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多数进步不是乐观者推动的|「深夜怪话」-015

东东枪 东东枪 2021-01-13

 

 

◎《新不了情》里袁咏仪去唱片公司试音,去的是滚石,公司里贴着张国荣的《霸王别姬》海报。据说本来要找张曼玉或周慧敏演。袁咏仪很好,但还是有点好奇张曼玉演出来会怎样。

 

◎广告从业者应该是医生,不是医药代表。


◎有人靠体力换钱,有人靠时间换钱,有人靠技能换钱。但是,有很多靠体力换钱的人误以为自己是在靠时间换钱,有很多用时间换钱的人误以为自己是在靠技能换钱。

 

◎靠体力、时间、技能换取收入,都是“劳动所得”。劳动所得永远是有限的,因为劳动是有限的。以前听人说,所谓“财务自由”,指的就是一个人或家庭的“非劳动所得”(好像也有叫“被动收入”的)超过同一时间段内的日常消费所需。


◎一姑娘发自己的自拍照,写了句“每天骗自己,就长这样”。其实我也每天都骗自己“她们就长这样”。

  

◎手机电池更好了,待机时间更长了,手机电量不足的情形却更多了。为什么?因为以往养成的每天晚上充电的习惯被放弃了。

 

◎“我必须学会新的卖弄,这样你才能继续地喜欢”。多好。梁龙阿姨写出这玩意儿来的时候也就20出头。


◎常连安《黄蛤蟆》里所谓“伏地圣人”,我琢磨着,大约就是当年的论坛版主们,如今的腰部(及腰部以下)kol们。

 

◎顶部kol,头部kol,腰部kol……估计还有裆部kol,臀部kol。我就不往那挤了,我算踝子骨部kol或大脚豆儿部kol都行。

 

◎锋利是刀的第一价值。

 

◎个人的幽默感,被烂梗扶持,就会被烂梗劫持。

 

◎我不会说“等你有孩子了就知道了”这种话,但有很多事,“等你有孩子了”,“知道”的可能性确实会大一些。

 

◎灵魂一粗疏,笔下的世界都是低配简装的。很令人遗憾。


◎不知道哪儿来那么多“金牌文案”,谁给你们发的金牌?哪领?能不能告诉我一声?

 

◎坚持晚睡早起。荒废也要醒着荒废。

 

◎出走半生,归来还是少年。不太理解。那这半生不是白走了么?

 

◎“父母要给孩子爱,尊严,自由。”好啊,那孩子乐乐呵呵往插线板上尿尿的时候到底还该不该管呢?


◎爱,尊严,自由。这三样东西自己就老打架。更何况,“小天使模式”并不是童年人类的初始设置。

 

◎被点赞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虚妄又微薄的成就感,但成本那么低廉,足够使人贪恋。

 

◎妙峰山、娘娘宫之类地方是不是早都改抓娃娃机了?应该改。

 

◎偷懒的方式有很多种。忙碌是其中之一。

 

◎在一电影下载网站瞧见有个美国电影叫《肥肠》。细一瞧,是《靶场》。

 

◎“八四年夏天,中国已经开始经济改革,我和芒克去秦皇岛与人谈生意,以为可以赚点儿钱。芒克一到海边,就脱了鞋在沙滩上跑,玩了很久。芒克人很漂亮,有俄国人的血统,我躺在沙滩上看着美诗人兴奋地跑来跑去,想,如果我们能赚到钱的话,可能是老天爷一时糊涂了。”——阿城《威尼斯日记》

 

◎爱吃海鲜的哈利波特不叫哈利波特,叫蛤蜊波特。

 

◎以前有人在微博问我“实现了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后,你会怎么生活?”我给回答了一下,作答的全文是:读书,写字,学乐器,做菜,陪媳妇,逗孩子。谢谢。:))

 

◎那个年代刚兴皮猴,我也年轻,为赶时髦就在劝业场斜对过新买了一件,当时穿着也是挺神气的。一进书场,我师弟王立平跟着我,给我拿着皮猴。顾先生在台上看见了,冲观众说:“您瞧我们这位是大说书的,后面还有人给架皮猴,”他把我叫到跟前,“多少钱买的?你爸爸有吗?”——刘立福回忆顾存德。

 

◎先造个概念,基于这概念再造个理论,再将无数现象都套用这个概念及理论来解释,然后宣称这理论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掌握它,就掌握了解释一切操控一切改造一切的能力——无数我国本土营销大师都是这个路径。那些理论通常都易懂易记易学易用,很适合那些智商及专业水平普遍偏低的各界学员。

            .          

