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有明:特区建设“拓荒牛” 改革开放再出发
序
言
READ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本报陆续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中国建筑业企业深化改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特区建设“拓荒牛” 改革开放再出发
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有明
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提起“改革开放”一词,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深圳。4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起南粤大地,深圳由此开始创造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一批基建工程兵也积极投身到特区的建设事业之中,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伴随着深圳一同成长、腾飞的特区本土建筑企业。“作为特区城市建设开拓者,深圳建工如今仍将以‘拓荒牛’精神继续前行,力争成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坐标!”该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有明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让建筑精品遍布神州大地
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304团集体转业为深圳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这也是深圳建工集团的前身;又从深圳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到深圳市金众股份有限公司,再到深圳市金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终于2009年3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该公司成功晋升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该公司是以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为主业,集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建筑设备租赁与安装、建筑工业、新型建材、检验检测、物业经营与管理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过百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达120亿元。员工2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80%,高、中级职称人员占40%,建造师近200人。下辖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及建筑设计研究院、各类专业分公司18家。
“让建筑精品遍布神州大地”是深圳建工的企业愿景。杨有明告诉记者,这个愿景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作为特区建设的先锋,深圳建工要立足深圳,放眼全国;二是始终坚持以质量立身,以建筑精品回馈市场,并以之获得市场;三是衷心期望质量至上的理念能够为行业提供正能量。“以建筑精品所产生的样板力量影响业内共同进步是我们的梦想,”杨有明说。
作为深圳特区建设的“拓荒牛”,多年来,深圳建工继承发扬基建工程兵的光荣传统,以硬朗的军旅作风,始终坚持“质量至上,服务至优”的经营理念,严格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四标”整合型管理体系,科学管理、稳健经营,逐步形成了主场深圳、覆盖广东、面向全国的经营格局。杨有明解释说,当前公司已在华南扎下深根,并在福建、海南、西安、郑州、长沙等地拓展了市场;未来将在继续深耕华南的同时,以上海、西安、成都、重庆、天津为依托,覆盖华东、京津冀、西北、西南市场。
除了积极拓展全国化市场,深圳建工还为深圳本土贡献了一大批代表“城市名片”的经典建筑。其中,深圳市民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华明楼等项目斩获“鲁班奖”;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航天大厦、电影大厦等项目摘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滨海大道等项目取得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深圳建工一次次将象征着国内建筑行业最高水准的国家级大奖捧回深圳,用“深圳精神”与“深圳速度”诠释了我国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水平。杨有明说,“让每一个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是深圳建工人践行的承诺。”
自1983年成立以来,深圳建工已累计完成各类房屋建筑、工业厂房、道路、桥梁等工程600多项,施工总面积近三千万平方米,为深圳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玉树赈灾捐款、汶川援建、应急抢险等方面甘当特区排头兵,曾被住建部前副部长谭庆琏盛誉为“特区建筑企业标兵”。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去年年底,深圳建工依托省部级技术中心开展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结出硕果,经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该公司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杨有明认为,本次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必将进一步推动深圳建工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建设,为公司发展壮大再添新动力!
