法僧三宝形像,屡屡被丢,被践踏,作为佛子,我们又于心何忍,又何能视而不见?三宝是众生解脱的唯一圣福田,末法时代众生造作如此种种不善业,若一大群人共创不敬三宝之业则众生的苦报亦极大,此实是导致共业福报急剧损减之因,也植下趣入三恶趣和无法值遇正法等果报之因,令人扼腕不已!
那么,在当下这样的情形下,恭敬或轻视经像不仅是关系到佛弟子自身修行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一个众生共业福报增减的普遍性问题。当很多佛弟子也在为所谓“2012灾难”等问题而纠缠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维,福报增长或灾难降临的原因在哪里?如果还肆意丢弃、踩踏经像等等,福从何而来?难又何能不增?
弥勒菩萨弟子世亲菩萨所作《俱舍论》曰:“无惭愧不重,于罪不见怖;爱敬谓信惭,唯于欲色有。”恭敬之体为惭,反之,不敬即无惭。“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惭。”无惭无愧是不善心所,遍于一切不善心,有此则于有功德处(比如三宝)无有崇敬,无有畏惧,无恶不敢作,一切恶业之门由兹开启。由此而领受极重恶业苦报。
二、不敬三宝之原因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说:三宝是无上大功徳田,对众生无上有大恩德,是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我们对三宝之所以不恭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三宝的功德、价值以及对吾等之恩德。这也表明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还很欠缺,对三宝没有一种珍贵的想。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由我们内心对这一事物的价值的认识程度来决定的。比如社会上的生意人,经过一番努力,好不容易签下一份合同,他会将合同视为珍宝,藏在保险箱里,小心保护。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明白那份合同的功德——会带来财富!所以便努力保护好。又如大家见到地上有一万元钱会知道捡起,若见一百万、一千万绝不会嫌捡起太累,就是因为能见到钱的价值。而今,价值超过摩尼宝的三宝,能够带领众生趣入涅盘城,得到究竟的快乐,三宝之代表却屡屡被肆意践踏,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和功德认识,难道超不过一位商人对合同的认识和重视?
又如我们说捡多没处放,家里自己的相册却可以放一大摞,因为我们觉得那相片上的图画就代表了我,谁乱扔乱画弄掉了,自己都痛心不已,就因为我们觉着那有价值。见佛像经文在垃圾堆却麻木不仁,就是没见到经像的价值。
或许有人会认为,佛像、经书等只不过是一些铜木、纸张而已,不必当作真佛、法宝看待,所谓“心中有佛”即可,何必着相。不仅知行上没有做到一个佛弟子应该做的,反而还为自己找了种种颠倒的理由,实在是愚痴而可怜!对此,印光大师驳斥曰:“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
三、恭敬三宝能得到何种利益及为何恭敬三宝
恭敬三宝能得到什么利益?依于这佛法所依——经像我们得以忆念佛陀、正法,能增上福德智慧,能够得到现世、来生的安稳快乐,能得到完全成办佛陀果位。下面当详细叙述:
恭敬三宝之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的,备载于三藏经典之中,近则人天福报、远则三乘圣果,都必须以恭敬为基础。比如你去收集三宝字纸的时候,做的当下即可遮止众生不敬三宝之罪。本来我们看到佛像、经文字纸被扔得到处都是,现在我们恭敬他,让他成为大众恭敬的对象,这一善举能净治自己往昔不敬三宝之恶业。
《大集经》云:“商主天子问:佛在世日供养,世尊是受者,而施者获福;世尊灭后,供养形像,谁是受者?佛言:诸佛如来法身也。若在世、若灭度,所有供养,其福无异”。《善生经》中亦云,“佛言如来即是一切智藏。是故智者,应当志心勤修供给。生身灭身。形像塔庙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
《金刚经》亦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又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记载,阿底峡尊者至其地时,有一密咒师对尊者没有信心,不听尊者讲法。有一次,尊者见一负责记录的僧人,以牙齿上的污垢来粘补经书,尊者深生不忍,说:“这人太可怜了。”并阻止他说:“不可以这样对法宝不敬。”咒师在旁见闻后,对尊者生起极大信心,遂从尊者恭敬闻法。这说明,我们能恭敬三宝,会令未信者信,别人也会恭敬尊重我们。
