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员动态 | 德恒上海合伙人王军旗律师:一直在路上,就是最好的状态

Interview 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2022-09-22


SHANGHAI

  PARTNER

一直在路上,就是最好的状态

DEHENG SHANGHAI

王军旗律师,德恒上海办公室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兼上海仲裁委员会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复旦大学法学院及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实务导师,新国大EMBA29班学员。从事法律工作20多年,作为律师代理的案件约2000多起;作为仲裁员审理的案件近200起。曾荣获上海市静安区政府、上海市律师协会、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嘉奖,并多次登上《钱伯斯》、《The Legal 500》、《ALB》等国际律师行业排名榜单,在多项行业“里程碑”式案件中为客户赢得胜诉。


目录


上篇  现实版的律师剧

01| 律师梦想:没有完美的梦想,选择即坚持

02| 律师成就:创新突破,交织着自我挑战

03| 律师实践:无视忙碌,只顾风雨兼程


下篇  思考中的法律人

04| 律师的长期主义

05| 律师的工匠精神

06| 律所以及团队管理

07| 律师,需要“跑者”的感觉



在这样一位资深律师、合伙人、行业大咖的眼中,“律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职业?他又会有着怎样的执业经历?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开始约访。从深秋到隆冬,经过多次预约和改期,岁末年初,王律师终于在百忙中抽出了3个小时,《上海合伙人》第3期,也在这年初岁末,就此诞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在正式采访王律师之前,记者侧面采访了德恒同事对王律师的印象。有人说,王律师在专业上要求很高;有人说王律待人宽和;还有人说王律师有魅力。


同事的描述像一块块拼图,当记者向王律师“求证”究竟以上何者更接近王律师心中的自己时,王律师说,“外界传言律师是自由工作者,其实是既自由,也不自由。自我承压并解压,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日常,思考着并忙碌着。律师努力工作的成果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知,但必然也必须被认知,我们需要继续忙碌。”这可能也算是对多次预约而不成的回复吧。


专业工作者的产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律师行业也必然是伴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法治不断完善,律师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王律师对此感悟颇深,同时也娓娓道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上篇    现实版的律师剧

“商事主体之间设定规则,签署协议、变更协议、履行协议,在法律的框架下创造他们自己的“法”,践行意思自治,这种社会进步特别令人羡慕。”当下,王律师主要的执业领域是商事争议解决和公司治理。他表示,现实之中,有人不理解规则,有人不遵守规则,就会产生争议,律师便有了有用武之地。在规则的框架内解决各方的争端,正是商事争议解决律师的价值所在。


随着商事活动的发展,部分交易越来越复杂,经办的案件中证据成百上千页已是常态,王律师有大量的时间用在案头工作。事实上,具体个案中的律师工作十分繁杂,“律师就是接受当事人委托,运用法律的技术,维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维护法律的实施,最终促进秩序与公平正义,无论案情如何纷繁复杂如何千变万化,这就是基本要义,是底线。”这是王律师对自身执业生涯的释义。


王律师作为仲裁员已有十年,在作为商事纠纷裁决者角色的工作过程中,他更能超越律师的工作场景来理解律师应有的状态以及争议解决的应有之意,“我很庆幸能有这样角色转换的经历,这让我更加有责任心,也让我的职业之路更加丰满。”



01


律师梦想:没有完美的梦想,选择即坚持


回首王律师20多年法律职业生涯,也算得上是一部小型“律师题材”电视剧。


上世纪末,那是还几乎没有任何律师资格考试培训的年代,甚至都没有做完一套模拟题,王律师就走上了律师资格考场,最终一次通过。“这导致我误以为自己是块法律工作者的料,”王律师如此笑谈道。


彼时,王律师是一名体制内工作了两个月的的公务员。在去家乡司法局领取律师资格证书的时候,律公科的科长问他:“小伙子愿不愿意做律师?我给你介绍一个师傅。”


他一口答应,当天便赶到律师事务所面谈。他的带教老师问他,是否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他果断地摇摇头,第二周便开始了律师生涯。


一名争议解决律师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02


律师成就:创新突破,交织着自我挑战


王律师说,他不主张依赖案例寻找解决方案的工作习惯,也不喜欢动辄就拿法条回复客户的机械模式,因为这不符合争议解决律师的本意。


这也注定他会是一个辛苦的人,带领了一群辛苦的团队成员在职业之路上探索。


“争议解决律师的理想状态,是有勇气有智慧在面对任何一起复杂的案件时,看完证据材料就知道核心问题所在,就能悟出解决的路径,法条和案例仅仅是之后的验证步骤。”王律师认为,争议解决律师要有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全国首例适用“多因子量化模型”精准认定投资者损失的证券纠纷案件中,在中国大陆首例“维好协议”纠纷中,都是在不固守过往理论与类案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结晶。记得在办理上述证券纠纷初时,司法实践中还没有统一的损失计算模型,王律师团队通过大量的手工计算结果验证之前类案的瑕疵,从而推动更加科学的技术运用到司法判决中。


