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时刻刻,伍尔芙的永不停息

2017-01-12 哲学动态
关于伍尔夫,有一部被很多人用来谈论女性主义的影片《时时刻刻》。相比女性主义,更愿意用来理解关于生命、自由、死亡的故事。

影片中伍尔夫遗书中的话“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地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比女性主义更为广阔的哲学问题是:个人生存焦虑。

时时刻刻直面人生,热爱但不留恋。死亡作为生命的一种状态之一,在生命的每时每刻,我们都是一些行将死亡之人。



电影《时时刻刻》改编自家迈克尔·坎宁的同名小说,取自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最初书名,影片与书在美学、叙事线索上有很多相同点,对原著的改动不大。

《时时刻刻》与小说内容一样,通过一本 《达洛维夫人》 的书,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串联起来。在不同的时空里,她们的内心深处,关于死亡的挣扎与抗争,没有停息,时时刻刻,以至于在首次观看地时候以为她们是在一个并行的年代。

影片获得75届奥斯卡金像奖,妮可获得影后,她演出了把伍尔夫优雅与哀婉、倔强且焦虑,以至于很多影迷大呼那真的是妮可·基德曼吗。

《时时刻刻》是部意识流影片,却以典型的好莱坞结构开始。那是一片湖,伍尔夫慢慢地走向湖中沉入湖底,穿插着她遗留的遗书。

不多的镜头,不同景别的切换,通过蒙太奇展现了她自杀的场景,瞬间营造了紧张、不安的氛围。以此开始以此结束,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紧接着,一个男人捧着花开门,镜头切换第二 个男人也在做同样的动作,再切换另一个女人也在做开门地动作,随后她们在各自的床上苏醒。开门的分别是丈夫、丈夫、女性爱人,与三个女性最为紧密的三个人。

电影把伍尔夫的话作为基调,把三个时代、三个女人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蒙太奇的手法使她们的动作处于同一个节拍,一  致,连贯,这注定她们的精神上是连在一起的。

1923年伦  敦伍尔夫书写《达洛维夫人》、1951年洛杉矶布朗夫人阅读《达洛维夫人》、2001年纽约达洛维夫人直面死亡。为三段平行发展三  个女人的遭遇,如同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又各有不同。

患有精神疾病、住过疗养院、自杀过两次的伍尔夫,被丈夫安排住在乡下,远离伦敦远离人群。姐姐和孩子的到访,意味着自由和新生生命的传入,与伍尔夫自由的灵魂和被禁锢的躯体形成强烈对比。

她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生活,一个则是她小说里的世界。游走在虚构与现实生活边缘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被束缚感。

她热爱的不是伦敦,而是支配自己的躯体;她渴望的不是死亡,而是做出死亡的权利。如果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那何谈自由?

西美尔说,只有那个更加完美、更加强大的生命才会选择存心死亡。伍尔夫向河中心走去的时候是如此的坦然与平静,在平庸与完美之间,她选择完美。

布朗夫人在苏醒的时候,伸手拿了床头书《达洛维夫人》。她拥有和谐的家庭,体贴的丈夫,懂事的孩子。人人都会做蛋糕,但她就是做不好。

她是一个全职太太的形象,却有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悲伤,时刻都能流出眼泪的眼睛,内心哀愁、压抑苦楚、强颜欢笑。

在丈夫生日那天,她在一个旅馆里看完书准备自杀。如同伍尔夫说的,她决定让不杀死女主角了,因为还得杀死另一个人。在死亡面前,她选择了生命。

达洛维夫人,拥有一个同性爱人,单身妈妈,照顾一生挚爱理查——一个患有艾滋病的作家、诗人,布朗夫人的儿子,在母亲思考清楚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本身后抛弃了他。

她对女儿说,“只有和理查德在一起的时候,才感到自己真
正的活着”。她经常举办派对,以为可以掩盖内心的孤独。

她从没有过自杀的意图,却亲眼见证了理查的自杀过程,关于死亡的经验让生命达到自身纯粹的高度。她在开场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为自己买花”,她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具有高度自我支配的自由。

她倒掉准备派对的食物,面对理查母亲的到来以及她缺席的理查的故事。 对于无法挽留的人,死亡只是  一种离开的方式,这是他们的选择,她能做的就是面对。她是直面死亡选择继续生存的人。

影片巧妙地采用套层时空叙事结构,打破时空,同时结构也再次映证:个体生存精神问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面对。

镜头在三个时空中切换、穿插,自然流畅得如同拍摄同一屋檐下的三个女人。 打破时空,她们的精神问题在碰撞。如同一个女人前世今生的演绎,跨越时空的伍尔芙、家庭主妇、职业女性原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  名为“女人”的符号,一个人类的个体。

细看影片会发现不同色调区别出了不同年代。伍尔夫所处的年代色调是阴暗的灰色,给观众直观的压抑、焦虑、不安。

布朗夫人的色调是明亮的,以通过 这一色调得知劳拉的生活环境是优越的。从这一颜色符号 可以引发出观众将劳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忧郁的内心进行 对比,引发矛盾。

而到了达洛维的年代则变得更中性,色调也丰富。她在爱情取向是中性的,丰富的色彩也是她复杂性格的象征。

《时时刻刻》的故事叙述笼罩不安与挣扎中,强烈的压迫感和窒息感之中是可怕的死亡气息。无论是选择死亡还是直面死亡,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完美的自我, 或是为了爱, 或者是为了勇敢地直面人生的种种困境。

如果生命的本质是自我超越, 作为结束的死亡也是在自我超越。 生长发育并非生命本身,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自由的努力才是。

我要自己去买花,是达洛维夫人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自由女性的宣言。时时刻刻,永不停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