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叫破喉咙也没有用的|「深夜怪话」-036

东东枪 东东枪 2021-11-25

 


◎“徐文彪心急只嫌马跑慢,鞭鞭催马往前冲,人能腾空马生翅,尘土蔽空把日蒙,这匹马,慢走能撵云中雁,急走能撵过天星,不紧不慢往前走,好像是风吹彩云箭离弓,咱有心叫它慢些走,啥时候才能唱到热闹中?这匹马后蹄还在开封府,前蹄巴住了济宁城。为什么那马跑恁快?只因为,我急唱来恁急听……”——听河南坠子听到的。好一个“我急唱来恁急听”。

 

◎我视金钱如粪土,料金钱见我亦如是。

 

◎所有劝慰自己的办法都失效之后,我的最后一招是让自己相信这并不是终结,而只是个开始。像那些电影一样,看似无望无解的困局,往往只是故事的第一幕,是某个精彩故事的起因,是一场大爆炸的奇点。

 

◎你活在一部什么电影里?是不是一定总能化险为夷?

 

◎天下太平。平得有点过分了。

 

◎饭桌上,被人问起,我说我不喝酒,不抽烟,也不打牌。人家感叹:你这人挺逗,没什么爱好啊!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问题并不在于没爱好,而在于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这几样,就没法开展社交了。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这我怎么跟你交朋友呢?

 

◎从“相信未来”到“活在当下”,中间隔着好多个“感谢生活”。

 

◎有人只是逃避工作,有人是逃避责任。

 

◎跟人吃饭,饭桌上有一位知名艺人老师在。听见艺人的经纪人小声提醒服务员:啤酒上国产的,不要上任何进口啤酒。

 

◎参加别人组织的老歌派对。发现他们所说的老歌是马天宇,我的是马国光。

 

◎怀念年轻时那些讲不清楚的夜晚。想回那些讲不清楚的夜晚,举着瓶啤酒坐会儿。国产的。

 

◎世界就是那么复杂,甚至比通报里更复杂些。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你最好记着。

 

◎给品牌选用虚拟偶像做代言人的人可能是连为什么品牌要用代言人都不懂吧。

 

◎“怎样生长是禾苗的事,拥有禾苗的人不必为此忧心。”——像不像句古希腊谚语?“有苗不愁长”呢?

 

◎再来一句——“连一双鞋子都不拥有的人,是不必惧怕任何威胁的。”像不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呢?

 

◎衰老可怕。不是肉体,是精神的衰老。眼瞅着当年那么精彩的人变得如此无聊无趣而不自知。

 

◎成长不只是年轻时的事。不成长,才会衰老。

 

◎“好为人爹”。刚学到的新词儿。

 

◎不去做事最为安全,袖手旁观准没责任,表示担忧绝对正确。

 

◎古风圈四个爱慕:内心爱慕文化,表面爱慕传统,作品爱慕诗意,效果爱慕骚锐。

 

◎支持礼让行人,但这事儿似乎也得考虑人口密度和道路情况的不同,如果做到100%的礼让行人,我上班通勤一趟,一己之力就能堵半个朝阳区。

 

◎小行星撞地球之前还担心自己那两亩玉米今年收成好不好是毫无意义的。


◎偏激、极端、刻薄常被认为是犀利、尖锐、幽默。而受到类似的评价、赞美,是有快感的。有些人沉迷于这种快感,就越来越沦陷下去。为了抖机灵儿、说俏皮话而故作惊人之语、说些轻浮的、没原则的话,并不罕见,我当年也有过。如果自己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不做纠正,社会就该来教你了。聪明人们尤应注意。

 

◎“永远好好说话”,无论是对身边的人、还是外人——这一件事就够修炼一辈子的。

 

◎艺人经纪公司偷拍自家艺人隐私留档,以要挟控制艺人,据说(据说哈)并不罕见。

 

◎90年代初的姜昆还是“姜昆”,后来,姜昆就不是“姜昆”了——演员姜昆脱离了他自己(在梁左等人帮助下)塑造的舞台形象“姜昆”是姜昆老师后来那些节目的主要症结所在。

