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题诵读 | 陈娟:一个失散女红军的悲喜人生【总第892期】

陈娟 赣南日报 2020-11-05


早晨8点 | 诵读经典 | 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作品:一个失散女红军的悲喜人生 | 朗诵:陈娟

来源:于都县示范幼儿园党支部

选送:于都县委组织部


在于都县贡江镇芦山村,有一位来自湖南平江的苏区失散女红军——华可英,却被当地人尊称为“兴国婆婆”。说起这个名称的由来,它引出一个悲壮、凄凉的故事,饱含了一个苏区失散女红军的血与泪……

华可英,1909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黄金乡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由于家境贫寒,她从小就对地主阶级和封建势力有着刻骨的仇恨。平江起义的胜利及湘赣边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深深影响了年轻的华可英,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由于她工作积极肯干,斗争性很强,很快就成了当地的革命积极分子,并加入了党的组织。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了。当时组织上曾动员华可英回乡当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但年轻的华可英却坚决不肯回乡,她说:“我是党的人,我要誓死为革命。”在她的坚决要求下,党组织把她安排在赣南省登贤(现属于都县)的小溪区工作。

随着苏区斗争形势的一步步恶化,中央苏区已大部分沦为敌手。1935年初,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和红军部队,在敌人的重兵步步紧逼包围之下,被压缩到了狭小的于都南部山区,陷于极为被动和危险的境地。面对如此危急形势,为保存实力,中央分局决定十路突围。此时,由于斗争的需要,华可英不得不和其亲密的战友、丈夫冷郭仪分手,谁知这一分离,竟成了他们夫妻情缘的永远结束。4月间,华可英所在的小溪区游击队在转战中遭到敌人重兵包围。恶战之后,游击队领导牺牲,队伍被打散。幸免于难的华可英,顽强地在山林中坚持斗争,不断翻山越岭,期望能找到党的组织,找到失散的革命战友。

就在这极端困难的时刻,华可英发觉自己怀孕了,她想,这是自己和丈夫爱情的结晶,是革命的后代,只要自己活着,就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并抚养成人,否则,就有负于丈夫,有负于革命。于是,她在内心深处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要为孩子活着、为中国革命活着。

也许是华可英的执着感动了上苍。艰难辗转半个多月后,她终于在群山连绵,重岭叠峰的于南祁山一条深沟里同两位失散的游击队的女战友巧遇。三人相见,既喜又悲,顿时抱头痛哭。她们白天隐藏在山中,晚上绕开大路,穿沟越岭,巧避敌人岗哨,直向于都河进发。第四天晚上,她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于都河边。但是,只见江水滔滔,一片黑黝黝,各个渡口上,均见敌哨影绰,口令声声,把守甚严,其中一位战友则提出说她有亲戚住在附近的芦山乡(现贡江镇的芦山村)看是否先到其亲戚家暂时隐蔽起来,然后寻找适当的时机以渡河转移。华可英和另一名战友商量认为,暂时也只好如此了,不然天一亮,就要被敌人发现了。

住下不到一天,他们便被当地的伪甲长卜顺福发现并遭逮捕,押送到了乡联保处投入了监牢。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华可英毫不畏惧,始终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一口咬定自己是兴国人,姓曾,路过此地。伪保长肖斋寿威逼华可英:“只要你肯嫁给我们肖姓人,马上就可以给你自由,否则,我就要把你这个‘赤匪’送县府究办”面对敌人的淫威,华可英宁死不从。经过几天的抗争,为了腹中的孩子,华可英忍辱负重,被肖斋寿以十几个光洋的价格卖给了芦山乡村年轻的木匠肖建顺为妻。从此,华可英便被当地人当成了兴国人,同时因不知其姓和名而被人称为“兴国婆”。

也许是命运之神总是喜欢捉弄善良的人们,她和冷郭仪的孩子在出生后不久便因病夭折。孩子没了,已向湘赣边突围转移的丈夫也杳无音信,党的组织又不知在哪里,这一切几乎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然而刚强的华可英又挺住了,因为她相信,革命胜利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历史总会还自己一个清白。1947年丈夫肖建顺去世后,华可英独自一人侍奉着年迈的婆婆和寡居的大嫂,抚养两个孩子,她以勤劳、善良和孝顺,赢得邻里乡亲的称道。

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身心解放的华可英以更加饱满的革命热情,再次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她先后担任互助组长、初级农业社社长、高级农业社妇女主任、芦山村妇女主任。为乡亲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由于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人们都亲切地叫她“兴国婆婆”。但她对自己以前的经历从不向人提起,也不找组织提什么要求,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儿媳都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一直以一个普通“兴国婆”的身份默默地奉献着。

直至1984年,冷郭仪通过组织来寻找她时,当地政府和乡亲们才发现这位被人叫了半辈子“兴国婆”的华可英,不仅不是兴国人,而且还是一位来自湘省平江县的隐姓埋名几十年的苏区红军女战士、女党员、女干部。1988年,华可英带着对人生的无限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离开了人世。她去世后,芦山村的村民仍然常常谈起这位勤劳、善良、刚强的伟大女性,人们仍像从前一样,尊敬地称这位来自湖南平江的她为“兴国婆婆”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李方  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推荐阅读


▶ 主题诵读 | 钟晓丽:共产党人要时刻关心人民【总第881期】

▶ 主题诵读 | 刘庭芳:带头革命从自家起【总第879期】

▶ 主题诵读 | 彭林红:邓中夏的红色家书【总第878期】

▶ 主题诵读 | 王 敏:永不凋谢的兰花【总第877期】

▶ 主题诵读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节选)【总第873期】

▶ 主题诵读 | 何青松:铁骨碧血映归庄【总第871期】

▶ 主题诵读 | 欧阳素兰:血染青山杜鹃红【总第867期】

▶ 主题诵读 | 赖彤:萧华 开国儒将唱大风【总第860期】

▶ 主题诵读 | 梁晓燕:王器民的红色家书【总第859期】

▶ 主题诵读 | 曾钰秀:于都的“刘胡兰”——孙春秀【总第858期】

▶ 主题诵读 | 胡春妹:毛泽东与红井【总第856期】

▶ 主题诵读 | 林慧:假扮乞丐智送情报【总第852期】

▶ 主题诵读 | 宋春花:老镜子【总第848期】

▶ 主题诵读 | 文琼:为夫守望一百年【总第845期】

▶ 主题诵读 | 温柔:巾帼英雄胡凤香【总第843期】

▶ 主题诵读 |  谢辉、罗京:沙文求的红色家书【总第842期】

▶ 主题诵读 | 唐雅荣:于都河上的连心桥【总第841期】

 主题诵读 | 活动介绍及参与办法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