道宣律师《戒疏》云:“一法所受用者。谓纸素竹木上书经像,或箱函器幞曾经盛贮,克定永施,不许改转。此则定,敬同圣教。皆是灭理之所依持。故有损益,并望涅盘而生罪福。”行宗释云:“前出物体。皆下示所以。纸素函器止是世物,但望所诠至真无价故。”
佛住世时有一位阿罗汉,因其往昔曾用泥修补过一尊佛像的坐骑——大象,而感得生生世世有金象伴随。我们现在修补的不仅是佛的坐骑,而是佛身,从异熟果来说,若求人天福报,果报尚大得不可说,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菩提心,那果报更是无有穷尽。对于那些做工不如法的佛像,我们去收集珍藏,将来我们就有福报亲见化身佛或遇到非常如法、有加持力的佛像,修补经书是开智慧的因,将来能值遇圆满教法,能听闻善知识讲法。《瑜伽师地论》说,这些对于我们修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缺的顺缘。
印光大师言:“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则但结远缘,难得实益。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世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能恭敬者,实乃大智慧人。故恭敬有大功用大利益。
故诚如印光大师云:倘能暂息狂见,清夜自思。当必心神惊悸,涕泪滂沱。悲昔日之无知,誓毕生以竭诚。从兹心意肃恭,身口清净。永绝粗鄙之恶态,恒依经论之圣谟。果能如是,庶可于佛法大海中,随分随力,各获实益。
对于经文,如果我们恭敬凡是带有佛教文字的经文、纸条之类,修补残经等等,就可以净化往昔诽谤佛法、烧毁或跨越经书等罪障。现在学佛者自觉听闻佛法不能持诵文义,思惟法又不能解其义理,修习法却又不能相应者很多,依福田力,是重要教授。
有些人做世间俗务非常精明,脑筋很灵,因为无始以来串习太多了,一学佛法,学不来了,反应又慢,记也记不住,这种情况,肯定是往昔在三宝面前造了很重的恶业。怎么忏悔呢?以恭敬三宝来忏悔。
具体地讲——加行:当你想去捡地上的佛像的时候,就对治了不想恭敬三宝的过失。以前我们在做不恭敬三宝的坏事时,也有个想做的心在指挥我们,现在我们开始恭敬三宝,实际去做的时候,这个好的想法就对治了原来那些坏的想法,把它忏悔了。正行:你在擦弄脏了的佛像并修补装裱的时候,不断重复这些动作时,就对治了我们无始以来行为上对三宝的不恭敬。结行:你做完了,随喜自己,很高兴,这不但是大大的积资净障,还对治了你以前干完坏事时心里乐滋滋的那些恶思惟。由于这样做便能令恶业渐净,善业渐增,开智增福,善报增长,闻法渐能忆持文句,思惟能解法义,修持能生触证,故大家当努力行之。
四、如何恭敬
对于三宝,我们内心的恭敬依靠观三宝之功德与恩德生起,而行之于身口的恭敬加行主要依经教及大德教导来行持。
《佛说优婆塞戒经》曰: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三种修行应学者。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尘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应当执为是可敬田,犹如大师。”对于佛经,宗大师说:“虽于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又应断除一切不敬,谓抵押经卷,贸为货物,置秃土地灰尘险处,鞋袜并持及跨越等,应起恭敬,等如法宝。”对于僧众,“若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及于其相不骂不毁。又一切种不应分党,视如怨敌,云汝等我等,应当敬重,犹如僧宝。”
朴穹瓦尊者说:“我有一种对佛像的看法,我是心想这是我的无上皈依处来看待的。”如同尊者这样对待佛像,非常重要。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一次,大瑜伽师请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鉴赏一尊文殊菩萨像,他说:“这尊像的形相胜劣如何?如果形相殊妙,我可以用绒巴迦格瓦供养的四钱金子来购买。”尊者回答:“至尊文殊菩萨的身像没有不善妙的,若论做工,应属中等。”说完之后,尊者就将佛像放在头顶上,祈求加持。尊者对所有佛像都是这样恭敬顶戴。亲为佛授记之印度大成就者龙树菩萨作《亲友书》亦云:“随工巧拙木造等,智者应供善逝像。”
对于阅读经典之威仪规矩,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故凡佛弟子当依教而行之,一起力行恭敬三宝之善行,庶可转末法为正法焉。
多宝讲寺比丘智敏
二〇一二年农历三月廿三
佛法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智慧故事
识别二维码
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