 

◎我们都是用自己习惯的尺度、体系来理解我们并不熟悉的新鲜事物、现象。这是我们唯一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最能让我们有安全的方式。像是用文言文写欧洲游记的那些清朝人或者《山海经》里那种描述。一个从没见过的外星物种,一旦被定义为“猫面人身”,就瞬间变得可理解了,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看邱瑞的一段脱口秀。看得很感慨。得把自己榨成什么样才能写到这个程度。不容易。

 

◎股市越低迷,劳动越积极。大盘一变绿,工作特卖力。

 

◎开瓶啤酒算慰藉灵魂,剩它半杯算爱惜身体。

 

◎想挤点儿观点出来,想写点儿千字小文儿,看自己还会不会。

 

◎如果世界上真的是先有了电子货币,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说这个东西要不要实体化。把它变成一种在线下也可以使用的货币,那这个货币会长成什么样?会是现在的纸币硬币吗?会选择用金属来做吗?

 

◎17号的新闻是他们在一座游乐场里玩碰碰车。19号的新闻是他们把游乐场烧了。赞叹姜文老师。

 

◎我还是不是个有趣的人?开始反思这么个无趣的问题。

 

◎我喜欢做的东西,往往是大家不喜欢要的。命该如此。

 

◎还有一个劝解自己的办法是告诉自己已经有幸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眼下遇到的一切,与我祖父所在的时代、与我父亲所在的时代相比,都已经是不可想象地平坦。今天的所有问题,与他们当年遇到的一切相比,都完全不叫事儿。

 

◎无聊是好的,无聊不是我们的敌人。

 

◎“时光茬再”。茬在哪了呢?

 

◎下回出书腰封上可以写“梁文道 许知远 陈丹青 余华(大字) 都错过了这本书(小字)”。

 

◎“没人知道我们去哪,你若高兴就来参加”。

 

◎听香港电影里的黄梅调,跟听二人转演员唱的西河大鼓是同一个感觉——“一碟子腌白菜,一碟子腌白菜……”

 

◎不必迷信“坚持”。“坚持”不会把错误变成正确,不会把失败转为成功,不会把讨厌扭到喜欢。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从小就听,一直不能精确地知道这首歌原本创作什么,但每次还都是会被最后那两句打动。最近几年才觉得听明白了唱的是什么。“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作词是乔羽。“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乔羽。

 

◎吵架还吵得漂亮,这件事情太难了。比打嗝儿打得悦耳还难。

 

◎死这个字以后必须永远带双引号了么?字典里这个字的写法也会改成“死”么?永远占三个格,是不是?

 

◎《决战之后》这种电影,真该重拍一下。找一群好演员。好好演,好好拍。

 

◎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视频,泼妇当街撒疯,往往会撕扯自己的衣服,裸露身体出来。何以把这当做一种斗争手段,我以前不明白,后来懂了。

 

◎“通常,大家(尤其是做创作的人)总是关注自己身边与自己大致同一层级,或是比自己高一两层级的人,试图用创作或成果去征服他们、打败他们,因为那些人是你在乎、崇敬的人,他们有光环,你想成为他们,获得他们的认可,甚至影响他们,你会认为这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最重要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做事时默认的内心追求以及初衷。我们都不屑于往下看,或者忘了往下看。尽管有时候,往下看,用你的所作所为关照影响比你更低层级的那些人,才是更有意义的。”——跟叶公吃饭,他说的。我凭记忆整理。

 

◎假想敌必不可少。公众必需品。比共享单车还重要。共享敌人。

 

◎王哑巴活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委屈点就委屈点吧。说不出来就说不出来吧。

 

◎“总有人努力把我们的经念歪。”

 

◎经被念歪。经的错,还是念的错?

