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深夜怪话」-019

东东枪 东东枪 2021-01-13


◎过年回家,特别适合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家乡是退路,也是起点。这里是你的起跑线。这里才是你的赛区。

 

◎有“意见领袖”,也该有“没意见领袖”。凡事没意见,主张没意见,提倡没意见。

 

◎所谓“本命食”,“审美初恋”也。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为上,因为不止要立功,还要博得众人的赞同。立言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当然,这是以前,现在,这三件事的顺序,又该怎么排布?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革命。”是新在思想还是新在语言?似乎是语言。新语言里有新的力量。

 

◎焦头烂额到一定程度,某个时刻就突然进入了“虱子多了不咬”的解脱状态。仿佛体验到了一种非常宏大的自由与光明。

 

◎以己奉人的是女施主,普济众生的是女菩萨。

 

◎有些被视为低端的品牌,其实是低端中的高端。越低端,越得高端。

 

◎你那点存在感,其实很没有存在感。

 

◎正确的自有道理。错误的令人着迷。

 

◎“你是魔鬼还是秀儿”有一种很说不清的劲头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进步不是刚需。

 

◎消费使人进步。进步使人烦恼。

 

◎如何得到一束又冷又暖的光?把冰箱门打开。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universe.——Albert Einstein

 

◎“现代社交礼仪、乐器及乐理、轻武器射击、机动车驾驶、中英文写作、数学及编程”——看见有人这么解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很有点意思。

 

◎当文字比语言更为通行,本末倒置地从文字学语言就不可避免。zhà薯条,放寒jiǎ,都这么来的。

 

◎学了句灵魂拷问——“你多啥啊?”

 

◎对一切道德有瑕疵或据说有瑕疵者剥夺其公开参与文艺创作权利,已成了我们的社会公约。

 

◎要是一个上海出租司机告诉你“请系好安全带”,他只是在遵守服务规范。要是一个北京出租司机告诉你“把安全带系上”,你注意点儿吧,他要发功了。

 

◎王书祥的西河并不是怯口,但所有“我”都读成“ne”,不知何故。蹦蹦儿里有念“ne”的,我一直以为是乡音。王书祥是文安的吧,哪有这个口音?至少如今没有了。

 

◎林清玄要算文学家,庞中华就是书圣。

 

◎传递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有很多人每天上班,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将焦虑分发到各处。他们只会这个。

 

◎“Tolerate Genius.” David Ogilvy说的。有才华的人跟好看的人一样,你们都有隐形的翅膀。请珍惜。

 

◎不知道上海那些便利店是怎么盈利的。目前的密度,看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实际需求。不认识这种小店的老板或经理,否则很有兴趣跟他们聊聊。

 

◎“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压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现在的相声里,连这种高质量的小俏皮都没有了。

 

◎去拍一个15秒的小片儿,现场有五六个从业经验10年以上的创意总监蹲守。刘麻子说过,庞太监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算“善良”还是“聪明”?

 

◎正常老年人的死亡不是突然降临的。死亡前的逐步衰弱与长期病痛,是对死亡的预演和铺垫,对本人及亲友,都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建设。

 

◎“让速不让道,让道必遭殃。”10年前学驾照,科目一的老师说的,也不合辙也不押韵,就记住了。

 

◎“走出舒适圈”是因为舒适圈不牢靠。真有铁打的舒适圈,我要往外迈腿我是茄子。

 

◎我国电影,就说那些好的吧,画里画外也总多少有点手忙脚乱劲儿。“你看我多努力”那种。

 

◎“真卖力气”确实不是个好话。望周知。

 

◎旧时所谓“买卖”跟“生意”,似乎就是实体经济跟非实体经济的区别。

 

◎不道德跟不仗义是两码事。不道德有时候只是自己的事,不仗义则不同。所以在很多群众眼中,不道德还好,不仗义就坏了。

 

◎遗忘是个终极解决方案。粗暴且有效。其粗暴令人无奈,其有效值得感激。

 

◎北京有南城二哥,天津有李亮节,河北还有那什么什么乐队。

 

◎“我还当是抢鸡蛋呢。” “多大点事儿就拿炮轰啊?”“你说我还报警吗?”——这三条,都是我打笑话里学到的哲理。

 

◎在家附近的饺子馆吃饭,斜对面坐着一个外国哥们儿一个人喝酒,看长相像是东欧人,面前有俩空盘子。我起身离开的时候,他普通燕京已经喝到了第四瓶。

 

