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2016-10-28 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郭健楠

摘要:马丁·路德作为宗教改革家是人所皆知的,但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位著名人物,人文主义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路德,则需要我们系统地进行研究.纵观路德的一生(略)论、著述,解析他的观念和行为,我们感悟到了一股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的震撼.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崇古观(略)典语言,进而研究原始圣经,悟出“因信称义”之理.第二,个性自由观.体现在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和随心所欲的生活观中.第三,平等观.路德将“平信徒皆为祭司”原则贯彻到人格上的平等和宗教礼拜仪式当中.第四,节制消费观.路德强调缩减宗教节日,简化宗教仪式.第五,民族主义观.表(略)经济、民族教会和司法自主权的愿望以及他翻译德文圣经中.第六,人文教育观.路德在论述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还强调了世俗教育、通识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观念,详细阐明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总之,路德堪称为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将他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视为文艺复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本文拟结合路德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着重分析其主要内容及特点,从而考察它在中世纪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路德 宗教思想

一、路德宗教思想是16世纪初德国特定形势下的产物

马丁·路德就其个人来说,地位并不显赫,仅仅是个小有地位的神职人员,但影响却超越世纪。我们要真正理解这个人物,不能不特别注意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马丁·路德的青年时代正处于德意志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的一个非常时期。当时的德意志形势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相对发达但政治上极不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因素在封建社会的母胎内迅速成长。工商业非常繁荣,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已在采矿、冶金、纺织和印刷部门出现。白银的采矿已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在社会上的作用日益增长。但国内政局始终是王权衰落,诸侯坐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而没有类似于巴黎、伦敦那样的工商业中心。全国分裂成七大选候、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和上千个独立的骑士领地。国内关卡林立,战争频起,严重地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个特点是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高度尖锐复杂。在诸侯、贵族、僧侣、城市贵族、市民和农民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尤以罗马天主教会与德意志民族的矛盾显得更为尖锐和直接。罗马天主教会在13世纪后成为西欧最有势力的地主,由于英法两国业已实现统一,罗马教会势力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当时德意志的分裂与富庶,教皇加紧搜括,“对德国教会课以重税,任意干预教职,教廷办理教会事务奢侈浪费,腐化成风。在民众心目中声名狼藉。当时的斯特拉斯保大教堂的传教士冯·凯泽尔斯贝格也极为痛心地指出:“主教们的事业是,骑大马、享殊荣、塞腰包、饱口福和漂妓女”。由于罗马教廷所居的特殊位置,它便成为反封建的首要目标。第三个特点是当时德国人文主义思潮蓬勃兴起。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它全面培育个性的兴趣以及以它的激情和特性,唤起人们认识人的意愿。知识分子思想十分活跃,群众的宗教意识正在觉醒,他们对罗马教廷的腐败日益不满。“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的德意志如有一位果敢的领袖敢于道出人们心中的种种不满,那么,他将一呼百应。而马丁·路德正是不自觉地扮演了这样一个历史角色,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

二、路德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丁·路德于1520年前后又发表了《致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三篇著名论文,从而建立了路德宗的宗教思想体系。1530年,路德宗作为新教正式形成。

路德的宗教信仰除继续格守“三位一体”、“原祖原罪”、“基督救赎”、“灵魂不灭”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外,突出强调以下信条:

1.“唯信称义”这是路德宗的主要理论和基本信条。路德认为教会不是指教堂、教皇、主教、修士这些表面的东西,关键在于有无真正的信仰。他认为“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人们仅凭信仰圣经、信仰基督就可以成为无罪的、得救的、高尚的人。于是,罗马的天主教会及神职人员的“中介作用”便遭到了否定。他大胆宣称: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靠终生信仰上帝,这才是基督教的正道。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是摆脱古代和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束缚的重要标志。从此,人们有了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

2.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是教皇而是圣经针对中世纪天主教会制造的“教皇无谬”、“教皇至高无上”的说教,路德提出“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教皇和主教都不能代表基督,唯有圣经才是上帝的启示,因而是信仰的最高准则。他明确地指出“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他的思想反映了市民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平等的思想,同时,动摇了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具有极其强烈的革命性。

3.建立民族的、平等的廉检的教会路德反对罗马教皇控制德国教会,力主断绝同罗马教廷的所有联系,而建立德意志本民族的教会。他规定圣餐仪式的献词不再用拉丁语细声细气地来朗读,而是响亮地用德语来诵念。他希望恢复保罗时代的教会组织:“每一个城市应该从公众中推选一位博学而虔诚的人,委以牧师的职务,由公众供给他生活费,他结婚与否可听其自便。他应该有几个祭司或执事做助手,结婚与否也可以自便,他们应帮助他传道、主持圣礼以治理公众,如同希腊教会一直实行的那样。路德认为上帝的教会只有两项圣礼即洗礼和圣餐,其余五礼皆应取消。他反对变体论,尤其否认圣餐是给上帝献祭这一教义,主张在时间和金钱上厉行节约,废除教会的繁缚仪礼。路德还大胆地提出政教分离的设想,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此外,路德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提倡改良教育和法律,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这些主张符合德国社会发展的潮流,吸引了整个德意志民族投人改革运动。

