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资源爆炸的年代,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唐诗选本?

搜韵 2024-01-31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1

网络时代,你还需要选本吗?

在网络极发达的今天,有一样便利,最是纸媒时代所不及,就是古籍资源极易获得、读到。


纸媒时代,普通人能读什么书,先得看出版社。出版社选中某书,印刷了去书店出售,才算是八字画上一撇,有读到的初步可能。而八字的捺,就得看读者的经济条件了。


现在不一样。许多古籍都有电子版,不待出版印刷,去网上下载影印版,也能先睹,立偿所愿。穷措大?也不影响,好些资源下载都不要钱。


过去读书人梦想的七略四库、汗牛塞屋,现在都是打开电脑、输个网址的举手之劳,便可完成的资源占有与积累。例如想读唐诗,打开搜韵,“全唐诗”还不咄嗟便办。网络资源之便取,就如一剂疫苗,为多少人预防了无书可看的惴惴匮乏之感啊。


这些形势变化,倒不禁让人担忧起选本的地位了。一个硬盘便可拥书万卷而幸免于匮乏不安的你,还需要选本吗?


#2

选本存在的意义

文学选本之所以诞生,初是为解决一个迫切的现实矛盾。即人的年命精力太有限,而会写文章的人和留下的文集继世累出、无穷无尽。以有限竟无穷,几个凡人做得到?就连富于藏书、博览强识的梁元帝,也要呼唤高明选本速速诞生:


      诸子兴于战国,文集盛于二汉,至家家有製,人人有集。其美者足以叙情志、敦风俗,其弊者秪以烦简牍、疲后生。往者既积,来者未已,翘足志学,白首不遍。或昔之所重今反轻,今之所重,古之所贱。嗟我后生博达之士,有能品藻异同,删整芜秽,使卷无瑕玷,览无遗功,可谓学矣。


岂止如此,在书写材料成本高昂的年代,大多数人财力也有限。只是梁元帝有钱有势,自无这层担忧啦。


因此,采擿孔翠、芟剪繁芜以为读者免劳倦、省精力、避弯路甚至照顾钱包的工作,代代都有人做。


选本在选之时,一定有个美与弊的衡量标准,并据此判别而有所割舍捐弃,然后所选录之文皆可看作这一标准的详实笺注。随着标准变异,有些作品便如梁元帝所叹,彼重此贱,因时代派别而待遇有不同。所以,去粗存精也免不了党同伐异。遭挞伐的异端,先是被一家一选舍弃,若不幸而一身与众异,舍弃者往后越多,就只好从文学之域彻底亡逸了。


这反使有名选本多出个保存文献的实用,为易散佚的诗文上个保险,续其寿命以待更多人评判。例如很多作家全集亡散已尽,赖有一些选本未尝割舍,让我们还能窥见一斑。


所以,读者们,出于多方考虑,又希望选本在精善的同时,所录所载能务多务全。因为在书不易得的年月里,能兼精与多的选本,对读者来说最划算了。


而在网络时代,对既存书籍的保存、流通与占有都不算难事。况且,那些著成时间较早、早于印刷复制术流行的文学作品,能历千年、经水火兵燹留存而至今,本就是经时间这一苛刻大师选汰后的优胜精品。


这就让今人在读较早作品时,庶几可免梁元帝的卷有瑕玷之忧。即便要看选本,因为信息传播、资料下载的便捷,可选的也颇多。


那不免又要问,如今这时代,该优先读哪一种选本呢?

《唐诗三百年》,黄天骥  著

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3

“精中立范以示法”的选本

黄天骥教授所著的《唐诗三百年》当然也是一个唐诗选本。


何以强调“当然也是”?那是因为人们数完目录,发现只选了35首诗时,大概会诧异:怎么只选这么一丁点?还是选本吗?《三百年》才到《三百首》的十分之一?何况《三百首》本就已经简自五万多首了……


黄教授书中常常引用吴北江的诗论。巧的是,吴北江当初编古文选本时,做法也跟黄教授类似,就是尽量选少点。


吴北江编的选本叫《古文范》。比起桐城派奉为圭臬、录文七百多篇的《古文辞类纂》,《古文范》所选之数,就是加上姚鼐与其徒子徒孙的文章,也才103篇。除了庄子、韩非、司马迁、韩愈、王安石五家在十篇以上,其余就是柳宗元,也才两篇而已,多不过三篇。


《唐诗三百年》的少更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李白、杜甫、王维各入选两首,其余二十几位初盛中晚唐的名家们,一人一首而已。


一般读者之期待选本,总是不能脱于贪多求备的。这大约是书不易得、书易散佚的悠久惨痛记忆,已将匮乏感勒入基因、磨之不灭而使然。


可北江先生与黄教授独有这份勇气,敢于离俗背众,以少为务,正是看准了时势之变、今古之异。世人既已不缺去粗取精的选本,便会以新任务责求于选家,即在精中立范以示法。


何为立范以示法?吴氏门人贺培新在《古文范》的序中,阐释最明:


     文章有专到之功,末学浅识无釐判之智,则正路莫由、迷途不返、臧穀亡羊,学与不学何异?