◎把《饮食男女》翻出来看了几分钟,头一次注意到老朱家里摆着的他跟别人的合影,认出老蒋、小蒋、登辉(应该是吧)、星云法师、张大千。还有幅字,落款“张太和”。

 

◎电影电视里,表现通电话的场景,常见的做法是让接电话的人先重复一下对面那人的话,轻的是偶尔重复,有的是句句重复。我确实有个偏见,凡是看见这么拍的,我就直觉上不太瞧得起那导演和编剧。

 

◎好广告还是太少了。可能就跟当年的摇滚乐似的,听零点也能躁起来。

 

◎empathy和sympathy,差之毫厘,可能就谬之千里。

 

◎苦心打磨几十年的技能和经验忽然不值一钱。你就是沙子龙。你的镖局也得改成客栈。

 

◎参加一个会,开场前让大家手机调静音的现场广播,是李易的声音。

 

◎京剧是艺术,不代表每个京剧演员演的那玩意儿都配叫艺术。别的也一样。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你是不是瞎?”

 

◎“啤酒泡面加卤蛋,给个唐嫣都不换。”“要是别人呢?”“倪妮要是同意换,额外多给一头蒜!”

 

◎“晚生愿老大人一辈为官,辈辈为官。”这个微妙劲儿是很值得琢磨的。

 

◎“我要是不要脸,我也早跟她一样红了”这种话,要是某个农村妇女心中的一闪念也就罢了。创始人们要有这种思维,问题就比较大。

 

◎最能触动你内心的七个字是什么?我先说我的——“李连贵熏肉大饼”。

 

◎最早看那些用书法写白话俗谚、贫嘴鸡汤的,也觉得新奇好玩儿。现在再瞧见,只觉着讨厌了。

 

悲观者或乐观者。截然不同。这个分界非常重要。

 

◎fake it 也许就make it。当然,也许只是也许。

 

◎“阅读舒适圈”基本上还都是自己建的。乐意帮你的人当然很多。

 

◎让我们画地为牢,活得潇潇洒洒。

 

◎有几位给续上了后头几句——“让我们画地为牢,活得潇潇洒洒。画饼充饥,共享人世繁华。饮鸩止渴,唱出心中喜悦。浑浑噩噩,把握青春年华……”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结尾处画面一亮,字幕走起,音乐是“hit the road jack”,多么地恰当,多么地俏皮,多么地贴心。服。彻底服。

 

◎拉斯冯提尔我没看过几部,但看过的几部,都很震。最早是上大学时看《破浪》震的。震到后来没敢再重看过。

 

◎“有子方嫌柴米贵,成家反觉寂寥多。”似乎是李老十写过这么两句。

 

◎后来查到了,原文是“养子更嫌柴米贵,成家反觉寂寥多。”

 

◎办了个新身份证,拿到了,发现上边写着有效期限是2038年12月。2038年。2038年啊。我还会唱“1997快点来吧”呢。

 

在望京吃饭,发现旁边不远处一桌是某知名主持人老师。大家纷纷感慨:出名有什么用?照样订不到包间。

 

意外听见吴京老师在广播里说,自己03年独自闯荡香港,每晚全靠看电视上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助眠。嗯,03年,郭德纲于谦,香港的电视上。

 

◎正义感跟正义的区别,就像岳云鹏跟岳云的区别一样。

 

◎“你的声音是一艘墨绿色的船,每晚荡我到雾气笼罩的湖面。”

 

◎让写作者简介。想起一句“诺贝尔奖金即将获得者”。

 

◎“从前有个小朋友不听话,后来,”“他秃了?”“来,还是打屁股吧。”

 

◎“木村队长突然宣布改变原作战计划,让十名士兵分头行动。大多数士兵当即表示这非常不可理解且毫无必要,但在木村的坚持下,大家还是遵照命令,分头行动。包括今年28岁,已经留了12年背头的渡边,也改成了分头。”

 

◎西青、北辰、宁河、静海、津南、武清……忽然觉得天津这些区县名还都不错。可以假想这些都是日本地名试试。

 

◎“定睛则有,转睛则无”。所谓“微表情”的民间版。

 

◎书到用时方恨少。手边各种育儿指南里都没提到孩子把姥姥家洗衣机排水管插到他自己拉的屎里说要看看能不能吸走该打几下屁股为宜。

 