 

◎选择相信是最简单的办法。总得有个办法。

 

◎寿则辱。互联网时代也如是。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或应隔几年就涅槃一次。

 

◎被“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自我表达”唬住了。一个多礼拜才忽然明白过来——自我表达毫无意义,价值观没有价值。

 

◎没有一笔是闲笔,没有一个配角是工具人,三谷幸喜都有松懈的时候,Richard Curtis从不掉链子。神。

 

◎微博里经常收到一些陌生人发来的私信,内容大致是“你好,这样的广子接吗?接的话留个V X”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广子”就是广告。有点意思。“哥们,你干什么工作?”“我?写了十来年广子!”瞬间多了很多江湖气。

 

◎低级红是高级黑。

 

◎《茶馆》里有个黄胖子。“有我黄胖子在,谁也打不起来”的那个黄胖子。我没出息,总觉得世界需要黄胖子。

 

◎如果唐杰忠之后,姜昆选择李建华,一直合作下去,或许会有个好结果?

 

◎用11个步骤就能把二氧化碳变成淀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用12步就能把二氧化碳变成凉皮儿。

 

◎“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

 

◎「有个民间段子,用“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来形容当下的法治现状。这一戏谑的背后,正是我们的法治短板。」——出自《人民日报》2013年的一篇时评。

 

◎好的“反转”,不是情节和人物的骤变,而是用同一套叙事讲述明暗两个故事,再在某一刻以一次揭示,将暗线挑明,让观众/读者瞬间得知暗线的存在,并让此前的所有细节都被重新解读。《天龙八部》里,那个神秘人物竟然是萧远山。星球大战里的I'm your father,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扒灰”这词几乎是消失了。也没替代的。与婚育年龄变晚有关系吧。

 

◎“把球踢出去”也是重要的工作。工作里,“发球”(甚至是“掌握发球权”)很重要。自己带球满场跑,死活不传球,没什么可骄傲的。

 

◎蜜里调油不到头。恋爱都如是。

 

◎“你所说的,我想都不是你的初衷。”——这句话还挺棒的,感觉能用来反驳一切。娱乐圈里有高人。啧啧。

 

◎与阎鹤祥老师一晤,受益匪浅,相声界需要更多懂相声而又不只懂相声的人。

 

◎愚蠢的标志之一就是总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发现自己没有小嗓儿了,没办法学筱翠花了。学不出来了。再见吧,筱翠花。

 

◎凿壁偷光,映雪囊萤,放到如今,都得入刑。

 

◎现在的话剧啊,大多数没春晚小品有意思。

 

◎上一句并不是夸春晚小品,这不用解释了对吧?

 

◎“有钱人都不快乐。”穷人都这么想。

 

◎人类科技发展毕竟有限,世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外星人到底是否存在?UFO究竟是什么东西?发达的玛雅文明因何突然消失?小米股票为什么甭管有什么利好消息都不涨?

 

◎一位朋友在聊天群里说,他之前买的小米股票,几个月下来,已经变成小八了。

 

◎会说中文的外国运动员总是给人格外的好感。会说中文,四舍五入就是“自己人”了——反正我是这样。反省一下,这个好感里头,可能有些是已经“以文化之”的错觉。

 

◎会说中国话,似乎就拥有了“中国智慧”。

 

◎ “唐·杜甫”,像是个西班牙人。或意大利的?

 

◎“我进过5次ICU,拿过4次病危通知书,有一次,我从icu里逃出来了,对,2014年,有当时给过我钱的朋友吗?给你们磕头啦。”——2018年10月18日,赵已然在舞台上对台下的观众说。我当时记在手机上了。

 

◎朋友圈里比晒娃狂魔们更可怕的是那些炫妻狂魔。经常不知道是点赞好还是不点赞好。

 

◎把京津等地最好的鼓曲名家、老艺人们邀请过来,演出、录像,把他们的艺术留下来,把他们的风采记录下来,别等他们演不动了、老了、走了,再感慨遗憾,这个愿望,或者说计划,我大约十五六年前就听郭老师亲口谈过。这些年来,我时常想起这事儿,甚至有些怀疑,郭老师别是把这事儿给忘了吧?不能吧?直到如今,这个事儿终于办成了。也许,即便是郭老师,也确实是得到现在,这个事儿才能办好、办成。急不得,但也没忘。感谢。感谢。

 

◎看电影。坐我后排的一家三口,从电影一开始就旁若无人地聊了起来——读每一句字幕,认每一个演员,猜每一个情节,互相提醒画面中那些不瞎就能看出来的细节。哦,还接了个电话。但是,我并没有生气。事实上电影开演二三十分钟我就原谅了他们——聊会儿聊会儿吧,不聊干啥呢?还有什么可看的?