◎名不正则言不顺。用定义模糊混乱的词儿,是谈不清问题的。“洗脑”、“脑洞”、“走心”……外行才用这种词儿。跟“上火”、“气虚”差不多。

 

◎道理不是干货,技巧才是,正如群众从来不在乎医道病理,而只要灵药仙丹。可是,你花15分钟读3000字就能掌握的“干货”,别人花15分钟也能掌握。就你有15分钟?

 

◎练拳不练功,甚至只知有拳而不知有功,才渴望干货,才相信速成。

 

◎工作中,“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是头号原则。所谓teamwork,也是凭借这一点实现的。“不要因为没做好自己的事而给别人制造麻烦”,是最重要的teamwork。

 

◎《红鳉鱼》里,北野武演的落语老艺人,对那人五人六的落语“评论家”说过一番话,大意是,我从来不信你们这些评论家,因为你们怎么可能比这个行业里的人更懂这个行业?而且,别以为这个行业的人是靠你们的评论吃饭的,而是你们在是靠这个行业的人吃饭,你们可不要搞错了。

 

◎朴素的正义感倒也不是什么坏东西。但最好别朴素一辈子。

 

◎“我就谦虚一下子你看你怎么还当真了呢?”

 

◎我一辈子错过的机会比我听过的机会都多。

 

◎看《教父》,喜欢所有在西西里的段落。"I spent al ot of time in this room, thinking of you."

 

◎“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是那时候的创作者们的手劲真比现在的好一点,还是只是我年纪大了?

 

◎“演奏会进行到尾声时,东东枪应邀为观众表演了他苦练多年而成的绝技,C和弦转F和弦。精彩的横按引起了观众的啧啧赞叹,令人叹为观止。”

 

◎丽媛老师当年的唱功,我觉着是有资格跟邓丽君比划比划的。

 

◎幼儿园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跟大家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看老师发给家长们的视频,有一个小女孩说:“我爸爸的工作是诗人,是写好听的句子。”后来我家人碰见那妈妈,说听你家孩子说,您老公是诗人?那妈妈朗声大笑:“哈哈哈哈,不是不是,他根本不是,他非让孩子那么说……”瞧这一家子,多好。

 

◎还真有一个我20岁左右时认识的年轻诗人,孩子也在这幼儿园上学,最近早上送孩子常碰上,偶尔还聊几句。这可能是北京的好处,也可能是所有大城市的好处。

 

◎有陌生人在微博上发来私信求关注,私信文案里有一句是“交个朋友吧,吃亏是福!”很有说服力。

 

◎许杰辉和宋小宝或可互相cosplay。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再多光点儿就更厉害了。光者无惧。

 

◎“年少不懂李宗盛”是什么话?我头一次买李宗盛的专辑是14岁时好像。第一次用空白磁带从别人的磁带上扒录他的歌时大约10岁。

 

◎大招不能靠憋。

 

◎“三个人站在那儿冲这堆东西发愣:糊饭嘎吱,白菜帮子,烂菠菜,两桶杂和菜,刷家伙水泡豆腐。”、“一会儿工夫,汤就开了。这不汤也开了锅了吗?那屋子里也呆不住人了。”、“把汤端上来,头一碗当然先给皇上。往皇上桌子上一放。皇上这么一闻呢——也仿佛有点恶心似的。”真好。真追不上。

 

◎形容什么玩意儿好吃都是“入口即化”,连崩豆儿都敢用这词儿。反倒就没见人家卖冰棍儿的这么自诩过。

 

◎富在深山有远亲。不赖我们势利。您不知道,远亲一旦富了,深山确实越看越不像个深山。

 

◎发现一大勺老干妈完胜各种千岛酱凯撒酱油醋汁。觉乎着自己简直deserve一个诺贝尔什么奖。

 

◎真老了。天天“休提起”,日日“想当初”。

 

◎可能是时代变迁的速度快,30多岁就开始谈旧说古才变得可能。得努力长点出息。打现在开始就靠贩卖回忆为生,实在也不像个样子。而且,说饿死就饿死。唉。

 

◎我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就是人应该尽量多生孩子。不一定对。也不是要劝谁。


◎跟我意见不一样,也不是非反驳我不可。真的。

 

◎因为怀孕分娩是由女性承担,就把男性看做是养育儿女这件事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一方,是“又不是你生”的那个,恐怕多少有点天真。

 

◎偏好,有理性的,有非理性的。理性的往往在产品与体验层面。非理性的往往才是品牌层面的。可参考金文声谈“爱你的什么”那句。

 

◎所有RTB都是指向“你很好”三个字。但这条路并不通向那句“我喜欢你”。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消费者也这样。

 

◎“在我落寞的岁月里,你的温柔解脱我的孤寂”。特别那啥,但也特别那啥。

 