王律师认为,挑战精神是争议解决律师必须具备的特质。在纽约求学时,他陪同中国同学一起到曼哈顿民事法庭起诉租赁合同纠纷,试图用美国的法律维护在美国的利益;他曾写邮件给警察,对停车被不当贴罚单表达抗议,事实上确实被顺利撤销处罚。



03


律师实践:无视忙碌,只顾风雨兼程


王律师并非一开始就做商事争议解决,在他执业初期,律师工作还没有如今这样多的细分领域,这让他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案件。当时,刚入行的年轻的王律师,总是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法院、检察院、看守所以及客户单位之间。


年轻的王律师开庭前有时也会紧张,经常在开庭之前把要在庭上发言的内容用录音机录下来,放给自己听,挑毛病、再修改。


那是第一次办理刑事案件,王律师走进公安局,警官看着他稚嫩的脸庞便开玩笑:“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年轻的王律师有些懵。但好在年轻不代表稚嫩,凭着自己事前充分的准备,当天的事情王律师办得非常顺利。


王律师也办理过离婚案件。当时,王律师代表女方起诉离婚,男方在开庭结束后没好气地对他说,“你自己都没有结婚,办什么离婚案件?”


王律师还代理过持枪抢劫被告人的辩护,被告人在与这位年轻律师会见交谈时,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竟潸然泪下。


在办理一起公安部指定审理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王律师会见了那位知名企业家前后有三十余次。熟悉了之后,他们会经常隔着铁窗聊家常,甚至会聊他的儿子最近是否调皮。


而如今从事的商事争议解决,基于商事交易的特点,本来是可以更加礼貌而优雅地进退自如,但现实并非一直如意。有时候,礼貌的纠纷解决最终演变为剧烈的冲突,记得一次在重大商事纠纷谈判到凌晨两点就快达成一致时,事情发生了变化,双方都拂袖而去,从此开始了数年的斗争。


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王律师还在继续努力中,热情不减,“一直以来,我对法律工作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这也许就是支撑他坚持下来的力量。


▲ 王军旗律师


王律师的团队逐步壮大,业务逐步定位在商事争议解决。从基层法院打到最高院,案件标的也越来越大,案情越来越复杂,他有时也感觉到困惑与烦恼。


能给他无尽力量的除了对法律的敬畏,就是安静的思考空间。2016年,王律师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年访问学者,以求平心静气地学习和思考如何在律师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沉淀过后,归来的是更为洗练沉着的法律人。


现在,王律师仍然很忙,但在行行复行行的旅途中,总是会留出一些时间,与自己独处和思考。



下篇    思考中的法律人

王律师认为,中国的律师需要秉持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是一种信仰,也是现实所需。


律师行业由于其民间性以及市场主体自负盈亏的特点,发展中很容易受到短期主义利益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越秉持长期主义的律师,越能拥有更健康、更长远、更稳健的未来。


中国律师行业历史很短,遇到职业困境时想从历史中寻找借鉴并不容易。


然而,王律师认为,无论如何,践行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一定是证明律师职业价值正当性的不二原则。用工匠精神塑造每一个案件,久久为功,必在理想的大道之上。



04


律师的长期主义


在王律师看来,法律在中国是门古老的学问,但律师却是年轻的职业,律师职业具有价值正当性的制度安排还是在当代。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在中国真正发展也不过四十余年,这也是律师行业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四十年,中国律师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进步在不断前行,律师行业的发展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民主法治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中国现代律师行业只有短暂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冲突还会存在,这决定了律师业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经验的积累。律师努力工作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但假以时日,终究会被挖掘出来的。


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有律师关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客户的痛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获得客户认可的同时,其所创立的方案也被吸收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养分。但律师在具体工作中,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唉声叹气解决不了问题,“那些案件中具体的困境,不仅仅需要冷静、理性和面对,还需要有一个长期主义的信仰,历史一定会证明坚守正确的理念才是值得的。”


王律师始终认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时间的历练,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律师,因此,律师个人的成长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05


律师的工匠精神


懒散是毒品,勤奋才是良药。


对于工作,王律师一直提倡要有工匠精神。好律师是态度,是时间,也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律师执业中应有的顿悟与灵光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需要工匠精神。


王律师认为,法律首先是一种技术,用系统的法律知识,来提供专业的服务。真正“掌握”这个技术,要专注、求精、吃苦耐劳、创新、持续学习。


他重点提到了求精,每个细节都要尽善尽美,“所有的成就都必须建立细节之上,没有细节就没有成就。”