 

◎“拍马屁最难开头,但一旦第一句出口,后头就容易了。”——黄霑说是金庸《连城诀》里说的。我没读过《连城诀》,不知是不是原话。

 

◎为什么大家喜欢赵老大,因为他在替我们大家颓废着、散漫着、拒绝着,那是我们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选择的,不属于我们的逍遥自在。

 

◎有时候很想写点什么,更多时候觉得“有什么值得写的?”

 

◎作文能力变得愈发重要。不会写几笔,受了委屈都没法在网上发帖。

 

◎“狼来了”的故事里,喊“狼来了”的孩子最后真遇到了狼也没人来救他。现实中不是这样的——后来遇到狼的往往不是他,而是别人。别的孩子遇到了狼,喊“狼来了”,也没人来救了。他做的错事,后果是大家承担的。

 

◎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秃,葛优老师秃得就那么俊俏。

 

◎大家在书店里忙着拍照。大家在博物馆里忙着拍照。看见他们拍照,我想给他们拍一张照。

 

◎没人再读林语堂了。读林语堂的风气,已过去十多年。

 

「丘吉尔演讲,人群爆满。很多人恭喜他。丘吉尔说,如果是绞死我,观众会更多。」——某年读库年会,白岩松老师谈到的。

 

◎言之有物的脱口秀太少了,大多数还是在没话找话。

 

◎最近这些天比较震撼我的,是一位志愿军老兵的话,大意是:要争取、保护那些我们共同的珍贵的东西,就得去战斗。可战斗就得有牺牲,牺牲常常是随机的,枪子又不长眼。轮到你牺牲了,你就去牺牲,大家都如此,战斗就有可能胜利。该你牺牲了,你不想牺牲、不去牺牲,人人如此,那就胜利不了。

 

◎“这个世界会好的”不代表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好。“这个世界会好的”也许恰恰以你的生活变糟、你原本得到的一些东西被剥夺为标志。用这句话鼓舞自己的人最好能清楚这一点,否则可能就会很可笑。别说是没委屈你,真委屈了,往往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吃一堑长一智:大是大非,不能语焉不详。立场不鲜明,不如闭嘴。

 

◎幽默是智慧的虚像。

 

◎观点最好发卖,可观点一钱不值。

 

◎“过上了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生活”——新闻里读到的一句话。忽生想往。

 

◎“坏消息到来前,已预先谱上欢快的曲调。”

 

◎多年前就观察到过一些科学现象——同样的啤酒,倒在不同的杯子里,味道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香肠,切成不同的形状,味道是不一样的。

 

◎我的观察:香肠垂直切成正圆或半圆的薄片,味道最寡淡。斜切成长薄片,好一些。斜切的时候故意切得有薄有厚,歪歪扭扭,又能提升三成。干脆不切,手掰而食之,口味最佳。

 

◎“考试才是中国的选举。”——读来的。

 

◎个人的成就无足轻重。

 

◎章子怡能演林徽因。

 

◎刘德海说“我不是反对你改我的东西,你先弹得跟我一样,再改我的东西”。也不是不对,也不是全对。

 

◎“爱看美好的异性或同性”与“是流氓/变态/人渣/强奸犯”这俩事儿并不等同。望周知。

 

◎单听杨钰莹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听到他翻唱邓丽君的歌,有个比较,就明显觉得重而浊。

 

◎没有妄断,何来反转?

