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初心 聚焦立德树人——走近西南石油大学优秀导师伯乐奖获奖者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他们提灯引路,无畏风雨寒霜;
他们拾光筑梦,甘愿俯首耕耘;
他们授业解惑,传承文化薪火;
他们潜心育人,润育葳蕤桃李。
有这样一批师德高尚、学高身正、深受学生爱戴的导师们,用热爱传递美好的学术信仰,用勤勤恳恳的敬业态度言传身教,述说着最动人的师生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4年西南石油大学优秀导师伯乐奖的获奖者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世加
关键词:科研创新 教书育人 道德模范
陈世加教授是一位优秀的油气地质领域博士生导师,他在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及非常规油气地质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科研创新方面,陈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油田项目,创新提出“油气分段捕获”“油气运移中转站”等理论,发表论文12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10余项。在教书育人方面,执教以来培训了众多油田青年骨干,指导了60余名硕士生和20余名博士生,他强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掌握知识,从而逐步发现并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生中多人曾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十佳杰出研究生”“十佳学术成就标兵”“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与“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陈教授始终坚持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以道德文化为典范,他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言行和思想意识上为学生树立榜样。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李平
关键词:博学 严谨 仁慈
李平,研究员,德国波茨坦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培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CCF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复杂系统、图神经网络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在 ICML、EMNLP、TKDE、TKDD等国际顶会/顶刊上发表,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重点等项目多项,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从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共培养11届研究生,其中有5届学生获得校长奖学金,5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7人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7人在研究生期间成为预备党员,1人获得西南石油大学飞翔奖励志奖提名奖,2人分别获得ACM(成都)优秀论文奖及提名奖;更有多人获得一等/二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在学术研究上,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顶会论文18篇,打破我校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分级的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零记录。
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 刘红勇
关键词:笃志 创新 奉献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硕士(MEM)的创始人,领路人。“忠于师之职,广于母之爱,敢承山之责”这是学生对她的评价。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的她,无时无刻不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常在、感动常在。
为了学生,她泪洒招聘现场;学科竞赛,相比获奖,她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蜕变;她注重对外交流、拓展学生视野,亲领研究生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她不顾胸椎和尾椎骨折的伤痛,缠着绷带与学生日夜奋战,顺利通过MEM学位点专家进校评估。正是这种拼搏精神影响了无数学生,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畏艰难,屡创佳绩。
她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带领学生实地调研,撰写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具身认知,感受时代脉搏,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她负责录制的《工程伦理》《工程伦理实务》教学视频分别上线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其《工程伦理实务》入选学习强国,持续培养着工程人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责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路千里
关键词:立德树人 思维创新 工程实践
路千里老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石油人才。
学术指导过程中,秉持先求形似、恒求神似、寓神于形、内化于心,树立学生正确的学术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建了“赓续红色路,传承薪火情”等重点实践队,引导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以及石油行业发展趋势,树立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生理论创新,形成了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三阶强化”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获得“SPE亚太学生论文竞赛”亚军、 “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全国银奖、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4组、二等奖2组。
系统筹划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强理论、驻现场、促产业”为核心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指导研究生提出的多尺度高密度压裂技术在江沙318HF、金石103HF、元陆2HF等重点井应用后均获高产,有力支撑了中江千亿方储量大气田建成、筇竹寺新层系页岩和须家河组基质型储层取得突破,并获央视报道,入选2022、2023中石化十大勘探开发成果,有力实现了产学研用一体化。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兴志
关键词:立德树人 言传身教 良师益友
王兴志,男,汉族,1964年1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储层地质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教学与科学研究,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和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在包括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等十余个国家、省部级教学及学术组织担任委员、理事及副主任委员等。
王兴志教授在其长达40余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长期为硕博士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百余项,主持和参加了众多国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平台。王教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对待学生犹如“严父慈母”,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取得了显著成就,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荣誉,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内的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高尚的师德师风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为研究生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魏兵
关键词:言传身教 正己正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提高油气采收率理论和技术及CCUS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油层物理》和留学生《提高采收率原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122篇,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倍引学者”。自2015年指导研究生以来,指导的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1人次、校长奖学金5人、王涛英才奖学金2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12人、飞翔奖获得者1人、校十佳杰出研究生3人、校十佳研究生学术标兵1人、校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4人;5名毕业生赴清华大学、美国图尔萨大学、南丹麦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CSC资助或全额奖学金)。指导学生获Saudi Aramco技术探究全球比赛冠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四川省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和四川省金奖等。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游利军
关键词:静心科研 用心教学 耐心育人 尽心育材
游利军老师所指导研究生发表国内外有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300余篇,公开/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他静心科研,带领“非常规油气层保护”团队 2016年、2021年连续2次获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入选2022年斯坦福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科研思政,治学严谨,恪守学术道德,严格学术规范;对学生耐心,关心每名学生生活和成长,带领研究生野外地质考察、矿场试验、攻克工程难题,鼓励研究生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学术研讨,坚持团队学术例会,耐心尽心指导学生,多名学生从入学成绩垫底到优秀毕业生华丽转变。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校长奖学金、飞翔科技奖,以及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深造,10余人次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等一等奖,毕业生入职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油气田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他近3年连续获得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小飞
关键词:乐善施教 潜心育人 开拓创新
张小飞,男,中共党员,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2023年度四川省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现兼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教指委委员,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等。从教36年,张小飞教授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与人才培养,坚持以时代化的视角、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理化的深度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
张小飞教授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坚持把促进学生思想进步与提升专业能力同步,培养学生研究意识与提高研究能力同行。坚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帮助制定学业计划和职业规划,重视培养学生德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奋斗精神,鼓励学生以专业能力契合社会需求,以综合素质提升发展空间。近年来,张小飞教授所指导的硕士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已经成为相关高校、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在各自的领域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理学院 钟仪华
关键词:价值引领 潜心问道 甘为人梯
钟仪华,女,教授,博士,中共党员。40年来,不忘初心、潜心问道,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50余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和科研奖9项、校奖12项;建成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及教材60多篇部。价值引领、因材施教,主讲硕博士和本科课程20多门,获各种教学奖励和称号4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50余项;指导的29名研究生都高质量就业或深造。
立德树人、爱生如子、启智润心,助学生成才。言传身教,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经验教训;以诚信、严谨和科学的治学态度,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引领、感染和教育学生。面对学业吃力的学生,不分节假日、不计得失进行指导和帮扶。当学生及家人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伸出援手,为学生患重病的父亲或母亲雪中送炭;当学生受到同学的误解和非议时,及时了解情况,并帮助澄清误解和主持正义;主动关心学生的就业,甚至动用私人关系帮学生找工作。
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 朱一林
关键词:国家需求 人文关怀 创新精神
朱一林老师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先进力学超材料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及应用探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荣获塑性力学领域青年工作者顶级荣誉“王仁青年科技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度)。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内的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58篇,谷歌学术引用1400余次,授权专利16项。担任多个知名学会理事、青年理事,多个SCI期刊青年编委、客座编委。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作邀请报告20余次,担任分会场主席3次。
从教以来,朱一林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识和创新思维,还时刻注重他们个人品质的雕刻,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反向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率研究生联合攻关,从榫卯工艺中找到灵感,创新性提出的基于榫卯连接的模块化分离式力学超材料,不仅突破了制约力学超材料应用和推广的成本问题,还使我国传统技术瑰宝穿越了历史长河,在新材料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
往期精彩
来源 |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 | 彭语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