三、路德宗教思想的主要特点

1.为信仰而斗争路德的宗教思想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内心信仰长期斗争的结果。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社会历史背景对路德这么一位宗教改革家所提出的需要,但我们同样也应重视路德的内心信仰斗争。路德自从确立新的宗教观后,始终只有一个衡量事物的标准,那就是上帝的圣言。虽然,路德从未想对现存的社会制度作根本性的变革,他所贴出的论纲原意也只是在学术上对赎罪卷效能进行争辩,而不是号召教徒起来有意识地对罗马教廷进行斗争。但由于他内心信仰坚定,所以从不自觉地充当历史的工具到自觉地宣扬新教就不再是偶然的了。“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自己的路。信仰的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头上,他只是为实现信仰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他走的道路就是他对宗教改革的贡献。从这一点来说,为信仰而斗争是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一大特点。

2.强烈的革命性与产重的软弱性并存路德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在激烈的斗争中曾表现了非常坚定的立场。在1519年的莱比锡辩论会上,路德指着红衣主教的鼻子宣称“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他还公开为胡司翻案。1520年,他进一步提出用暴力反抗罗马教廷的主张。他说:“如果他们(罗马僧侣)还要继续妄逞狂暴的话,我以为除了国王和诸侯采用暴力,武装自己,讨伐这些流毒于全世界的恶汉,并且不用语言而用武器去制止他们的罪行而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和药方去对付他们了。我们既用刀剑惩治盗贼,纹索惩治杀人者,烈火惩治异教,为什么我们不运用百般武器来讨伐这些身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而又伤风败俗不配为人师表的罗马罪恶城的蛇蝎之群,并且用他们的血来洗我们的手呢?”但仅过一个月,路德就放弃了暴力革命思想,表示不愿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他说:“我们必须放弃信赖武力,要谦恭地信赖上帝”,否则“整个世界要陷人流血,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路德的这种两面性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本性。他讲信仰得救,但却不敢把信仰解释成理性。他反对罗马教廷,但依靠的却是诸侯。他的宗教是在敬上帝的基础上实行一些改革的宗教,其革命性远不如稍后的卡尔文教。

3.强烈的民族感情路德强烈反对罗马教廷对德意志教会的操纵,坚决主张建立本民族的廉俭的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祈祷。在具体的宗教礼仪、制度等方面都实行改革,以求达到在时间和金钱上厉行节约的目的。路德宗教思想的这个特点尤其受到市民资产阶级和德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激起了罗马教廷的忌恨。

结论:路德的宗教思想对16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个巨大的革命,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巨大。其实质在于以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改革封建神学,将人文主义精神应用于宗教领域。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冲击封建制度而首先表现在神学理论方面的斗争。在整个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路德的宗教思想不舍是耀眼的火炬。从此,新教迭起,对西欧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但他的宗教思想并不彻底,只不过如同马克思所说:“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心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锁链。


  点击以下标题   可查阅相应热点文章。


张祥龙:现象本身的美(一)

张祥龙:现象本身的美(二)

张祥龙:现象学视野中的孔子

张祥龙访谈(上)|我是怎样走上现象学之路的?

张祥龙访谈(下)|现象学与儒学

张祥龙:中国传统文化的濒危讨论

张祥龙:海德格尔与孔子论诗的纯思想性——从“不可说”到“诗意之说”

张祥龙:“家”的歧异

最纠结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在此与彼之间

《颤栗与不安:克尔凯郭尔个体偶在集》书摘

用两个大脑走路有多难


婚姻的美好出路

《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小摘要|江绪林

绝望与信仰:深渊的确立与疾病的治愈

《致死的疾病》中的两则寓言

大哲学家系列之:柏拉图

我只关心一件根本的事情:让人们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深深震撼人类的心灵

哲学就是征途|《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狄兰 托马斯

虚无:灵魂深处永不止息的风

凡是可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哲学是一种祈祷

彩色影像|安东尼奥尼 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

尼采: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哲学家说过哪些屌炸天的话?

你还在反感“马克思主义”吗?

唐璜式爱情的加缪小传记读后感

加缪为什么不回应波伏娃的爱慕之情?

电影中值得背诵的八段经典演讲(视频)

关于极简主义

论洛克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洛克《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洛克《政府论》(下篇)读后

《政府论(上篇)》读书笔记

洛克哲学思想浅析

浅析洛克白板说哲学思想

李猛:洛克的政治哲学与现代自然法学说(课程笔记+讲座札记)

《革命政治 ——洛克的政治哲学与现代自然法的危机》读书笔记

潘知常 :鲁迅的绝望是来自心灵黑暗的在场者的声音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迅文集·杂文集·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复仇〔其二〕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死火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淡淡的血痕中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这样的战士

孤独者精神的超越——鲁迅《野草·死火》解读

论鲁迅的孤独和悲凉

陈真: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

《语言、真理与逻辑》 ——艾耶尔语言哲学思想浅谈

A. J. Ayer 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简要

评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清晰和朴实成就最美的建设性

《语言、真理与逻辑》 内容摘要

悼念艾耶尔

哲学的历史演进

哲学家科普贴—A.J艾耶尔


摩尔G.E. Moore: 《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提要

当代哲学(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

摩尔:“某物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总是“开放”的

程广云、夏年喜:分析哲学的分析

刘钢:读《分析哲学的起源》

摩尔的常识哲学研究(一)

《G.E摩尔“外部世界的证据”》的翻译、阅读及问题思考

摩尔的常识哲学研究(二)


参考文献:

【意】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三联书店,2003年。
【德】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两卷,三联书店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德】傅克:《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欧洲风化史·资产阶级时代》,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哲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