◎用姿态冒充灵魂是常见的手法。可能是个求生技巧。

 

◎仍不能理解林志玲美在哪里。

 

◎烟是个时间单位。

 

◎“我提倡幽默,两派都不参与,感觉自己一个人在黑暗中吹口哨。”——林语堂说的。以前没见过。或没留意。“一个人在黑暗中吹口哨”。简直都不像林说的。

 

◎亲戚家孩子都凑在一块儿,我弟弟家孩子要表演节目,背《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我家娃乐了——“鸡鸡?是不是这个鸡鸡?复鸡鸡是不是就没有鸡鸡了?”

 

◎“你不知道你在我心里有多重要。”“有多重要?”“比冬天我家的电热马桶圈还重要。”

 

◎“你看了那个电影?怎么样?”“片子不错。睡得可好了。”“上座儿怎么样?”“你问开场的时候还是演完的时候?”

 

◎“当时的他,高中毕业,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你想他认识多少?

 

◎你头一次看见我这个长相啊,可能确实不大能接受。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多看,多看看就习惯了。当年我跟我媳妇儿就是这么说的。她到现在还说我是个骗子。

 

豆瓣红,蒜苗青,回锅爆炒热腾腾,不枉猪猪这一生。——我闯作的唐诗一首。有些日子没写唐诗了。

 

◎最冷酷的话是什么?说起来也奇怪,可能是 “谢谢。”

 

◎宋德全说《聘文书》跟黄晓明演许文强是一样的。

 

◎听广播,聊书法,嘉宾和主持人一口一个“米费”。还以为是物理节目呢。听半天才明白是“米芾”。怎么了这是?给人改了?

 

◎如果你一天没发饭否,那说明你这一天过得太无聊了。可要是你一天发了八十多条饭否,那你这一天过得,也未必好到哪去。

 

◎如果真以为自己咖啡价格便宜就能战胜星巴克,那可能是真不知道星巴克卖的到底是什么。

 

◎“爱不会永远。但今晚是永远的。”

 

◎生活美好不美好?看你对美好的定义是什么了。

 

◎不“完美”的“美好”同样是美好。一对残疾夫妻生了一个丑儿子,他们的欣喜当然也是真实而重要的。我没瞧不上那对夫妻或那丑儿子。我们都是残疾夫妻,我们都是丑儿子。

 

◎张柏芝三胎都是儿子。啧啧。我国广大婆婆们不知道对她是个什么看法。

 

◎《摄影机不要停》是对我们三谷幸喜老师的拙劣模仿。形式上的抄袭,精神上的背叛。

 

◎话说回来,“形式上的抄袭,精神上的背叛”这种事,各行各业都不罕见。名曰继承,实为毁灭。

 

◎老了。看青春片儿,只觉着“这孩子确实不太懂事”。

 

城市的灵魂,都在夜市里。

 

◎有多少人是因为讨厌孙红雷买了视频网站的会员的?

 

◎下回买车,没方向盘也得有座椅加热。说话算话。

 

◎“可说呢。”真是个奇妙的回应。英文里有没有对应的说法?

 

◎有时候吧,是真腻歪所谓文学语言。林语堂分辨过“文言的白话”与“白话的文言”。可能也有“汉字的外语”什么的。

 

◎“非文学语言的文学”。有这路说法没有?

 

◎要和美好的人谈恋爱,要同靠谱的人结婚,那些又美好又靠谱的你不要碰,他们是要留给配得上他们的人的,跟你没得关系。

 

◎头一次听天津某老师的相声演出录音。恕个罪儿说吧,同意他上台那人都该判。

 

◎我小时候的记忆是空白的,素材都丢了好像。十一二岁以前基本都丢了。仓库发过水,磁带都给泡坏了那种。玩命倒腾也凑不出几个小时来。

 

◎看了几分钟《霸王别姬》,蒋雯丽那段,太好了。那么稳,那么自信。我国电影工作者也有过那么稳、那么自信的时候。

 

◎公众人物,也有个high-concept,low-concept之分。

 

◎High-concept,则易于分辨,易于概括,易于流传。鲜明,且独特。

 

◎郭君全宝真是不错。给刘宝瑞量《八扇屏》,可卖了力气了。

 

◎程蝶衣放电影里,让你怜惜。要是跟你在一个单位工作,你也烦他。你看段小楼。

 