◎年轻人择偶时只看车子房子学历存款是非常不成熟的,有很多真正影响一生的重要事项往往被忽略,比如吃不吃香菜。

 

◎公司现女同事跟以往熟识的某些女老师重名实在是个很令人愤懑的事。“你也配姓赵?”那种愤懑。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有些人群的平均智商可能赶不上扫地机器人的水平。

 

◎在庆丰吃早点,后厨负责煮馄饨的是个穿着浅蓝色短袖衬衫头发理得很整齐的高大中年男人。前边点单,冲后面喊一声,过几分钟他就端着一碗出来,朗声喊,谁的肉馄饨?实在太像一位派出所老民警或者工商局的副科长了,导致那句话听起来都不太像“谁的肉馄饨?”,而像“该带的材料都带了没有?”

 

◎伯庸老一直致力于创造并与他的读者一起分享那种智商与学识上的优越感。这很厉害。不论有意无意。他的一些段子和作品,不只是幽默好笑那么简单,更给读者“自己人”的默契与认同。甚至是光荣。

 

◎跟罗老师说的那个道理类似——虽然我觉得我不稀罕那么多钱,但我确实没赚过那么多钱,这导致我没办法理直气壮地说我不稀罕那么多钱。缺少道路自信。再通俗点说(也许是不必要的),从来没交过漂亮女朋友的人说自己“并不在乎女孩的颜值”是缺乏说服力的。


◎蒲松龄在《佟客》后补述的那个“绿头巾”的故事,王玥波说过一次,好像一般。汪曾祺重写过,叫《捕快张三》,我十几岁时在一套“小小说选”里读到的,印象深刻。似懂似不懂,所以印象深刻。后来见识广了点儿(并不值得骄傲),才觉得又多懂了些。

 

◎谈到感情这事儿,一切公理都得作废。社会规范是社会规范,你的心是你的心。


◎你在街上走着,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直接拿着自己的车本房本存折绿卡往你眼前递,用难听的嗓音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何等有钱问你能不能跟他做个朋友?说完还立即从头重复一遍,贴身跟着你……——这事儿过后,你会发朋友圈说碰上了一个讨厌的人。他的agency会跟他说,看,咱们又做了一个简单直接有传播力的魔性好广告。

 

◎每个广告都有可能为受众带来两种改变,一种是认知上的改变,一种是感受上的改变。第一种是理性的,第二种是感性的。第一种靠“说服”,第二种靠“取悦”。这两样,一样都没做到,就是失败的广告。

 

◎有很多广告,什么产品的事儿也没说,什么RTB也没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努力让你更喜欢这个品牌而已。这个“喜欢”很珍贵,值得花钱维持、助长。这个“喜欢”,强大过一切RTB。

 

◎有一回,在798一个面馆吃东西,我是接待俩来玩的朋友,跟他们说798还是颇能碰上些奇怪的人的,比如我常去那咖啡馆里就老碰见梁龙,据说旁边那画廊是他家开的……过了一会,旁边桌有人埋单离店,擦着嘴笑着跟我打招呼:也这儿吃呢?正是梁龙老师——我近几年最尴尬时刻top3诞生了。

 

◎把吕乐的《赵先生》看了。很喜欢。这么个片子,禁那么多年,何必呢?


◎郑也夫老师总结得非常准确——在性的问题上,“吃嘛嘛香”是一种伟大的动物性。


◎没考个更好的大学,多少还是算个遗憾。当年不懂,觉得专业院系很重要。其实呢,后来学的专业也完全是白学了。让我重选的话,哪怕是足疗保健系泡脚专业,也该去北大呆几年。

 

◎有一年,李宗盛出了一首《给自己的歌》,比《山丘》早,很多人赞叹,包括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说每一句都是金句。一首歌词,句句都是金句,已经接近不要脸了。一些文章里提到过:张艺谋当年拍了《三枪拍案惊奇》,吴天明看了,气得给张艺谋打了个电话,说艺谋啊,你拍的这是个啥?你这是想拍个啥?我当时听了李宗盛那首歌,心情差不多是一样的,也想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李老师啊,你写的这是个啥?你这是想写个啥?

 

◎再高级再熟练再独特的套路也是套路。只堆砌套路就是堕落,还洋洋得意就是不要脸。


◎跟组里的文案们说,批评各位的产出是我的工作职责,请大家理解——这句话里的“理解”并不是“谅解”的意思。


◎事情从来不跟着道理走,道理则从来只能随着事情挪。

 

◎焦虑使人进步——我猜,大多数进步不是乐观者推动的。

 

◎有些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什么的,台词实在是太多了。这个多还不只是个数量问题。是拿演员当解说员用,是让台词把潜台词都给挤没。

 


(题图由东东枪2018年7月拍摄于秦皇岛。)


近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