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在业主、监理、总包及参建各方的见证下,远洋邦邦成都金融广场项目2号楼正负零正式封顶。2号楼复工56天以来,中建八局西南公司的建设者们经历了37天降雨天气和10天世警会停工期,面对了场地狭小及交通运输受限等诸多困难,此次封顶,标志着成都金融广场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成都金融广场项目作为成都又一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总占地面积5.25万平米,建筑面积约87.08万平米,含酒店、公寓、住宅、办公、商业等多种业态,项目体量之大,相当于124个标准足球场。这样气势恢宏的庞然大物却是在精雕细琢下形成的精巧作品。
正如中建八局成都金融广场项目经理张红波所言:在克服前期遗留问题多、项目空间狭小、人手不足、高温雨季等诸多问题的同时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打造
“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作品”
“大小”问题接连不断
谈到接手项目的初体验,张红波意味深长,“那是真正的大小问题接连不断啊”。复工伊始,张红波和他的团队就面临着大量复杂的前期遗留问题,为了尽快步入正轨,项目加班加点在2天之内对各类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逐项制定应对措施。同时,项目业态也做出了较大调整,作为典型的“三边工程”,为了保证施工节奏,“黑白颠倒”成了常态。
与之相对应的,是狭小的可利用空间和紧缺的可用人手。
成都金融广场紧邻天府大道,东、南、西侧均临市政道路,北侧紧靠交子公园,可供平面布置的场地非常有限,交通组织困难。同时,项目所在地为高新区行政中心,各类会议及赛事活动频繁,“每一次大型赛事活动,我们的塔吊都要调整至和天府大道平行,目前,先后因政府会议已经停工了3次。”
可工期不会因为活动而延期,如何在狭小的空间、频繁的活动之中找到平衡点,确保履约?项目部合理规划现场布置和施工时间,积极对接周边资源。2019年8月8日,成都迎来了世警会,可对项目而言,却意味着可能再一次的停工,更何况还有分赛场就在项目不远处。可项目却不能再等了,“9·19”节点正在一步步逼近,为此项目部一次次的与政府单位进行对接,根据他们的要求不停调整施工方案。最终,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项目部实现了混凝土的持续浇筑,保证了项目进度。
除了空间小,项目管理团队也“小”。复工以来,项目长期成熟人才仅25人,外聘率高达80%。人手紧缺、团队年轻化、能力参差不齐是摆在张红波面前的又一难题,“规模太大了,人手太少了”。可人少不能成为工期履约的借口,面对问题,除了偶尔的抱怨,更多的是解决和克服。“在我们项目,只有饿狼猛虎,没有小绵羊”,面对超长的工作时长和超负荷的工作量,项目团队毫无退缩,“狼性精神”是整个项目的基调,他们始终坚信没有干不完的工作,只有用不完的时间。
“软硬”兼施破局有方
接连不断的“大小”问题并没有阻挡项目的成长,在项目“软硬”兼施的手段下,实现了快速破局。为了提升团队软实力,张红波在项目推行了一套科学的“三小一大”培训体系。每周一次大培训,三次小培训,全员参与,全员考试。针对新员工,以“半年入门、一年成才、三年腾飞”为目标,推行特色的“1+6”导师制和“1+10”技能轮训。为每名新员工配对1个主导师、6个培训副导师,为每1个岗位制定了10项技能轮训。在此基础上,每月评选一次“项目之星”,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除了“软”的一面,成都金融广场项目也是一个由“硬核文化”和“硬核技术”铸就的“硬核”项目,在150多天的时间内,项目更是迎来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
项目2号、3号塔楼复工周期间隔两个月,两栋楼共用三台塔吊,复工间隔对爬模爬升、爬架提升、外挂塔爬升、钢结构吊装等综合工况下的超高层施工建设无疑是致命一击。为此,项目一次次进行工况模拟、进度对比分析,最终说服建设单位六个部门和设计单位五个专业对3号楼提前两个月出图,确保了2号、3号塔楼正常施工。
“今年的成都,全是雨水,别人看海,我们看‘安全’”,什么意思呢?原来,项目有一个已经存在好几年的23米超深基坑,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8.4毫米,基坑安全牵动着项目全体人员的心。为了保障基坑安全,每一次下雨,只能由项目同事通宵看守基坑降排水。为尽快解决问题,项目部与设计单位多次探讨,对比各种回填深度情况下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安全情况,最终拟定了地下室外墙回填所需的结构施工范围,全力确保了基坑回填的总体部署。
“得失”之间实现共赢
9月19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成都金融广场顺利完成2号楼地下室封顶节点。自复工以来,继4号楼地下室顺利封顶之后,项目又一次实现了自我超越。而每一次“节点战”的背后,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张红波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周的重点工作。接手成都金融广场项目以来,张红波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完整的觉。“每天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压力也不小,每天晚上两点之前我基本是睡不着的。”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凌晨在空无一人的街上溜达溜达,这是张红波缓解压力的方式。与家人相距1700公里的他,早就把项目当成了家,看似严厉的他,也会“偷偷”给项目员工准备生日会和小惊喜,带着他们一起打打篮球,和大家谈谈心……对于项目的每一个人而言,张红波是一位严厉的领导,也是一位贴心的“大哥”。正如张红波所言:“项目经理要承担四重身份,是领导、也是导师,是大哥、也是带头人。”
在一次与业主、监理的篮球联谊比赛中,项目质量总监何亮不慎拉伤了腿。时值项目4号楼地下室封顶节点,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坚持每天拄着拐杖、拿着图纸去现场看模板、核对钢筋数据和钢柱节点,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作为质量总监的他,深知质量就是项目的生命,今年成都雨水特别丰沛,下雨对混凝土浇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质量不打折,何亮只能长期“起早贪黑”。经常深夜打了混凝土,早上5点他就去工地守着,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相较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2018年的社招人员王海周算得上是一名“新手”。刚调入项目的时候,王海周从测量转岗到了施工,从“零”开始的他知道,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紧张的工期,他需要更加快速的成长。而他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就是“坚持”。白天驻扎现场,深夜守着电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项目4号楼混凝土浇筑期间,由于人手紧张,整个项目长期只有4个施工技术工程师。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王海周和同事们只能日夜轮守,“晚上实在太困了,就在项目上跑一圈,动一下,精神又有了。”5个月的时间里,曾经的“新手”渐渐开始独挡一面,随着2号楼地下室封顶节点一天天临近,他带着新一批校招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坚守”。
初秋的早晨已有丝丝凉意,成都金融广场项目现场却依然热火朝天。他们的征程,是打造一个“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作品”,纵然这条道路不平坦,但他们依然坚韧向前,因为“有梦想的人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