◎冯巩对语言的控制还是一流的。或者这么说,如果“说话”是个工具,冯巩是精通这个工具的人。不是所有的相声演员都能做到这一点。

 

◎在人民网看一篇毛泽东的文章,排版竟然是错乱的。

 

◎“今年怎么死了那么多名人?”我猜,问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人家是不会有这感受的。那些人大多数他不认识,那些讣闻与悼念也传不到他的视野里。不是这一年的问题,就是你我老了,以后每一年可能都是这样了,到时候了。

 

◎看抖音。有时候挺感动。普通中国人总算可以瞎乐呵一下了。小时候看各种新闻或电影里的外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惊讶于他们竟然有时间、有兴趣、有机会做那么多谋生之外的、只是为找乐而做的闲事儿。中国人总算也混到可以不把全部精力用在谋生,有心情瞎乐呵乐呵的这一天了。

 

◎有机会你试试,试三个月就行,三个月不关心娱乐八卦,三个月不花时间探究各种社会热点,能有什么损失?

 

◎“天天向上”。这四个字,是很见功力的。

 

◎“想吃点儿什么就吃点儿什么吧”之外还有“想说点儿什么就说点儿什么吧。”我对某些著名老师基本就这态度。

 

◎“触达→驱动”。中间那个箭头可不能忽略。或者说,那个箭头才是关键。

 

◎听马季二十几岁时候的相声录音,非常有意思,有些段子跟模仿秀似的,能明确听出来是哪个老师教的。


◎这事儿其实很励志。即便是马季,当年也有不开窍的时候。

 

◎以前老琢磨“鼓掌”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是自古有之,还是近100多年才出现的?民国时的相声园子,大家鼓掌吗?天桥,观众鼓掌吗?古代,街头见个打把势卖艺的,或是村里来个唱曲儿的,大家鼓掌吗?读书少,没见过确凿的记载。特别好奇。影视剧里的表现,不太信。古书里提过“抚掌”,但我老觉得那个跟如今所谓鼓掌,是两码事。

 

◎鼓曲演出,到节骨眼儿时,台上台下那种呼应非常令人感动——演员和观众共同维护着一个审美体系,一套鉴赏标准。大爷们要是都带荧光棒来,演员也就不这么演了。演给谁看呢?“不对知音不可谈”。得互相成全才行。

 

◎要是某个项目,你做得特别辛苦、特别投入、特别呕心沥血,但最后产出的结果却很一般,你最好反省一下自己。要是某份工作,你一直做得特别辛苦、特别投入、特别呕心沥血,但最后产出的结果却一直很一般,你最好反省一下这份工作。

 

◎“你这个娘们儿啊,不定多费爷们儿呢……”——魏三或张涛说的吧。

 

◎“针对日前男子双手脱把骑自行车舞长枪的网上视频,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25日通报称,系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本地年轻人,因崇拜三国人物赵云,网购红缨枪骑车舞枪,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警方已责令家属将其送医治疗。” 非常伤感。

 

说写诗只是把句子断行,倒也没错。只不过怎么断行很重要。就像摄影,世界就是那么个世界,摄影的人也只是摆个小方框上去,套住一些东西而已。怎么摆那个小方框很重要。

 

◎北京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是个诗人。这事儿的意义该怎么正确理解?够出道高考题的。

 

◎北京市羊肉爱好者协会。地址很好找。就痛风协会对门儿。

 

◎“体验生活”。是个动作,也是个状态。有它也不是,没它也不是。

 

◎形式产生内容。

 

◎幽默跟滑稽的区别是,一个会被解读为智慧,一个会被认定为愚蠢。

 

◎多年前,有个同事,公司里来了好看的姑娘,他就直接拿张白纸过去,往人家面前一放:“新来的吧?这儿,手机号写一下。”大多数姑娘就写了。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但就是写了。我想,这事儿,要再保险一点的话,还可以在白纸上先写上两个别人的手机号,告诉那姑娘就写在下边就行。万无一失。

 

◎走在街上,突然一个陌生人指着你大喊:“蹲下!快蹲下!”你会蹲下的。刷到一个15秒长的网络视频,打开之后先有一行字幕——“注意第9秒”,你一定会看到第9秒的。对于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成本、也没有什么风险的call to action,大多数人会选择听从或“试一下”。

 