曾有同事感叹,王军旗律师太追求极致了!有时一个复杂的案件,正式开庭前有好几次模拟庭。为了让案件得到最好的代理结果,他都会反复思考不同的维度,列出不同的方案,从中选出最优的一个。


他还特别提出了律师的创新精神,每一个案件都是独立的标本,都要有面对难题的心态,要深入思考个案特征,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拥有解决方案的‘原创力’,是衡量一个律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经历什么,就会成为什么。通往律师的梦想没有捷径。”王律师表示,律师要有敬畏之心,要有工匠精神。


对于执业律师而言,工匠精神不仅是具体的工作模式,更是长远的价值坚守。短视的诱惑时刻都盘踞在执业道路上,唯有坚持本心,才能抵御诱惑;而唯有抵御诱惑,作为律师才能发展,才能在长期主义的取向下,找到前进的方向。



06


律所及团队管理


谈及律所管理,王律师认为,律所管理与律师业务作业不同,管理过程中需要兼顾客户、政府、司法部门、全体员工、合伙人等完整的价值链条,这是一门学科。管理精细化是必须的,现实之中,合伙人投入管理的效益与投入业务开拓的效益并不成正比,这是发展阶段中的问题,管理带动业务进阶,管理保证长远发展,是行业发展中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


各种机构中,律所是个特殊的存在,律所是由一群律师组成的,律师可以说是相对自由的,职业特点决定其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自由意味着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意味着自我担责,让自由带来更多价值必然是以科学的管理作为约束前提的。如何让合伙人、律师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律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在放,放开束缚的绳索,重点在管,管控好风险。”王律师说。


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闻名全国,带着上海的烙印,德恒上海用完善的制度为合伙人搭建起更大的空间。


律所发展也要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在人才的引进、培养、研发、制度建设方面,在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以及个人和集体等等方面,王律师认为需要始终强调长期主义对于律师执业、律所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业务的扩张,他的团队逐步扩大,他会注重每一个成员的培养,会给年轻律师更多的锻炼机会,他会带着团队共同学习,科学带教,适时放手,并给予年轻律师们充分的信任。他不愿意把团队内的每一位律师当作“优秀的螺丝钉”来培养,他强调律师的养成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要时时想着如何把年轻律师培养为独当一面的资深专家。


▲ 王军旗律师团队


“他是行业比较资深的律师,是个会把律师当成终身职业的人。作为合伙人,其实很多时候不用亲自出庭,但是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和主办律师共同上庭,认真对待每一个开庭。”一名年轻的律师这样评价王律师。潜移默化,是最好的榜样。



07


律师,需要“跑者”的感觉


有没有体会过在凛冽寒风中跑得畅快淋漓、满头大汗?有没有体会在炎炎烈日里跑得暑意尽散、全身通透?王律师说,这种感觉很好,律师需要“跑者”的感觉。


采访结束时,王律师特别提到了运动。他说,没有运动就没有强壮的体格,没有强壮的体格就没有强大的精神,也就难以做好一名律师。


前一阵,王律师给团队每人配备了一套运动服,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尽管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长期以来,王律师一直是个“运动者”,他也希望,律师都能是一名“运动者”。


王军旗律师夜跑中


“一方面,人在运动中之后会精神振奋,同时身体也会不断释放正能量,激励人上进。另一方面,一个病弱的身体是不可能做好律师工作的。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王律师说,当律师都是一名“运动者”时,必定会充满朝气,自带能量,运动可以重塑身体,或许也会重塑律师行业生态。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律师,王军旗律师经历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也经历了德恒上海从十数人到如今近四百人,从单一的资本市场业务到股票与债券境内外发行、投资基金、并购重组、争议解决、跨境投资、劳动人事、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海商海事等相对完整的商事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从律所熟人治理到制度规则治理的不断完善。


问及未来如何,他说,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不会迷茫,就是最好的状态。




栏目介绍

上海合伙人

《上海合伙人》是德恒上海出品的一档人物专访栏目。栏目以“彰显新时代法律人情怀”为理念,秉持新闻性和法律专业度,聚焦法律服务领域,记录行业发展进程,诠释律师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以更人文的态度关注律师,以更开放的视角关注法律。更多的执业经历,更多的法律人故事,敬请关注《上海合伙人》。


文章转自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2022年1月26日

原题为“王军旗律师:一直在路上,就是最好的状态|德恒上海合伙人


  

联系方式


电话:

+65 6516 8352  +65 6601 7753   

+65 6516 8656  +65 6601 4911



 招生老师微信

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邮件:embac@nus.edu.sg


地址:

商学院中文EMBA招生办公室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NUS Business School, 15 Kent Ridge Drive, 

Singapore 119245


网站:embac.nus.edu.sg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申请新国大中文EMB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