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鲜看】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元提交的四项议案来了!

中建三局 2022-06-15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一起回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会长陈华元项议案:

(央视·新闻联播)


议案一

“平战结合”提升城市综合抗疫能力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武汉市内的传染病医院与综合医院很快达到最大病例收治能力,通过抢建火神山、雷神山2所临时传染病医院,共设置床位

2600张,累计收治病人5070人。启用方舱医院的数量达到16所,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大大提升了收治能力。

从17年前的SARS疫情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随着医疗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我国每千人口病床数为6.03张,已提前达到《“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2020年最终预期目标。但是,我们还需高度关注,如何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应对能力的更高要求,采取更多未雨绸缪的措施,以便更好应对存在的抗疫设施不足、综合医院无法高效收治病例等客观制约。

鉴于此,应秉持“平战结合”理念,强化“平”时各司其责,“战”时迅速响应的立体架构,“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态度和方式,要在相关工程和场地建设上储备充分,提升城市整体抗疫能力。城市综合服务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在“战”时可迅速转化为收治医院。为此,需在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就提前科学布局,便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的功能转化,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少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改建、增建工作量。




一是统筹规划传染病医院建设,提升平战综合服务能力。传染病医院作为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的重要平台,宁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应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中必须予以落实的重要内容,和其他防灾系统标准一样确定配建指标、标准和建设要求。首先要科学规划传染病医院、战时定点收治综合医院的选址,尽量选择在城市交通便捷、城市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区域的独立地段。同时最大化提升传染病医院的平时综合服务能力、战时抗疫服务能力,在医疗资源投入上强化“尖专科、强综合”,鼓励传染病医院适当发展综合医疗服务,特别是在综合学科资源选择上围绕传染病相关学科做深、做强、做大,既有利于传染病从业人员对其他学科的协作和支持,基础更加扎实,也有利于自我造血,维持长效运营。

二是科学布局综合性服务医院,平战应用两不误。科学规划综合性服务医院战时病例收治区域大小及院内位置,从病毒传染途径上对收治区域科学布局,合理设置与平时接诊区域的建筑间距和空气流向,利于在“平战”转化的应急改建过程中迅速组织各种人流、物流,同时保障综合医院原有功能,使非收治区域能高效服务于常规接诊。对综合医院的战时收治区域,在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选型、细部构造做法上都尽可能向传染病医院倾斜,利于“平战”高速转化,实现空间、设备、设施等的“平战”协调利用率最大化,战时改建量最小化。

三是前瞻预留应急场地,加强日常储备。在大型综合性服务医院、传染病医院的建造规划中,在选址与院区规划时预留合理的建设用地,为战时增建应急抗疫设施预先做好水电、排污、防渗等地下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平时可作为景观性草坪、停车场等其他用途。同时建立应急抗疫设施、增建物资常态化储备机制,完善传染病应急医院的建设技术及标准,加强模块化、标准化、装配式建造研发,实现战时集成高效建造,战后能广泛周转使用。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战有所缺。

四是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抗疫能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医疗质量最佳、工作效率最高。特别是发挥机器人、智能设备在易感染环境中的工作优势,有效减少医患接触,提高抗疫医疗效率。借鉴本次疫情期间改造方舱医院的成功经验,在城市规划中建造类似人防工程的公共设施,使其在布局、通风、排污、能源等具备快速改建成方舱医院的特点,实现“平战”通用。同时对许多位于市中心、城中村且通风弱、排污差,容易成为防疫抗疫痛点的老旧农贸市场等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满足卫生健康条件,以期“平战”时都能有效杜绝疫源。


议案二

支持湖北成为长江经济带强腰

 “湖北能否在疫后尽快实现‘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既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质量,也影响党中央战略布局。”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会长陈华元提交关于支持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大牵引作用的建议。

陈华元认为,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面临短期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武汉核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优势有待进一步凸显、交通枢纽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态屏障有待进一步筑牢五个问题。为使湖北尽快实现疫后恢复,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区域支撑作用,需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中央综合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尽快复苏。加大对湖北的财税金融、专项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税收留成、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重点城市参照疫情期间“一省帮一市”的方式,以互利共赢的合作带动湖北疫后经济发展。

二是设立武汉经济特区,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参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经验,设立武汉经济特区,打造新时代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在土地流转、金融、税收、港口保税、投资、人才引进、科技、通关便利等顶层设计上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和先行先试的改革探索机会,让长江沿线的“龙腰”武汉与“龙头”浦东形成呼应。

三是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创新辐射效应。加大对湖北“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培育工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让以“芯屏端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更具全球竞争力。支持武汉建成医疗健康中国谷,大力发展医疗健康科技和产业。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牵引作用,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引进来”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国际合作逐步成长为加工贸易的主体。