 

◎人往低处走。

 

◎“哈”字连用几个才显得真诚?没有六七个是不行了。贬值了。

 

◎“你这个建议真好。留给你爹听吧。”

 

◎强将手下多弱兵。

 

◎“让我来。”“你不是我。

“让我试试。”“做我很辛苦,”

——电影里的台词。

 

◎做主持人,可不是把话筒突然塞给对方说“你讲两句吧”那么简单。语气多轻松也不够。补一句“随便说就可以”也不行。

 

◎做出一流成果的,未必是一流的人。

 

◎“爽”字好丑。

 

◎圆月肥而胖,孤悬在海上。一直不出声,仿佛懒得亮。

 

◎广告的创作还是太不同了。广告没有描写。写广告从来不从自我出发。

 

◎悲观显得高级。幽默也显得高级。悲观加幽默,更高级了。

 

◎那些你认为珍贵但被毁坏了的东西,对于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没意义的。

 

◎一本短篇小说集,先看哪一篇?我通常是先看页数最少那篇。

 

◎小时候没吃过西餐,但从书里读到过不少所谓“西餐礼仪”。叉子该放哪、刀该哪个手拿、许怎么着、不许怎么着。后来吃过几回就明白了——瞎吃就行。都瞎吃。就瞎吃。

 

◎泡小青柑,见巨人观。

 

◎我的父母60多岁才不得不开始面对、接受、适应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有些残酷。我不知道他们是何时开始意识到还要面对这么个变化。我估计可能并不很早。

 

◎去中心化的媒介环境下,广告主对创意素材的需要也是爆炸式地增加,但这也是对单一创意素材的传播效果的稀释——再精彩的创意作品,影响力也极有限。有没有可能规模化地产出精彩甚至惊艳的创意作品?不可能。一是技术上不可能,二是都精彩等于都不精彩。一个悖论。

 

◎“这个娘们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女个个都是贼,盗来仙桃献母亲。”——不知道你们怎么想,但换了我,下回家里请客绝不再叫这孙子了。

 

◎“去中心意味着冗余,冗余意味着成倍的消耗资源和成本,而成倍的成本意味着对资本更大的依赖而不是更少。”——读到。


◎“去中心化的品牌”该如何建设?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叫“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查了查,约有30年了。隐约觉得这话以后可能用得上。

 

◎可能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认真你就就输了”的时代。“你看你,怎么还认真了呢?”

 

◎一直故意关注一些明显与我兴趣点不同、阅读视野不同,以及对于一些大的问题看法不同、在一些基本判断上观点相左的人,总觉得听听他们的声音,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最近开始有点反思这种做法——看多了,总是会受影响。时刻保持独立思考太难。有时候,还真潜移默化地把我给带偏了。

 

◎重读王朔,发现他笔下那些人,其实都很纯真。甚至说天真也不为过。

 

◎“我并不是一个有能量的人”。冒出这么一句。考虑了一下,觉得那个“并”字该删。

 

◎“幽默是最物美价廉的乌托邦。“——刚看见这句。

 

◎我得混得多惨,才会指靠着一家火锅店每周一次推送篇文章来学习这辈子该怎么活?

 

◎免费提供内容、以内容换传播、再从传播要收益。这不是唯一的。

 

◎内容/产品逻辑和做流量/渠道逻辑的区别,就是打算靠卖酒赚钱和打算靠往酒里掺水赚钱的区别。

 

◎夏天一味傻绿,还是秋天好看。

 

◎处处广告,人人广告。于是,大家不那么反感广告了。但是,大家也不那么在乎广告了。

 

◎偶尔说几句正确的话,蠢人也能做到。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

 

◎看窦唯年轻时在日本的演出视频,旁边站着的是鼓手funky,年轻很多,但神情姿态跟现在看到的视频里的他没什么变化的样子。太难得了。

 

