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 | 检察官们读啥书?

世界读书日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随着“不忘从检初心”活动的深入开展,钟楼区检察院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开展了“书香砺初心  阅读悦人生”活动,引导干警广泛涉猎法律、政治、科技等多方面的书籍,营造“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




认真读一本书
貊浩

法律应当是铁面无私的,每一具体案件中的执法者也应是铁面无私的。但是,立法者应当是温和的、宽大的和人道的。他们是一些明达的建筑师,使自己的大厦以自爱为基础平地而起,使普遍利益集中地体现个人利益。

——节选自《论犯罪与刑罚》



读《论犯罪与刑罚》有感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这一论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贝卡利亚对于刑罚作用的认识。检察官既是犯罪的追溯者,也是无辜的保护者。作为一名检察人,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罪与罚。我们始终需要秉持着在学习法律时的初心,时刻认识到法律首要目的在于预防和教育,而不是惩罚。有些犯罪嫌疑人往往是出于法律意识的淡薄,或者存在侥幸的心理,一时之中触犯了法律,在认识到自身的过错以后,他们都表示真诚的认罪、悔罪,愿意接受处罚,对于这样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根据他的悔罪表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从轻处罚,有助于犯罪嫌疑人重新回归社会。



杨心艺

一般来说,许多人都认为法律是公正的化身。法律就像一个天平,对什么样的纠纷都会给一个公正的说法。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而不在于法律本身,因此,当法律不能实现公正时,公正本身便是超越法律的判决依据。

——节选自《西窗法雨》

法雨潜入心

读《西窗法雨》有感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当我对“法律”二字不断积累更深的理解时,重新拾起《西窗法雨》这本书,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读来仍让我觉得回味无穷。曾经的我作为法律的门外汉,窥探着书中字里行间的有趣内涵,现在的我作为检察人,与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产生着强烈的共鸣。书中浅显易懂却又深刻永恒的法律思想,就像发着光亮的星星一般汇聚成浩瀚的法学星河,随手撷取一枚,都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法律与公正》一篇让我明白“检察”二字最本质的追求实质是“公正”二字,作为国家公诉人,我们打击犯罪,也保护无辜,我们集聚着刚强的检察力量,也拥有着炽热的检察温度。法治于人,法治出于人。望这一场“法雨”能生生不息地滋养“法律”这棵参天大树,让公平与正义能茁壮地成长在每一个人心中。


叶本静

与近平接触,你能很直接的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人要成长,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首先要有使命感,在农村7年,近平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再提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节选自《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访谈实录,介绍了习近平青年时代插队时的经历,读完这本书,我启发很大,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要有“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情怀,能站在群众立场上,真正心系群众,为群众服务;要保持法律人的踏实干劲。在工作中实干进取,干一岗爱一行,用钉钉子的精神,干好每一项工作,敢于担当,履职尽责。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公正办好每一个案件,解决好每一个诉求。我们要时刻牢记检察人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文字 / 貊浩、杨心艺、叶本静

图片  / 黄敏

编辑 / 武斌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


公众号ID:czzl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