四是加快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发挥黄金枢纽功能。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大武汉天河机场枢纽、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支线运输和通航服务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武汉至南昌高铁、武汉至贵阳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大湖北城际高铁、轨道交通、跨江特大桥、高速公路、城乡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是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湖北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优先支持和审批涉及长江大保护项目,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设立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建设高标准长江生态廊道。支持央企参与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有序组织金融、设计、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主体单位通力合作,建设一批跨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园。


议案三

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呵护中国建造健康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建筑业整体承受着巨大的固定成本支出和资金链条压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会长陈华元提交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促进中国建造健康发展的建议。

陈华元介绍,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但在税收方面存在着四个方面制约。

一是跨区服务税源争抢现象。营改增后,以项目预缴+法人汇算模式缴纳流转税,取消同一地级市外出经营许可证办理,一些地方政府为留住税源,设置市场壁垒。

二是外区预缴税率相对偏高。行业销项税率从11%降至9%,但预征率仍为2%,企业名义税负下降,税金支出没有显著变化。

三是利息支出进项税无法抵扣。此举不符合增值税税制原理,也增大了企业税金支出压力,2019年行业上市公司净利率仅2.7%,财务费用对利润影响占0.5%-1.5%。

四是“走出去”面临税收风险。税收协定约定不够全面,在部分国家享受税收优惠,在国内需补交税款。一些国家税制变动频繁,涉税争议时有发生。

对此,他提出四点措施:



一是优化建筑业外区预缴制度。恢复同一地级市内建筑项目增值税就地预缴政策,减少税源抢夺,支持建筑企业跨地区集团化经营。将项目所在地预征率降低至0.5%-1%,减轻因预缴税金超出项目实际税负带来的资金支出压力。

二是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以部分行业为试点,允许抵扣利息费用进项税,建立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参与新基建等长周期项目的投资建设热情,拉动行业整体复苏。

三是加大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在湖北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将既有社保费、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费减免征优惠延长至2020年全年。对重点防疫企业在停工停产期间发生的固定成本、防疫支出准予加计扣除。

四是加大对建筑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扶持。扩大我国税收饶让政策范围,减轻建筑企业境外投资税收负担。健全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从国家层面推动成立跨境税收争议解决委员会或“一带一路”税收争议处理中心。


议案四

守护绿水青山

强化农村污水治理体系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需要予以重视。”陈华元提出进一步强化农村污水治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陈华元介绍,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环节,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不完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二是农村污水治理缺乏付费主体,资金缺口需要补齐。

三是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运维费用过高,长效管理需要加强。

四是局部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过高,中水回用率需要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陈华元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为切入点,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厂网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二是拓宽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来源渠道,完善资金保障体系。逐步推广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将农村自来水供应与污水处理相结合,以清洁的水供应保障达标的水排放,缓解地下水污染导致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污水收集管网运维管理收费纳入污水处理费范畴,补偿农村大量分散式污水收集输送管网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农村整体污水收集率;同时倡导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民宿文旅相结合的产业补偿模式,形成产业间良性互动。

三是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智慧运维程度,降低全生命周期建设运维成本。全面引入移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慧运维降低农村污水处理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管理过程流程化、运行情况可视化、故障分析智能化。

四是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推广中水回用。统筹地区条件、分类确定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控制指标和排放限值,避免“一刀切”。同时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推广中水灌溉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客户端

观点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建筑业整体承受着巨大的固定成本支出和资金链条压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会长陈华元提交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促进中国建造健康发展的建议。






人民日报客户端

观点摘要


“湖北能否在疫后尽快实现‘脱胎换骨’‘ 凤凰涅槃’,既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质量,也影响党中央战略布局。”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会长陈华元提交关于支持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大牵引作用的建议。








ENGLISH.GOV.CN

观点摘要


Chen Huayuan (L), a deputy to the 13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from Hubei province, receives an interview at a video interview room in Beijing, capital of China, May 21, 2020.









建筑时报官微

观点摘要


5月22日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阔别一年多,今年的人大会议上,针对建筑业,来自各地的代表们又提出了怎样的提案呢?今天,我们为各位带来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与建造师分会会长陈华元的三项提案。


精彩回顾

【抢鲜看】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元:万众一心成就“中国速度”

【重磅】《中国人大》两会专刊刊发文章——《中建三局:永葆央企巨匠初心》

【聚焦】全国“两会”开幕,中建三局员工怎么“看”!


素材:央视 人民日报 中国政府网英文版  建筑时报

编辑:周雅文

审核:叶   青


中建三局

敢为天下先  永远争第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