◎早晚高峰,一些热闹路口常有协警帮忙指挥交通,通行时,他们在旁挥手挥棒示意车流快走。以前觉得可笑,你不挥手我就不知道往前走吗?后来想明白了,他们真正的头衔应该叫“焦虑制造员”,挥手没别的用处,就是制造焦虑。但制造焦虑有用吗?真有用。不光他们,我们很多人每天的工作干的也是一样的事儿。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忽然想起,这个广告,当年是李雪健演的。唉。恰恰是他,偏偏是他。

 

◎“你就是这点不像我,我就是这点不如你。”——电影《我这一辈子》里老巡警对儿子海福说的这句话,我最近常想起来。一代一代,真有价值的可能就是那一点“不像”。

 

◎建设个人品牌,将个人品牌转化为渠道品牌,用渠道品牌服务(甚至挟持)产品品牌——“带货”就是这么回事吧?

 

◎流量时代,品牌的价值更大而不是更小。因为品牌几乎是获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流量的唯一方式。

 

◎个人品牌是从C端建立起来的,天然地跟C端群众站在一头,或者说,天然地靠讨好群众来安身立命。他们会挟消费者以自重,去向商家议价。商家放弃自己的产品品牌,依附于这些建立在个人品牌上的渠道品牌,是会吃亏的。

 

◎以前的经销商是和厂家一起赚消费者的钱,现在的很多经销商是和消费者一起赚厂家的钱。盈利模式变了。

 

◎广告行业有个悖论:一个广告从业者善于宣传自己,并不代表他真是广告高手。可是,善于宣传自己,真就代表他是广告高手。

 

◎腥加尖,吃遍天。看本土广告大师们的书,就是这个感觉。七分公理,三分私货。也有倒三七开的。

 

◎看破别说破,朋友还能做。看破别说破,日子还能过。

 

◎广告与内容的边界在哪?这个问题被讨论了那么多年,没想到答案竟然那么简单。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现在可以了——所有免费的内容都是广告。或者说:免费的都是广告,卖钱的才是内容。

 

◎常见人提醒日常沟通发文字别发语音,我有个补充意见:有时反倒是该发语音就一定要发语音——很多话,语音听上去很正常,变成干巴巴的文本,过滤掉那些该有的语气、停顿,会完全变味儿的。求教可能变成挑衅,应答或被视为反讽。有时可靠表情符号补救,有时也不顶用,更别提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这问题。

 

◎“赢球讲故事,输球做解释。”——据说是意大利足坛和新闻界的行规。

 

◎其实这些年梁朝伟演过不少烂片了,是吧?可不知为什么,每次我都觉得“不是他的错”。这就是品牌。

 

◎我没拉黑过谁,反倒常会因为一两句评论留言就关注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网友。通常只是因为他那一两句话的表达清晰流畅,看上去通情达理。我越来越珍惜那些还会好好说话的人。

 

◎被人表扬“宇宙牌电饭锅”这名字取得好。端详了端详,是不错哈——远且近,大且小,具体且抽象,孤独且热闹。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换成现在的话,是“上等人是­­有内驱力的,下等人只能靠外驱力”。孔子知道这事儿,这还挺悲哀的。“哈哈哈,你叫破喉咙也没有用的!”


◎“破喉咙!破喉咙!”孔子喊。一直喊。走到哪国就在哪国喊。

 

◎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单位也是一样,好的单位,会让好人混得好,坏的单位,是坏人混得好。如果发现自己所在的是一个坏单位,该怎么办?孔子又说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走。走去哪?没地儿去怎么办?孔子还说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漂着都比在那儿强。

 

◎喝酒不醉,等于白费。光喝不多,不如不喝。

 

◎《飞一般爱情小说》,先是看粤语版,中途换了国语配音。因为舒淇的国语太好听了。也许是他们那一代台湾人的国语恰到好处。上一代、下一代,都不是那个意思了。

 

◎王朔说过他很喜欢《飞一般爱情小说》——其实就是看到他提起,才又找来看的。

 

◎叶锦鸿后来不知去做什么了。有时候希望我喜欢的那些创作者多搞些新作品出来,有时候又觉得不搞也好。

 



(文中图片由东东枪2021年8月拍摄于昆明。)

近期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