      吾师之选文范也……何其寡也?然岂谓古今之著作,尽乎是而已哉?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盖学之为道,由约而之博,由博而返乎约,斯为善学矣。


对于桐城后学而言,《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这样已经精选的浩大总集,固然是家弦户诵的必备教材。但若无人引导,缺乏“釐判之智”的初学者就不知正路,易入迷途,只能空做些无用功,学与不学无异,读了也如没读。


学诗同理。尽管动动手指,就能将四唐之诗搜罗毕备,但若无“釐判之智”,哪怕博览万首,人之与诗,也还是对面不相识,白头如新。因此,想读诗为己有,必循一个由约之博的阶梯,否则无法升堂入室。而这阶梯从何来?当然是借那些已能由博返约的学者为诗文作细致解说了。


北江先生与黄教授的工作,正是竭尽由博返约之人的责任。


在《唐诗三百年》书中,所用竭责以见约的途径略有三种:

1、详尽的诗歌语言与技法分析。

既然要示法,将诗法逐一析明当然是基础。《唐诗三百年》的详尽也并非空言,区区35首诗的解读却有三十万言,何以要如此不厌其烦呢?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古人解诗堪称“要言不烦”,往往只言片语便以为传达到位了。让今人看,常是一头雾水,要么觉得这东西很神秘,要么误以为古人也没懂,光是故弄玄虚。其实,“佳句法如何”,在历代懂诗的人眼中,都无所遁形。江山代有才人佳作,便是历代人读懂诗而后实践的结果,是诗法传承未歇的佐证。只是语言表述习惯因时变迁,今人不太能接受古人那一口“方言”啦。

今人要想读懂诗,学会作诗,用诗法于实践,更简便的办法,当然是由现代学者依照当代语言与思维,即时更新一套“貌新而实古”的诗说了。


2、频引其他作品以对比而见高下。

虽说书中只正式选诗35首,但实际被解说的并不止这数。因为说诗时,常会引一些同类作品,或作陪衬以见高下,或相借助以发明诗的内涵。

例如,说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便引虞世南和李商隐的咏蝉诗来对比,显示骆宾王诗如何在情绪与笔力上,拔出同类之上。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但书中还特意选了《河岳英灵集》所载的另一种面貌差很大的异文,通过分析比量两者的技艺高下,来解释为何“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版能在异文较量中胜出而被万口传诵。


除了引古人作品,工诗词创作且于其中甘苦多有体会的黄教授,也愿意亲自为读者模拟演示一些“凡手”作诗。《早发白帝城》是一篇似浅实深的诗,而没有“朝辞深圳出房间,千里武昌一日还。两面鸟声啼不住,动车已过万重山”的浅鄙,便不能见“圣手”的不凡,更不能逼迫读者主动探寻其中“惊风雨泣鬼神”的幽深心绪。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3、引用其他艺术作比喻以达意。

如果经常读《唐宋诗举要》,会发现古人解诗常用些比喻,如“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峥嵘飞动,磊砢不平”,“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借快马、怪石、长江巨海的形象,来记录诗带给人的审美感受。


《唐诗三百年》中,也常会看到比喻。如将“诗中有画”比作“诗中有空镜头”,又用蒙太奇比喻诗中炼尽虚字纯留实景的写法,或是借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来模拟诗中音调铿锵应该给人造成的冲击感……


吴北江曾感慨:“夫文章之妙,不可以言说也。虽然,欲以喻之于人人,盖有不得已者矣。”诗文妙处首先就不易得,需反复沈潜涵泳,才能在思绪中稍触及些美感。这样的工作,既非人人都愿意做的,且思绪中接遇的美感,亦非实有之物,即便华佗携利斧来开颅,也什么都找不到。要让他人也看见知道,只能借比喻,转化成现实中能见到听到摸到的实有之物,来记录传达。这也是比喻型解诗,虽让人觉得不严谨,但历来一直行用不衰的原因。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古人以为得计的比喻,让后人觉得虚,大概是因为生活环境和方式变了,不常去长江巨海、险山密林耐心体物了。比喻的用处,本是以浅近易得之物来状难见未得之理。可对于今人,古人所借的喻体,都已成遥远不解之事,自然更无从理解本体了。但比喻的过期并不能否定比喻的效用,所以今人说诗,也常不自禁地用我们熟悉的电影、交响曲来作喻体。这又是《唐诗三百年》貌新而实古的一个例证。


#4

为名篇“立传”的唐诗史

既然《唐诗三百年》确实是部选本,何以书名拟得像个史书呢?


不能说像,确实也是。

《唐诗三百年》选诗虽少,但时间上覆盖初盛中晚唐,体裁上覆盖五七言古近诸体,题材上则咏物咏史登览田园山水边塞纪行等大类都收录无遗了。这样的篇目结构,在立意上,更是为唐诗作了一部近似纪传体的断代史。

纪传体正史是以先后即位的皇帝及在位时的大事件编年为纲纪,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附之以丰满史事,间发史论,以见一代历史面貌。

《唐诗三百年》则是以初盛中晚唐的诗风发展演变为线索,贯穿全书,书前的“小引”就像是一篇统摄全书的“本纪”。而如何详细地呈现各时期的诗风变化、异同及联系呢?便是精心简择一批名篇代表作并为之“立传”。

因此,《唐诗三百年》中的单篇诗说虽详,却也并不凝滞于一诗,而常常脱开“传主”,更就当时社会风气与创作风尚发一些淹贯之论。读到这里,总要在心里开玩笑:这要按照史书的习惯,是不是该加一句“太史公曰”“史臣曰”之类的提醒呀。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浏览 


新书推荐 | 三联书店《名家谈诗词系列》

程千帆 |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读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

名家谈诗词丨唐圭璋:女词人张玉娘

叶嘉莹教授作序力荐:“诗词名家讲”丛书(新书优惠别错过)

写诗词,能从《诗经》《楚辞》借鉴到什么?

讲谈社学术经典:日本汉学泰斗的先秦诸子入门读本

陈永正 | 诗词的解读与写作:从注释谈起

长按下方二维码

可以添加客服微信

您可以:

1、免费咨询诗词写作学习入门中的疑难问题;

2、及时反馈搜韵网站使用中发现的故障/错误、新功能的建议等。

3、更多精彩内容,可进入搜韵网(https://sou-yun.cn/)查看。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网络资源爆炸的年代,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唐诗选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