◎“XX老师匆匆吃过晚饭后,赶到XX曲艺社调研剧场经营情况,还亲自上台表演了相声小段。”——别处瞧见的。上台表演还要“亲自”。很有心了。

 

◎我原来很喜欢某导演的某部作品,后来看到了比那部作品早几十年的某些别的作品,就突然很生气:原来你那不是才华,只是阅读量。而且你还欺负我阅读量小。

 

◎若赞美无原则,则批评是臭不要脸。

 

◎看《大三儿》。有几场戏剪得真好。好,又有节制。

 

◎以k、w为单位来报价,似乎确实是显得更含蓄斯文一点。

 

◎“let me do this.” 译成中文该怎么说?很难。多年未解。不过,难翻译,也是因为这话其实有个特别的语境。以前有个网站叫这个。

 

◎“道不远人”。孔二爷说得振聋发聩。“为道而远人”的年轻人太多了。

 

◎我每次招聘的时候都特别偏爱各种怪人。坦率地说,根据以往经验,确实成功率不高。有分寸地与人相处,有条理地完成工作,有原则地承担责任,有意识地调控自我,是很多才华出众的人完全做不到甚至坚决抗拒的事情。我尊重他们,但常常会觉得惋惜。

 

◎读过书而假装没读过。也挺高明。说个浅显的例子——写作文时把“XXX说过”变成“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确实既能增加字数,又更显高级。但也别乱用。“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0分。

 

◎我很爱买伊沙编的那套诗选。我很喜欢翻那套书。虽然并不是喜欢编选者以及他的点评。也不喜欢那里头的大部分诗。


◎有时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只是大家通常不把只会做“好士兵”的人视作成功典范而已。

 

◎我有个二叔。二叔属牛。他有个小名儿,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反正大概是“瘦弱”的意思。我很晚才意识到,牛年,我二叔出生的那个牛年,是1961。

 

◎有些人、有些事,得理解。他们(咱们)就这个水平,因为时代就这个水平,人类就这个水平。

 

◎假如哪天京剧演员一上台都唱西洋歌剧了,那么他们唱得再好听,再受人欢迎,京剧也已经死了。哪怕他们还跟自己叫京剧演员,他们单位还叫京剧团,京剧也是死了,死得透透的,而且死无全尸。京剧是可以被京剧演员唱死的,是可以被京剧观众喜欢死、拥护死、热爱死、追捧死的。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以前想过,回头开个小广告公司,创意部的job title也要起得拉风些。不要叫什么资深文案、资深美术、客户经理什么的。当时拟定好的一批头衔有——“文案翘楚”、“资深文案翘楚”、“美术之神”、“资深美术之神”、“副创意领袖”、“总创意领袖”、“客户主宰”、“资深客户主宰”。

 

◎“以后,孩子生在北京,就得有北京户口。”“那怎么行?!”

“以后,孩子生在美国,也没有美国国籍。”“那怎么行?!”

 

◎“进去天安门,后面就是故宫?!”——微博上一位朋友说他小时候对这事儿深感惊奇。这话有点意思。

 

◎此前提到——朱家溍、启功等老先生自嘲是“猪跑学者”。说没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而已。如今,“猪跑学者”也没了,“学猪跑者”还有。后来想,“学猪跑者”之外可能还有一种,叫“跑着学猪”。

 

◎类似的,忘了是哪位先贤批讲过“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之异同来着。放狗屁,还是人。狗放屁,已经是狗。放屁狗,得,已经是专业选手了。

 

◎情怀与头顶在比赛,它俩比谁秃得快。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我也是。

 

◎进取是通往成功的路。不思进取是成功本身。

 

◎“不思进取”并不容易。甘作斌老爷子可不是一般人。

 

◎节后亢进、节后低迷,都是正常现象。节后正常是不正常的。

 

◎用slogan去碰撞定位,用idea去碰撞策略,是不规范但有效、常见的操作。

 

◎粉丝一多,就不是粉丝了。可能是焖子。

 

◎返工第一天,见到喜气洋洋的同事们,回到亲切熟悉的工位,心里只有一个感受——还是放假好。

 

◎春节的归家陪伴是对亲情的充值,这一次好好充满,可供你一年挥霍。

 

◎流行不是好。流行跟好能有个交集就不错了。

 

◎大抵人不如诗。绝少诗不如人。


(题图由东东枪2019年1月拍摄于上海。)


近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