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题诵读 | 唐雅荣:于都河上的连心桥【总第841期】

唐雅荣 赣南日报 2020-11-05


早晨8点 | 诵读经典 | 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作品:于都河上的连心桥 | 朗诵:唐雅荣

来源:于都县农保局党支部

报送:于都县委组织部



在江西赣州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曾经建立了赣南第一个红色政权,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它不仅见证了当年红军抢渡于都河,还见证了苏区人民群众与党和红军的鱼水深情。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八万六千名红军将士集结在于都河渡口。他们翻越茫茫雪山,跨过泥泞沼泽,历经血与火、生与死,踏上了一条与死神为伍的悲壮之路。如今的于都河静谧而安详,河边游人络绎不绝,但这早已不是当年红军渡河时的样子,只有渡口旁那棵亘古不变的大榕树,见证了数万红军在于都人民的帮助下,抢渡于都河的场景。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由中央党政军各机关人员编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以及八万六千名红军将士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准备连夜渡过这条宽达六百多米的河流。可是,河水湍急,河面又没有桥。为了保障中央红军顺利渡河,一时间,于都百姓汇集起八百余条大小船只用于架设浮桥。但是,架桥需要大量木材,船只远远不够。于是,家家户户把自家的门板、床板、店铺板,只要架桥能用上的,都无私地奉献出来。更为甚者,连为自己备下的寿材板都捐献出来,曾大爷就是这么做的。

红军夜渡于都河前夕,曾大爷听说架桥工地上缺木板,可家里能用的木材全部捐出来了,自己和家人只能就地而眠,哪还有多余的。正当曾大爷为找木板急得团团转时,他突然想到,家里不是为自己备下寿材板?可这个想法却遭到家人强烈的反对。儿媳跪在地上哀求到:“不行不行,老爷子您走路都摇摇摆摆,万一,您要拆棺木就先把我拆了吧。”曾大爷看出了儿媳的心思,豁然一笑说:“我死了,就用张草席把我裹了,往黄土里一埋。”老大爷二话不说,回屋里拿出斧头就朝棺木劈去。

 他抱着自己的寿材板,赶到了架桥的工地。正在架桥的工兵连长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老大爷急了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死在反‘围剿的战场上,红军是我唯一的亲人啊!这木材你们一定得收下,我等着亲人们早日回来。”曾大爷献出的不是几块普通的木板,而是根据地人民支援红军的赤诚的心。当时为了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和防止敌军空袭,架桥都是在夜间进行。一到傍晚,于都人民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到架桥工地,有的突击架桥、有的打火把照明、有的送水送饭。短短四天时间,在于都河60华里的河段上,架起了5座浮桥。渡河当晚,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赶到渡口旁送别红军,人们举着火把、提着马灯,儿子告别父母、妻子泪别丈夫,千叮咛万嘱咐、难舍难分。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李方  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推荐阅读


▶ 主题诵读 | 刘文祥:产房别妻赴征程【总第834期】

▶ 主题诵读 | 黄珍英:八子参军【总第832期】

▶ 主题诵读 | 王燕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节选)【总第830期】

▶ 主题诵读 | 邓心怡:陈觉的红色家书【总第827期】

▶ 主题诵读 | 谢荣平:告别于都【总第826期】

▶ 主题诵读 • 书记读 | 吴 虹:死到阴间不反水【总第825期】

 主题诵读 | 活动介绍及参与办法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