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穿楼?8D城市将魔幻进行到底,未来你将看到“高铁穿楼”!
在中国
如果有哪座城市的道路能将导航绕晕
那么恐怕非重庆莫属
作为一座网红城市
无论是金碧辉煌的洪崖洞
还是错落有致的摩天楼群
都能让重庆
一次次地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子坝“轻轨穿楼”
如今已成为重庆的“打卡圣地”
而随着中建八局
沙坪坝高铁TOD综合体的动工
“高铁穿楼”这一魔幻场景也将呈现
可以预计,未来
重庆又将多一个网红景点
由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总承包施工的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是全国首例在城市核心区复杂建设条件下,对既有铁路站场改造实施高铁车站上盖,形成站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所谓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沙坪坝站上盖商业项目业态包含酒店、商业、公寓、写字楼等,其中1、2号楼为整个项目的标志性建筑双子塔,建筑形象高度约200米。双子塔、车站核以及其它地面建筑,形成了一道独特景观。项目设计以山为型,取水为意,以塔楼为山,以飘带为水,用飘带将塔楼与裙房优美地连接在一起。
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通过无缝换乘设计,实现了交通人流、过境人流与商业中心之间便捷、高效的联系。
打造高铁
观景平台
作为战略项目,龙湖将该TOD项目命名为“龙湖光年”,同时邀请国内顶级的设计团队与六大国际顶级设计团队合作共创,在建筑形象、夜景照明、商业空间、导视标示、智慧管理等方面精益求精,形成了最终方案:成渝门户,三峡夔门;改革潮头,乘风破浪。
在空间权属上,盖下建设综合枢纽,盖上通过招拍挂进行开发,让空间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利用,综合枢纽与上盖建筑形成多层次立体结构,从而实现将枢纽项目为核心延展为包含交通、商业、城际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引领城市发展。
在项目西侧,高铁穿楼的位置,项目设置了全国瞩目的大退台,打造火车观景平台。在这里,高铁进出站的景观尽收眼底,习惯于利用地形制造话题的重庆,又将带给全国游客一处全国独有的高铁景观打卡点。
“这一次不是普通的上盖商业去接驳公共交通核,而是从设计、施工、运营开始的站城一体化融合开发。”中建八局项目经理曾度钢表示。
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设计者和建设者都致力于让高铁车站深度融入城市空间,成为城市生活有机组成部分。空间布局上,地下空间承担全部交通换乘功能,实现各种主要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极大提升城市核心商圈的交通功能。
预计项目落地之后,将会给三峡广场商圈带来60万人次/日的人流增长,新增4万个就业机会,增加社零总额50亿,为沙坪坝老城区带来新一轮的更新和发展。
安全,施工同时保障人流穿行
未来可期,但施工方面面临的难题却分毫不少。建设高铁上盖物业,国内几乎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供借鉴。为确保工程进度,中建八局的建设者们耗费了大量心思。
重庆沙坪坝火车站于今年1月正式投用,由于高铁站的运营及周边居民区、学校、商圈的需求,项目内部不断有人流穿行,单日最高人流量达30万人次。“如何确保项目正常施工运营的同时保证火车站广场人流穿行安全,成为了项目顺利修建的重要前提。”中建八局项目经理曾度钢表示。
在沙坪坝站,巨大的钢结构防护棚置于进站口顶上。项目部设置了站前广场巨型防护大棚、采光顶重型防护棚、人流消防防护通道及塔楼超长悬挑结构防护大棚等措施。
据了解,项目安全防护钢结构总用量超过1000余吨,其中站前广场巨型防护大棚高16米、宽20米、长150米,用钢量达200吨,由32根圆钢巨柱为防护棚承力构件。为保证公交站结构安全、防止渗漏风险,每一根巨柱均直接放置于一层结构主梁上且不与结构刚性连接。保证钢结构巨柱独立屹立16米高而不受周边风荷载、振动荷载的影响发生倾覆,是站前广场巨型防护大棚施工的关键。
此外,人流消防防护通道能够方便三峡广场与小龙坎之间的行人通行,而6米宽、5米高的空间,也能确保紧急情况下消防车的正常通行。“双子塔主体工程将于本月底开始进入施工阶段”曾度钢说,“这也是在确保安全措施全部到位后,再进行施工工作。”
据了解,双子塔主体项目预计2019年8月建成,地面层数为40层,最大高度达200米,将成为沙坪坝的新地标性建筑。到2020年,沙坪坝商圈的承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三倍,达到每天90万人次的客流潜力。
“这是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作为全国首例在已通车高铁站上进行施工修建的项目,如何确保施工安全、如何进行交通组织、如何进行施工策划,是摆在项目面前绕不开的难题。
“人流量大,交通集中度高,每一步都很头疼,”曾度钢说,“做了几十年工程,这是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为此,TOD项目从启动开始,多次组织国内施工专家对项目施工方案、安全防护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并邀请重庆市建委、沙坪坝区建委、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专家现场指导施工修建措施。
由于项目位于核心商圈,工程材料运输只能在晚上进行,加上又邻近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八中、丽苑酒店,夜间施工被严格限制。为缓解工期压力,项目引进了智能化材料采购及运输管理系统,导入重庆市交通路网路况的信息,并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联动,确保项目修建时的内外交通顺畅,满足日夜交替施工的需求。
此外,由于造型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都应用了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与结构、幕墙、机电、内装专业紧密沟通,进行全专业、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思考;施工过程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造、穿插式施工、信息化管理”,通过新的建造技术的应用,减少传统的现场施工作业对场地的占用,并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
“越难越有意思,”曾度钢说,“对中建八局来说,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儿,后面怎么干,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