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日报



曾载淋

赣州市第二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曾载淋,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野外找矿一线,先后参与主持了35项大型地质找矿科研项目,发现并提交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储量,为推动赣州矿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从赣州地质学校毕业的曾载淋被分配到赣南队地勘院工作。当时,年轻的他就暗下决心,要在地质找矿事业上干出一番天地。即使单位里的很多同事相继改行,他却从未放下手中的罗盘,选择常年与青山为伍,与岩石作伴,经历了风餐露宿、翻山越岭的艰辛,也经历了坑道垮塌、毒蛇猛兽的危险,学理论、钻技术,仔细观察野外地质现象,详细记录地层岩石、构造,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单位的地质科研带头人。2012年7月,他获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师从地学大师陈毓川院士;个人也先后荣获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省五四青年奖章、国土资源部突出贡献奖,入选省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说起这些年来的找矿成果,曾载淋如数家珍。在崇义八仙脑找到江西第一个破碎蚀变岩型钨矿床;在崇义老庵里找到赣南第一个破碎蚀变岩型锡矿床;在安远园岭寨找到江西境内第一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在石城楂山里找到江西最大的萤石矿。探明提交的崇义淘锡坝、安远园岭寨、于都银坑矿床已建成并投产中大型矿山,其中银坑银铅锌金矿床已成为赣南贵多金属矿主要开发基地。


2014年至2017年,赣南队作为主体单位,承担实施了赣州市稀土资源远景评价项目,新发现了十多个大中型以上稀土矿床,进一步摸清了赣南稀土资源家底。其间,曾载淋带领技术人员在宁都葛藤嘴发现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在加里东期的上犹岩体中找到了重稀土,进一步拓宽了稀土找矿空间,为江西乃至全国寻找同类型稀土矿床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研发的赣南钻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投入社会广泛实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三年来,曾载淋带领地质技术人员累计实施各类地质项目近250项,发现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13处,提交资源储量钨36.25万吨、稀土32.28万吨、萤石373.86万吨、钼25.21万吨、锡20.73万吨、铜11.58万吨、铅37.35万吨、锌21.23万吨、银836吨,资源潜在价值数千亿元,为推动赣南矿业经济腾飞、助力赣南脱贫攻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随着赣南浅表地层矿产资源的基本探明和开发,赣南找矿工作已进入攻深找盲阶段,然而锐意进取的曾载淋通过找矿实践的不断论证,他又带领地质科技人员对“五层楼”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异常带+五层楼+地下室”钨矿找矿理论模式,为再造一个“世界钨都”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应用该成果,淘锡坑钨矿在深部及外围新探明钨资源量近4万吨,这个即将闭坑的危机老矿山焕发了新春,成为章源钨业在A股成功上市的支柱性矿山。


2012年3月,在曾载淋等人的努力下,赣南地调队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落户赣州市的首个院士工作站。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引进了南岭矿集区深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等6个大型科研项目,在钨矿成岩成矿规律、典型矿床研究、贵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南岭科学3000米深钻顺利终孔,获得了丰富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等新信息,为赣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第二空间”找矿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典型示范。



作者:杨海芳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王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