近年来,深圳建工在坚持“品质、安全、科技、绿色”建筑理念的同时,依托深圳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获得科学技术奖4项,获得国家、省、市级工法70余项,专利60余项,编制行业规范2项;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创新技术,广泛开展“小发明、微创新”活动,为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措施,创新效益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2017年,深圳建工将“技术创新”作为年度管理的主题,并发布了“2017技术创新年”活动实施纲领,同时鼓励推广应用20项新技术。为此,该公司于去年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创新活动:召开年度技术工作会议,建立技术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引领技术创新方向、搭建创新平台、强力推进自主创新研发;明确技术创新成果指标、匹配公司资质升级发展平台;大力开展前瞻性施工技术研究,确保具备超高层建筑施工能力;加大重点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大力推广BIM技术创新;规范绿色施工管理,凸显绿色施工经济效益;利用建工学院平台,做好技术人才培训与培养。通过大力推进如砌体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等施工深化设计工作;推进重大新技术的运用,打造新一代建造体系,包括铝模、爬架、全穿插式施工、装配式建筑;积极倡导技术创收,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加大技术创新的奖罚力度,让技术创新深入人心等举措,该公司掀起了全员搞创新的高潮,“全员参与创新,让技术创新同‘品质、服务’一样,深入人心,让技术成为深圳建工的核心竞争力 ,”杨有明说,这就是“技术创新年”活动的意义所在。
建“标杆工程”新起点上再出发
作为伴随着特区发展成长起来的企业,敢闯敢试已成为深圳建工的特有风格。特别是在深圳大步迈入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今天,深圳建工又前瞻性地开始打造以地区标杆、分公司标杆、大业主标杆为核心竞争力的“标杆工程”,拉开了新时期工程创优的序幕。
杨有明介绍,这三个“标杆工程”分别是:每个城市有代表性的标杆工程,即达到全市观摩工地条件;每个大业主有代表性的标杆工程,即在大业主全国或区域综合评价排名中要进入前三;每个分公司有代表性的标杆工程,即要在公司内部综合评价中获奖。杨有明表示,推行标杆工程的目的,就是要以标杆项目确立集团工程标准,引领企业履约标准、质量标准、服务标准的提升。“公司不仅打造了多个标杆工程,同时非常注重标杆的迭代升级,确保‘标杆工程’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远。”
在“三个标杆”指引下,该公司已涌现出一大批“标杆工程”。如深大学府医院项目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检查中多次取得第一,星河传奇项目在星河集团“双月检”中取得全国第一,卓越大坪项目获得卓越集团年度总包第一。杨有明说,这些项目反映了标杆工程建造标准,在大业主循环市场效应彰显。
自“标杆工程”启动以来,深圳建工陆续获得了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广东省优质结构工程、深圳市优质工程、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专利技术、施工工法、科技成果鉴定等奖项,为推动深圳建筑行业科技化、绿色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作为特区建设的首批入驻建企,今天的深圳建工还依然保持了多年来形成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四标”整合型管理体系,以及禁止企业资质挂靠,禁止项目经理承包,禁止劳务大包制度,禁止工程分类等科学严格的“四个禁止”管理制度。同时,继续坚持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三大经营管理理念,“目前,我们正在倾力打造新一代建造体系,并已初步有了雏形,”杨有明补充道。
不停顿,不止步,深圳建工正以特区“铁军”特有的创新和实干,续写着深圳改革开放新传奇。
往期推送精彩回顾
独家专访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秀东:科技进步的“排头兵”,海外市场的“新名片”
独家专访 | 中恒控股董事局主席聂吉利:奋斗中恒新时代,力创百年千亿未来!
独家专访 | 南通三建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黄裕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综合建筑产业集团
独家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奋力打造“五个企业”
独家专访 |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打造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领跑者
微信责任编辑:杨星宇
校对:时永庆
行 业的深度解读
权威的信息资 讯
评论本条新闻
请拉至最下方点击“写留言”
建筑时报简介
关 注我们
关注中国建筑 业
《建筑时报》是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建筑业产业报,是行业的权威性媒体。
《建筑时报》以“忠诚于建筑业”为社训,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时报》依托报纸的品牌优势,深度重塑建筑行业的特色文化,实现包括报纸、微信、网站等多种载体一体化运营的融媒体发展模式。通过对内容生产进行定制化、专业化、典型化综合制作与精准推送,着力于以产业链整合、行业间联合、线上线下结合为基础的模式创新,全力打造一个“观点前沿,资讯更快,视野更广”的建筑业全媒体资讯平台。
建筑时报官网建筑新网(www.jzsbs.com)是依托建筑时报社的人才和信息资源创建的一个综合性建筑行业新闻网站。
建筑新网目前开通了“行业新闻”、“各地建设”等多个频道,网站以发展的眼光观察中国建筑业,从客观的角度解析行业重大事件,剖析企业发展之道,展示城市建设风貌,用独到的视角观察建筑业的各项事业发展。
全国统一刊号CN31-0051
邮发代号3-82
每周一、四出版
全年订价人民币12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长按指纹扫描 开启建筑视界
扫一扫
关注《建筑时报》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